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騰訊裁員內幕:頂層反思推動,PCG與CSIG影響最大

    “我們發現整個行業從年初到年終,一直激烈的內卷和競爭,結果這短短一兩個月,突然來到了寒冬。就好像氣溫下降了,我還在穿短袖,毫無準備。”

    在2021年底的騰訊年會上,馬化騰主動提到了過冬和裁員的話題。

    騰訊2018年的新增員工總數為1萬人,而2021年的員工增加了3萬人。在騰訊成立后接近20年時間里,員工總數只有5萬人,但最近三年這個數字就實現翻倍,超過了10萬人。

    馬化騰認為,騰訊的人員膨脹比較多,效率并不高,很多該調整的東西也沒調整。

    “展望明年,我就一個字,穩。”他在講話結尾時說。這奠定了騰訊從去年底至今的調整基調,那就是放慢速度、降低成本和主攻重點業務。

    2021年,騰訊的運營成本上升了21%,其中以人力為主的“一般及行政成本”更是增長了33%。

    “930”調整時,騰訊在內部提出的“不做富二代”倡議。但現在看來,這并沒有被傳導至一線員工中,也缺乏一個有效的制度來防止龐大的騰訊官僚化。

    據界面新聞了解,今年初借著大環境“過冬”的客觀影響,在CFO羅碩瀚和高級副總裁林璟驊(管理戰略部和騰訊廣告)負責下,騰訊開始重新調整財務和戰略方向。

    這一輪調整牽扯業務精簡、組織整合和人員裁撤等各方面,六大BG均有涉及。邊緣業務被關停,部分團隊打散重組,裁撤低星員工,大量部門暫停招人等。

    無論是業務線(包括TEG這類后臺技術團隊)還是職能線(S線,向高級副總裁奚丹匯報),都要拿出自己的降本增效方案。在向來強調各大BG“聯邦自治”管理風格的騰訊,這種來自頂層意志,由上而下整齊劃一推動的事情非常少見。

    歷史上每次出現這種情況,無論是“3Q大戰”、“游戲未成年人保護”還是金融風險監管,都是騰訊的生存環境已經到了微妙時刻,更需要“剎車”而不是“加速”。

    700萬天價小程序,被劉熾平批評的匯報

    騰訊上市后經歷了16年高速增長,每年增速都在20%以上,但在去年第一次出現凈利潤下滑。很多人并沒有意識到這點,還認為騰訊是那個永遠都在增長的公司,自己還是收入越來越高、令外界艷羨的大廠員工。

    真實發生過的事情,更能反映出騰訊內部的某些現狀。

    比如,一個H5小程序加推廣活動,用掉700萬流量金,被內部戲稱為“天價小程序”;做一場小活動,光是攝影費就花掉8萬塊。這類離譜的事情被很多騰訊員工當做茶余飯后的談資,自嘲公司的無奈現狀。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管理層的警覺。劉熾平在開每月例行的戰略會時,就曾批評過某個匯報部門彩打的匯報材料,認為普通的黑白打印足夠。

    2021年中秋節騰訊的月餅禮盒由可降解材料甘蔗渣制作,在業內受到大量好評。它的起因也是湯道生主動提出,認為每年節日這么多禮盒拆開就扔掉,既不環保也很浪費。

    大多數加入騰訊的員工,潛意識里都認為,這是一家不缺錢的公司,福利待遇和工作條件理應超過其它公司。所以在這幾年間,騰訊的一些總監/總經理出差要求商務艙、酒店要求五星套房/行政層的花邊新聞才會層出不窮。

    騰訊的經營現金流在去年底首次出現下滑,它預示著主營業務的發展已經遇到了瓶頸,但這種信號很難被員工立刻感知。

    只有當宏觀經濟形勢持續嚴峻、公司股價不斷下跌和大老板們輪番表態后,很多中、基干和一線員工才發現,環境真的變了。

    從2022年開始,大廠“金飯碗”的概念不復存在。在本次調整中,隸屬于職能線的財務、行政和人力等部門也在集中盤點各項支出和人事考核。

    比如,PCG和CSIG的行政管理人員全都接到了自上而下的通知,要求減少不必要的會議及相關支出,禮物和獎品的預算需要從嚴審批等等。

    部分業務線的GM和總監也向界面新聞反饋稱,本來在2021年底已經做好并通過的項目預算,在今年一季度被要求重新再做一遍,而且以后預算的審核周期從半年或一年計,變成了每個季度甚至每個月重新評估。

    以前騰訊的管理者想啟動新項目時,只要想法好,通常都能從公司得到需要的HC(Headcount,人員名額)和資源。而現在情況已經完全不同。

    與阿里巴巴內部實施的經營責任制類似,現在騰訊的管理者普遍要負責各自業務線的經營指標,需要重新計算團隊的投入產出問題。

    “如非必須,勿增投入。”這意味著,持續虧損和前景不明的項目,已經很難說服公司做長期投入。

    PCG和CSIG是調整重點

    據界面新聞了解,IEG自研工作室一直采取獨立核算的機制,資金和人力投入非常謹慎。TEG團隊一貫存在感不強,膨脹規模不大。WXG業務權重高,且一直采取小團隊模式,調整也較為輕微。這幾個BG的裁員比例較低,且優先采用不續約的方式精簡員工。

    過去三年騰訊員工的急速膨脹,主要是由CSIG和PCG的擴張所推動,這兩個事業群也是裁員比例和絕對數量最多的。

    據界面新聞了解,3月初CSIG內部召開過一場關于“騰訊云收入考核規則”的討論會,有2000多名員工參加。他們對團隊的內部協作和對外銷售等問題提出了大量意見,會議組織者聲稱,CSIG將參考這些建議對現有的考核規則進行修改。

    與之相關的背景是,騰訊云一直處于虧損狀態,利潤率下滑,甚至出現負利潤。

    一位在“930變革”后加入CSIG的總監告訴界面新聞,因為云服務競爭太激烈,這兩年騰訊為了搶市場做過很多虧本買賣,給業務帶來增量的項目都可以大膽投入。但是,這種以速度和規模為最優先的野蠻擴張模式,并不具備可持續性。

    CSIG成立三年,人員規模上漲了數倍,市場需求卻沒有相應爆發。內部評價稱,面對互聯網激烈的競爭格局,就處理冗員而言,騰訊太過“溫柔”。

    從年初開始,CSIG管理團隊在內部反復傳達,要集中資源做優先級最高的事情,成本控制也被提到了很高位置,更強調“健康”發展,而不是“快速”發展。

    據界面新聞了解,騰訊高層在3月底財報電話會上明確表態要提高云服務盈利能力之后,CSIG將在二季度加大裁員力度,內部已經開始推進方案,召開以裁員為目的的溝通會,主要以精簡部門和處理低星員工為主。

    其中,智慧教育、智慧零售、交通和金融業務這些CSIG產業互聯網分支下表現出色的業務,在遭遇行業大變動或面臨監管之后,對應團隊都將面臨較多裁員。

    除去CSIG,在這次調整中,PCG(包含騰訊音樂)也是預算和人員控制“大頭”。

    無論是推廣、渠道費用還是內容購買費用,PCG內部都有不少業務的投入巨大,但收效無法與投入相匹配,還養成了一線部門花錢隨意的習慣。

    騰訊集團COO任宇昕在2022年初的PCG員工大會上有過明確表態,他認為對于老產品來說,最重要的是控制資源投入,提高資源利用率,要把節約出來的資源投入面向未來的新趨勢中,為下一個互聯網周期做好準備。

    此前,騰訊內部一直缺乏規范有效的項目退出機制。雖然公司鼓勵內部創新,但很多項目在明顯沒有機會的情況下,仍然在持續投入運營,無形中也浪費了大量人力和資金。

    現在,PCG內部確立了一個新的GR(Gate Review)機制,項目在發展到一定階段后如果未達預期,將被關停調整。不久前內部孵化的電商產品“小鵝拼拼”被關閉,就是這個新機制的結果。

    小鵝拼拼隸屬于創造營NBase部門,這個團隊也嘗試過NFT項目,推出過NFT交易App“幻核”。2021年11月騰訊向全體員工發放的23周年數字藏品,就是由該團隊設計發行。

    據界面新聞了解,該團隊規模大概在300人左右,很多人已經接到通知,要求他們內部活水轉崗,大多數部門將被關停。

    在集團統一的降本增效指令下,騰訊內部NBase這類過去依靠充足資金和流量進行試錯的團隊,都會面臨相似的精簡結局。

    這次調整來的很突然,但算不上根本性的劇變。可即使如此,在裁員和業務調整過程中,也出現了很多不和諧的方式與聲音。

    為團隊“背低星”與突然啟動的PIP

    一位曾在騰訊內部長期任職的HR負責人告訴界面新聞,多年以來騰訊的員工離職率都在10%以下,是業內員工流動性比較低的大公司。這從側面反映出騰訊在員工福利和考核流程方面具備一定科學性。

    目前人力成本已經在騰訊的支出成本中占據最高比例,所以在這次調整中,人事問題被重點關注。除去業務拆分重組帶來的人員變動之外,還包括很多針對普通員工的優化方案。

    不過,在追求速度、略顯激進的裁員過程中,騰訊內部也開始出現各種不和諧的方式與聲音。

    據界面新聞了解,2022年春節過后,部分在績效反饋中拿到2星評價的微視和騰訊云員工,已經被HR通知啟動PIP留用觀察。PIP全稱Performance Improvement Plan,即績效提升計劃,一般要求績效低的員工在限定時間內提高表現,否則將被裁員。

    這讓不少員工感到意外,因為在騰訊傳統的人力考核慣例中,一般只有連續兩次得到2星績效的員工,才會被啟動PIP,要求其改善績效,或者尋求活水轉崗。

    尤其,在去年底今年初大量業務的解散和重組過程中,部分涉及到調整的員工在年終績效考核中“被迫”背上了2星評價。

    來自不同業務線的很多員工均向界面新聞表示,在騰訊內部的考核體系中,一個團隊必須要有低星成員,即便團隊全員表現都很好,也要有人為團隊“背低星”。

    這種“潛規則”類似于“基干考核通常不會得到4星以上評價,除非有晉升需求”,“總監和GM一般只能拿三星評價,五星留給一線員工”等等,都是騰訊在過去多年時間里,雖未被列入明文規定,但很常見的績效考核慣例。

    為團隊背低星的員工,通常都會被組長/總監/GM在其它層面給予一定補償。但今年一些“被低星”的員工,迎來的卻是公司突然啟動的留用觀察。

    這讓部分員工產生了不滿和投訴的念頭,因為在人事流程上,騰訊員工如果對自己的考核評價不滿,可以向上抗議。

    也是在去年底的年會上,馬化騰提到,“很多一二星的事情,因為管理干部處置不妥當,公司會很為難。新的瑞雪+,我們會強化管理干部在舉止方面的問題。”

    此外,春節過后多位PCG員工向界面新聞表示,想活水去騰訊視頻,但是發現對方已經鎖了HC,微視和騰訊體育亦有大量員工因為業務收縮而尋求轉崗,或者被HR談話。

    今年第一季度,鎖HC的情況不僅在PCG,在其它BG同樣是常態,而HR對外的口徑通常為內部盤點和等待錄用。也有已經接到offer的待入職員工表示,已經被暫停入職,等待進一步通知。

    此前內部曾流傳PCG的裁員比例為10%,界面新聞暫時未能從任何職能線負責人那里得到確切證實,但10%這個數字,本身接近于騰訊每年的員工自然流失比例。

    考慮到業務精簡與整合的需要,實際裁員比例將高于這一數字,且裁員過程會拉長至1-2個季度來進行。與CSIG裁員類似,PCG的裁員也主要以低星考核的方式來淘汰員工。

    比如合并入騰訊不久的搜狗,去年12月底年終績效結果出爐之后,有不少原搜狗員工在各自團隊均得到低星評價。

    據了解,在今年二季度,搜狗與PCG的研發效能認證(EPC)體系的測試覆蓋率合格之后,雙方整合將進入最終階段,裁員也會進入實質性階段。

    不過,來自PCG和CSIG內部多位HR向界面新聞透露稱,經過一季度的集中調整之后,各大事業群被統一鎖定的HC將在二季度慢慢放開,在裁員的同時繼續招人。【責任編輯/周末】

    來源:界面新聞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大廠裁員上熱搜,互聯網賽道邏輯變了
    騰訊裁員內幕:頂層反思推動,PCG與CSIG影響最大
    網信辦:互聯網企業近半年來用工人數保持平穩
    2022,互聯網大廠不太平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