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反壟斷一年多,阿里縮得有點猛,騰訊投資有點多

    互聯網平臺監管,出現松綁跡象。

    4月29日,中共中央政治局會議上提及,“要促進平臺經濟健康發展,完成平臺經濟專項整改”、“出臺支持平臺經濟規范健康發展的具體措施”。

    從“加強監管”到“促發展”,政策基調或從反壟斷和整改,轉向發揮平臺積極作用,推動平臺良性發展。華興資本首席經濟學家李宗光認為,互聯網整改已經出現了拐點。

    2020年12月以來,互聯網行業平臺反壟斷、互聯互通、網絡審查、數據安全等成為關鍵詞,迄今整治已有1年多時間。

    對于國內兩大互聯網平臺阿里巴巴和騰訊,市場監管總局就其違法實施經營者集中案一共開出44張罰單,每單被處以50萬的罰款。

    市場對互聯網平臺信心驟減,估值不斷下修,阿里、騰訊對自身業務也在不斷反省、調整。這一年多,阿里、騰訊發生了怎樣的改變?

    業務收縮,賺錢更重要了

    時隔兩年,2021年12月,阿里進行組織架構大調整,淘寶、天貓全面融合,交由戴珊負責。

    這結束了長期以來淘寶、天貓的割據之勢。起初,另設天貓定位是服務品牌,與淘寶服務中小商家區分開來。在互聯網流量趨向飽和的放下,合并能夠減少資源重復投入。

    淘寶、天貓合并后,事業群改名為中國數字商業,戴珊過去分管的阿里B類事業群、MMC(買買菜)事業群和盒馬事業群均收歸旗下。這一舉,將過去散落在各事業群的天貓超市、盒馬、高鑫零售的自營業務進一步整合。在這之前,社區團購業務盒馬集市與淘寶買菜已經整合成淘菜菜。

    在板塊的整合下,阿里社區團購在多個城市關倉,并清出了一批裁員名單,到家到店的一線BD、區域市場和運營、本地零售大商超等前端業務線人員大量優化。相反,淘寶、天貓則并未波及。

    再看騰訊,對最賺錢的游戲業務沒怎么動,反而將裁員大刀伸進了新的收入來源。

    2021年第四季度,騰訊金融科技及企業服務業務收入同比增長25%,至人民幣480億元,首次超過網絡游戲,成為營收貢獻最大的業務板塊。這被認為是騰訊營收結構變化的一個重要拐點。

    但CSIG(云與智慧產業事業群)增收不增利的癥結依然存在。騰訊沒有公布CSIG具體的利潤率,騰訊總裁劉熾平透露,“云業務仍有相當大的虧損,騰訊投入很大,但行業價格競爭也十分激烈。”

    互聯網大廠進入云服務市場,沿用的,還是他們擅長的價格戰。2015年阿里云“不收一分錢” 與12306網站合作,2017年騰訊云以一分錢的價格中標預算達495萬的廈門政務云項目。

    久而久之,云服務廠商們只好到處插紅旗、樹標桿、做大客戶,中國電信、阿里云、浪潮信息等云服務商,也曾出現過低價中標案例。

    當下,互聯網要尋求健康的發展方式。劉熾平稱,云業務接下來要從不惜一切代價地增加收入,轉向提高增長質量,從而提升利潤率。

    在業績考核上,全面以銷售騰訊自研產品為主,過去負責集成業務,轉售企業廠商的硬件銷售因此面臨著轉崗或離職的選擇。

    除此之外,一些虧損的業務減少投入,或者退出項目。

    阿里第四季度財報顯示,阿里生活服務經營虧損76.44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擴大5.6%,Q2-Q4累計虧損逼近240億元,虧損點主要是餓了么、高德。生活服務板塊人員規模變動最大,包括餓了么、口碑、飛豬。由于出行領域存在發展機遇,高德裁員比例則不高。

    騰訊方面,除了CSIG外,囊括微信、游戲之外C端業務的平臺與內容事業群(PCG)在過去一年變革最大。

    電商業務小鵝拼拼停止運營,QQ惠購、購物直播和QQ群櫥窗等小程序悄悄消失,游戲直播平臺企鵝電競關停。

    騰訊影業從PCG拆分,商業IP的影視化開放業務交給閱文集團旗下的新麗傳媒,主旋律作品開發分給騰訊企業發展事業群(CDG)。

    微視進行一定比例的活水或裁員,界面曾報道,微視員工裁減比例接近70%,隨后PCG回應不屬實。騰訊不斷在加大對視頻號的投入,微視不必明說已經淪為了邊緣業務。

    騰訊體育亦有業務收縮。

    總之,一些不掙錢的業務,要逐漸拋棄。

    還在“買買買”,但更聚焦了

    手握巨資的互聯網公司,曾通過“買買買”開疆拓土,但如今肯定要收斂了,該放手的也得放了。

    2018年起,騰訊和阿里在零售領域暗自展開較量。騰訊投資了京東、拼多多、唯品會、每日優鮮、蘑菇街、永輝超市、海瀾之家、步步高等,阿里則將銀泰、蘇寧、盒馬鮮生、三江購物、百聯集團、聯華超市、新華都、高鑫零售等納入戰隊。

    如今電商幾強割據,為順應形勢,騰訊不得不作出讓步。

    去年12月,騰訊派息式減持4.6億股京東股份,收益782億元,占到了全年盈利的65%,這也是騰訊首次投資收益超過主營業務利潤。

    騰訊當前的減持步調,主要圍繞零售板塊。

    今年1月,騰訊宣布減持其在Sea Ltd的股份。Sea是東南亞游戲與電商公司,擁有騰訊《王者榮耀》、網易《陰陽師》等多款爆款游戲東南亞代理權,及東南亞最大電商平臺Shopee。

    去年11月,騰訊將其名下的海瀾之家股份折價7.93%,以3.778億元的價格轉讓,占股比例降至5%以下。一季度,騰訊分別減持了汽車電商平臺燦谷和易鑫集團20%、2%的股份。4月,林芝騰訊科技有限公司減持中國民營超市第一股步步高,套現8423萬元。

    在泛文娛板塊,騰訊此前面臨的壓力不小。去年7月,市場監管總局禁止虎牙、斗魚合并。同月,騰訊音樂被要求放棄獨家版權。

    在此情況下,騰訊不得不主動行動起來,減持自家的騰訊音樂、閱文集團股份。一季度,騰訊對騰訊音樂的持股比例從54.4%降至52.3%,并賣出閱文集團948.52萬股,持股降為56.52%,而2020年財報顯示,當時持股為59%。

    阿里則主要對其文娛投資板塊進行梳理。

    去年8月,阿里創投減持光線傳媒2934萬股,減持股份占公司總股份1%,目前阿里依然持股光線傳媒5.82%股份。同年9月,阿里浮虧23億元清倉所持芒果超媒股份。

    3月,螞蟻集團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提供的文件顯示,螞蟻集團已將其持有的 36 氪公司的股份全部出售,徹底退出其股東序列。此前在一級市場,螞蟻已將其持有的財新傳媒股份全部賣出,阿里也退出了其直接投資的博雅天下。

    2021全年,阿里對外投資呈現收縮之勢。

    阿里系對外投資75起,同比增長53.1%,披露投資金額918.99億元,同比下降27.4%。

    投資項目重點圍繞已有業務,在出行板塊加大對哈啰出行、T3出行的投資,為了布局高德打車生態,戰略注資大眾出行。在電商上,阿里投資十薈團7.5億美元,并購了孟加拉國外賣平臺HungryNaki,國內知名餐飲SaaS企業美味不用等。

    另一邊,騰訊似乎更愛投資了。

    騰訊對外投資出手約300次,平均每1.2天出手一次,相較于上年,出手次數增長65.4%;投資金額也翻倍,今年新增投資額809.46億元,而上年同期為478.03億元。

    不過,騰訊出手次數最多的,還是賺錢最多的游戲業務。去年騰訊在游戲行業投資了60筆,投資總額為187.84億元。相比之下,2020年騰訊發起31起游戲行業的投資事件,投資金額為113.34億元。在去年投資布局翻倍的情況下,投資金額只同比增加66%。

    2019年時,騰訊曾說,每在經營上賺100元錢,騰訊會全部進行凈投資。而2021年,騰訊則愿意花到110元。阿里則從2019年每賺100元投出68元,到2021年只投出64元。

    與此同時,騰訊2021年的投資中,企業服務相關項目占比高達23.3%,僅次于游戲行業。

    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說明,騰訊在投資上其實是更聚焦了,除了游戲就是針對B端的業務,而這也是騰訊未來要發力的方向。

    總結

    在投資上,阿里十年總投資額破8000億,騰訊十年總投資12759.3億元。在業務上,騰訊阿里創業二十來年,將互聯網+的新業態擴展到各行各業。

    所向披靡的互聯網大廠向來不承認失敗。電商發展不力,轉而扶持其他電商平臺,游戲直播難奪市場份額,轉而收購合并行業第一第二。

    盲目以互聯網的模式改變舊有的產業形態,顯然已經不再行得通。劉熾平認識到,“互聯網模式之前是快速增長、野蠻增長,競爭非常激烈,大家都要不斷加人、不斷提升營銷費用等各種投入。現在,整個互聯網行業其實有根本性和原則性的變化。”

    主動減持零售版圖,關停自家電商平臺、游戲直播平臺,大廠終于找到了退出的方式。

    互聯網大船轉而駛向硬科技的大海。

    阿里云發展了13年,已經成為全球第三的云服務公司,僅次于亞馬遜、微軟,并且已經連續五個季度盈利。騰訊云營收已經大幅增長,未來也會逐步發展成云服務的強勁一極。

    騰訊改變了自己的故事。在今年兩會上,馬化騰提交人大代表的建議,關鍵詞是數字經濟、鄉村振興、產業互聯網、粵港澳大灣區、碳中和及生態環保等諸多領域。

    近五年,騰訊投資的賽道從文娛為主轉向更加多元,包括醫療健康、人工智能、機器人、自動駕駛等。

    互聯網新的時代已經到來。【責任編輯/常青】

    來源:無冕財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反壟斷一年多,阿里縮得有點猛,騰訊投資有點多
    G7國家接近達成對科技巨頭征稅的歷史性協議
    “互聯網大廠黑話”,一種無意義的內卷游戲
    重估互聯網巨頭:中國崛起的奠基石,還是埋藏危機的落井石?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