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宣布退休。3月12日下午,周厚健在海信大廈參加了一個簡短的揭幕活動,隨后在集團月度例會前宣布退休。此時離他1982年大學畢業加入海信,剛好40年;離他開始執掌海信,剛好30年。
歷經40年,周厚健把原來作為地方企業的青島電視機廠,發展為營收超千億的家電集團。
去年11月,72歲的海爾集團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張瑞敏卸任,55歲的海爾集團董事局原副主席兼總裁周云杰,接任海爾集團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這意味著總部在青島的兩大家電巨頭均完成了新舊管理層的“交接班”,步入新發展階段。
事實上,這兩年海信集團完成混合所有制改革,年輕的管理團隊已經逐漸接棒。64歲的海信集團原副董事長林瀾,接任海信集團董事長,他在海信國際化業務開拓方面成績顯著。
公開資料顯示,林瀾早年畢業于美國納西科技大學機械工程系,獲博士學位;曾在科龍負責國際化業務,2006年隨著科龍被海信收購而加入海信;隨后,他一直負責海信的國際化業務,推動海信的全球化布局,包括在墨西哥、東歐建立北美和歐洲的生產基地。
值得注意的是,早在去年11月業界就曾有“海信集團換帥”的傳聞,事實上此海信集團非彼海信集團。混改后,承接原海信集團核心資產的已變為“海信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周厚健、賈少謙當時仍是后者的董事長和總經理。混改后的海信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由自然人合計持股36.8535%。
海信集團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現為海信視像(600060.SH)、海信家電(000921.SZ)的第一大股東或實際控制人,而在前者混改完成后,海信視像、海信家電均變為無實際控制人。
“混改”激發了海信集團各層級管理、技術、營銷核心團隊的活力,2021年海信集團實現營收1755億元,比2020年的1411億元增長了24.38%,其中海外收入占比達41.3%。2022年海信集團的營收目標是1975億元,意味著將向“世界500強”發起沖擊。
如今,周厚健為海信留下了技術基因、混合所有制的治理結構,還帶頭放棄可終身持有的股份,創造了“人在股在、人退股退”的股權激勵機制。
而青島家電另一巨頭代表的張瑞敏,則為海爾集團留下了“人單合一”的管理模式和激勵機制。在他的帶領下,海爾經歷37年,從一個瀕臨倒閉的集體所有制小廠,發展成為物聯網生態企業。他探索“人單合一”模式,把海爾從科層制企業轉型為由多個小微公司組成的可自驅動、自進化的企業。
張瑞敏、周厚健的相繼退休,意味著中國改革開放后勇立潮頭的第一代家電企業家逐漸“謝幕”。一個時代結束了,新的時代正在走來。如何打造真正的跨國公司、智能時代的科技巨頭、物聯網的生態“鏈主”,是周云杰、林瀾們肩上的重任。【責任編輯/常青】
來源:第一財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