【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現如今,干個什么都得和互聯網、O2O掛上邊,好似靠上了就等于抓住了救命稻草,但事實真的如此么?近日,廣州本土的一家早餐O2O企業宣布即將關閉,該項目負責人Jim將此次創業的七大失敗教訓總結成文,希望能為后來者做出參考,以此借鑒,少走彎路。
筆者曾經在一次路演中見過負責人Jim,當時早餐O2O的市場看起來還是一片美好,他也還在為項目融資四處奔走。如今早餐O2O市場競爭愈演愈烈,董氏卻要無奈退出歷史舞臺。
在問及對未來的打算時,Jim只回答"未來的事情還不好說"。對于公司員工的安排,他表示學生們都已通知到位,其他工作人員站好最后一周崗,下周工作結束后再做安排。
以下是董氏早餐謝幕一文,有刪改:
2014年8月,董氏早餐自燒一百萬,從食材供應商、廚房、配送團隊到供應鏈都自己籌備,把風險與責任都控制在自己手中。然而,在這個全民創業的互聯網年代,各種重資產顯得"不合時宜"。細數董氏的七大失敗教訓,給創業大潮的其他弄潮兒稍作參考:
1.早期資金預算不足
2014年8月份,董氏早餐開始籌集的100萬自有資金,是依據"廚房、設備、人員都已就緒后保證運營6-8個月"計算出的資金量。
而RichardBrandson的《維珍創業經》提及,創業所需要的資金至少要比計算的翻一倍,才能勉強去應付過程中永遠不斷出現的意外資金需求,尤其當你需要去經營一個直接面向消費者端的消費品牌時,持續的品牌經營推廣費用是必須的;
2.融資的意識薄弱
直到2015年6月份,當董氏早餐的資金開始出現問題時,我們才開始考慮融資事宜,可惜為時已晚。尤其對融資沒有多少經驗的我們而言,過去的兩個多月里跑路演,跑投資人,感覺大部分的時間都在交學費,然而這些學費也消耗了我們最寶貴的時間!
3.忽視市場推廣
董氏沒有專門從事市場營銷的合伙人,我們本以為好的產品會說話,相信口口相傳在現在的移動網絡時代應該會很快打出名堂。事實上,我們靠口口相傳換來的成長速度和數據,在很多投資人眼中是缺乏吸引力的;
Ben的《創業維堅,如何完成比難更難的事》這本書中有提及,這個世界上就算再好的產品,都需要一個優秀的銷售人員,將其推廣出去。
4.跨行業之殤
董氏團隊的主要創始人來自獵頭,醫藥銷售行業,跨行業讓我們的確走了不少的彎路。這是一個"產品經理"的年代,任何一個行業催生出的企業都需要有信服力的產品。而董氏團隊在創業的黃金階段,由于對行業不熟悉,一直都沒有一位稱職的產品經理來做這件事。
5.前期投入過多,成本控制力度不足
初次創業,董氏的團隊把每一步都理想化了,接近40%的資金投入在中央廚房。徒有裝修規格和大量的產能富余,在后期成為了公司不小的負擔。這也讓我們在日常運營和學生配送團隊的成本控制上比較被動,顯得力不從心。
6.招聘配送團隊消耗大量時間
董氏早餐的配送團隊從300多名在校大學生中選出,總共有近80名兼職配送員同學;從安排的培訓和日常工作的反饋來看,學生團隊的表現值得夸贊!但是在穩定性上而言,董氏花費了大量的時間招聘配送團隊,完善配送工作,無疑浪費了大量初創期間最寶貴的時間!
7.缺乏與美團、餓了么早餐的競爭力
早餐O2O市場之龐大,絕對容得下專業經營平臺的供應商,也有足夠的空間給用心做品牌的早餐供應商。但是到最后,回到餐飲和互聯網的基礎,早餐O2O企業需要有信服力的產品,還需要適宜的推廣。【責任編輯/鄭希】
來源:九個頭條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