蘋果砍單、需求下降,受多方面因素影響,國內消費電子市場預期遭遇“寒潮”。
國金證券研報認為,目前手機及IOT 行業需求受到疫情影響,整體需求不佳。臺積電董事長劉德音表示,由于俄烏沖突和亞洲國家的疫情封鎖政策,智能手機、個人電腦、電視等消費電子產品在全球的需求開始放緩。蘋果產品著名分析師、天風國際郭明錤也發出提醒,由于消費者信心低迷,未來幾個月,國內安卓手機品牌訂單可能會再次削減。
在地緣政治與通脹削弱非生活必需品需求的大背景下,消費電子市場需求減弱導致多家上市公司股價暴跌,行業如何面臨購買力減弱帶來的挑戰?布局新能源、智能穿戴等領域的對策能否扭轉其下滑趨勢?
蘋果“砍單”,消費電子龍頭股價大跌
3月28日,國外媒體報道稱,蘋果將削減iPhone 13、iPhone SE、AirPods等三大產品線訂單,這是近期國際形勢動蕩導致的消費電子產品需求削弱的跡象之一。
有市場分析認為,蘋果身為消費電子產業領導品牌,此舉可能引發整體消費電子產業的連鎖效應,促使其他制造商減少產量。
“我們已注意到蘋果砍單的消息,該消息給消費電子行業帶來的影響現在還不好評估。”4月7日,一家市值超100億元的消費電子上市企業高管王峰告訴《中國經濟周刊》記者,受通脹和疫情影響,消費者的購買力正在重構,非生活必需品的消費被壓縮,大眾對于幾千乃至上萬元電子產品的消費預算將隨之壓減,這是消費電子行業必須面對的需求端挑戰。
郭明錤表示,目前大部分消費電子品牌砍單只反映國際關系對各國市場需求的影響。這些品牌仍沒考慮,或還不承認包括全球通脹、歐洲經濟受到的傷害以及中國疫情再起等事件對消費信心與出貨預估的進一步影響,“這是未來幾個月科技股最大的風險。”
受上述多種因素影響,盤面上數家蘋果概念龍頭上市公司股價出現波動。今年以來,作為果鏈公司之一的歌爾股份股價持續下跌,4月6日一度跌至33.10元,創下今年以來新低。相比較于該股年內創下的階段高點57.11元/股,下跌幅度高達42%。立訊精密從2022年初51.32元/股的最高股價,降至4月8日29.1元/股的收盤價,公司股價創年內新低,股價跌幅超過40%。
消費電子企業增長第二曲線在哪里?
如何獲得增長新動能,成為消費電子行業面臨的頭等挑戰。
眼下,消費電子頭部企業都在發力尋找第二成長曲線,比如轉向布局新能源汽車、深耕VR/AR等培育消費電子行業新增長點。
“隨著傳統消費電子需求疲軟,消費電子行業上下游的市場機會減少,我們已開始布局新能源汽車等領域。”王峰告訴《中國經濟周刊》。
王峰所在公司的主要產品為中高端消費電子涂料,隨著消費預期疲軟和蘋果砍單預期的影響,王峰和管理團隊給出的應對措施是:在國產替代的大背景下,在保持消費電子原有份額不降的基礎上,布局新能源汽車、特種裝備等領域對沖市場變化帶來的風險。
實際上,消費電子行業不少具有代表性的公司已開始布局第二、第三主業。這些新業務較多集中于非手機類消費電子(智能穿戴、智能家居、VR設備)、新能源智能汽車、光伏和物聯網等新興領域。
華為2021年年報顯示,其消費者業務2021年收入同比下滑46%。華為布局的智能穿戴、智能汽車零部件和數字能源方面的新業務,已成為華為新的增長點。
多家果鏈企業也早已布局新業務。藍思科技不僅在新能源汽車行業開拓市場,還以超薄玻璃為契機切入光伏領域。其中,藍思科技39億元加碼布局智能穿戴業務,參與智能手表、AR/VR等項目。藍思科技預計,2022年,智能穿戴業務可以實現較快增長。
早在2012年,立訊精密并購福建源光電裝有限公司55%股權,切入汽車電子產業鏈。目前,立訊精密已經具備汽車線束、電子模塊等產品服務能力,客戶囊括長城、寶馬、奔馳等車企。
歌爾股份方面也認為,VR虛擬現實、AR增強現實、智能可穿戴等領域具有巨大的展潛力。與此同時,公司也將積極關注汽車電子等新興領域的機會。
作為重要的戰略方向,鋸切龍頭泰嘉股份從2020年開始布局消費電子業務,間接參股雅達電子(羅定)和雅達(深圳)。雅達電子是消費電子零組件知名廠商,是最大的電源供貨商之一。
泰嘉股份董事長方鴻向《中國經濟周刊》記者表示,“消費電子具有向很多領域拓展的可能性,比如電動汽車、元宇宙以及電子穿戴設備等行業,這些產業都有巨大的成長空間,但這要求企業腳踏實地挖掘現有能力,與這些未來產業對接發展仍需要時間和技術沉淀。”【責任編輯/常青】
(文中王峰為化名)
來源:中國經濟周刊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