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蘋果距離革命成功,就差一步

    2022 年的蘋果春季發布會,節奏格外快。

    總共 6 款新品的發布會,蘋果介紹前 4 款新品,連帶上說 Apple TV+ 自制劇獲了很多獎,放了新片預告片,一共才用了 30 分鐘。

    剩下 30 分鐘,大秀肌肉,一切的展示只為說明一件事兒:兩年前立下的 Flag,自己已經快完成了,而且完成的相當之好。

    時間倒回到兩年前,2020 年 6 月,WWDC 開發者大會上,蘋果對外宣布,自己將用 2 年時間,將自家 Mac 產品線所使用的芯片,全部從 Intel 提供的 X86 架構芯片,轉向自研的 ARM 架構芯片。

    當時所有人都覺得,這事兒太費勁了,就算強如蘋果,2 年時間也太短了。

    但在隨后一年多的時間,蘋果發布了 M1 芯片,更新了 MacBook Air,13 寸 MacBook Pro,臺式一體機 iMac,輕便臺式機 Mac mini 這 4 條入門級產品線。然后又把晶體管的數量翻倍,發布了 M1 Pro 和 M1 Max 兩款芯片了,發布了全新的 14 寸和 16 寸 MacBook Pro。

    3 款叫 M1 的芯片,使用了同樣的設計思路,得到的效果是類似的,在隨身攜帶的 Mac 產品上,新的芯片可以在提供更強性能的同時,整體功耗更低,讓設備續航能力更強。在 iMac 這樣的桌面級設備上,因為使用了 M1 芯片,同樣的優勢下,iMac 實現了更加看上去更加科幻的外觀設計。

    同時對于蘋果,這樣的設計思路可以分攤不少研發成本,也便于在已經設定好的路線圖上,快速推出更強的芯片。

    昨晚的蘋果發布會就驗證了這一點。

    蘋果又發布了一款全新的芯片,M1 Ultra,在發布會上,蘋果說,其實在設計之初,就已經考慮好,M1 Ultra,本質上,是由兩塊兒 M1 Max “粘貼”組成。

    搭載 M1 Ultra 芯片的,是蘋果 Mac 產品線的一個新型號,臺式機 Mac Studio。

    先看點兒慣例性更新

    畢竟對于大部分普通消費者來說,搭載 M1 芯片的入門級 Mac 產品已經能應付大部分日常工作需求,即便是本文作者這樣的全職內容創作者,在應對日常工作中的高畫質視頻制作需求時,搭載 M1 Max 的 16 寸 MacBook Pro 也可以相當從容完成任務。

    那不如在探討 M1 Ultra 和 Mac Studio 這種比 Pro 更 Pro 的芯片和設備前,先看看蘋果發布會前 30 分鐘都發布了什么新品。

    首先是綠色的 iPhone 13 和 iPhone 13 Pro 系列 4 款機型,按照蘋果官方說法,全新的配色叫蒼嶺綠。

    這不是蘋果第一次推出綠色 iPhone,之前的 iPhone 11 Pro 系列,蘋果推出過暗夜綠,已經在蘋果官網消失的 iPhone 5c,也用過更青翠的綠色。和現在的蒼嶺綠 iPhone 13/13 Pro 相配合的蘋果官方保護殼中,還有桉葉綠/苜蓿草/杉綠 三種配色。

    如果你對綠色有獨特喜好,建議去官網查詢,或者去線下看看自己究竟喜歡哪種綠。

    最近 2 年,蘋果一般都會在第二年春季,給前一年秋季發布的 iPhone 發布一種新配色。

    但今年春季發布會,除了當季 iPhone 的新配色,多年未更新的 iPhone SE 更新了。

    新款 iPhone SE,延續了上一代 iPhone SE【第二代】,也就是 iPhone 8 的外形,重量從 148 克變成了 144 克,最大的變化,是用上了去年推出的 iPhone 13 同時代芯片 A15。

    因為 A15 芯片,新款 iPhone SE 支持 5G 網絡,續航更長,計算拍攝能力也更好,支持智能 HDR4 照片以及攝像風格的自定義改變。但并沒有因為使用上了 A15 芯片,獲得 iPhone 13 的電影模式,杜比視界視頻和聲音變焦等“高階功能”。

    售價 3499 起,是蘋果官網在售 iPhone 中,最便宜的一款。

    具有同樣更新思路的,還有 iPad Air 的第五代產品。

    蘋果給新款 iPad Air 配上了 iPad Pro 同款的 M1 芯片,但在硬件配置上,蘋果并沒有提升 iPad Air 的屏幕,只是把前置攝像頭從 700 萬像素提升到了 1200 萬。

    在這次更新之后,iPad Air 與 11 寸 iPad Pro 在芯片性能上拉齊了,但無論是屏幕顯示素質,最大存儲規格,揚聲器數量,亦或者是 USB- C 接口速率上,依然有挺大差別。

    但如果你使用 iPad 更在乎性能,iPad Air 的起售價比之前更低,64G 版本是 4399 元起。

    從我的個人使用經驗來講,iPad 產品線性能越強,越有利于消費者,雖然 iPadOS 的能力現在還不足以讓使用了 M1 芯片的 iPad 成為所謂的日常生產力辦公工具,但是 iPad 是一款消費者更換頻率相當低的產品,性能越強, 意味著你買一臺 iPad,無論是最入門甚至還有 Home 鍵的入門 iPad,還是已經進入全面屏時代的 iPad mini/iPad Air/iPad Pro,都可以用盡量長的時間,有利于省錢。

    蘋果的造夢工具

    捋完蘋果的幾款例行更新,終于可以好好說說這次發布會上最重要的 2 款產品,Mac Studio 和 Studio Display。

    以及,搭載在 Mac Studio 上的 M1 Ultra 芯片。

    按照蘋果的說法,M1 Ultra 是一款桌面級性能處理器,定位高于 M1 Max,通過UltraFusion 技術,將兩塊M1 Max處理器相連接,組成 20 核心 CPU(16 高性能核心,4 高效能核心),64核心GPU,32核心神經網絡引擎的一塊兒芯片。

    這塊兒“拼接”芯片擁有 800GB/s 內存帶寬,128GB 統一內存,能達到 2.5TB/s 的低延遲處理帶寬,擁有1140億晶體管,是M1的7倍之多。

    相對更直觀的是蘋果官方宣稱 M1 Ultra 對比 PC 平臺的最新處理器 i9-12900K,能效比提高 90%,僅需 1/3 的能耗即可達到相同的性能。

    可以這么說,Intel “又挨打了”。

    在這樣的高性能低能耗芯片加持下,蘋果打造出了 Mac Studio 這樣一臺體積比 Mac mini 大不了多少的臺式機,輸出的性能,可以直接對比蘋果最貴,也是性能最強的專業級工作站 Mac Pro。

    蘋果給出了一份官方對比:

    搭載 M1 Max 的 Mac Studio:

    與搭載 10 核處理器的速度最快的 27 英寸 iMac 相比,中央處理器速度提升最高可達 2.5 倍。

    與搭載 16 核 Xeon 處理器的 Mac Pro 相比,中央處理器速度提升最高可達 50% 之多。

    與 27 英寸 iMac 相比,圖形性能提升最高可達 3.4 倍,而與搭載最暢銷顯卡的 Mac Pro 相比,速度快達 3 倍多。

    與 27 英寸 iMac 相比,視頻轉碼速度提升最高可達 7.5 倍,而與搭載 16 核處理器的 Mac Pro 相比,最高可達 3.7 倍。

    搭載 M1 Ultra 的 Mac Studio:

    與搭載 10 核處理器的最快的 27 英寸 iMac 相比,中央處理器速度提升最高可達 3.8 倍。

    與搭載 16 核 Xeon 處理器的 Mac Pro 相比,中央處理器速度提升最高可達 90% 之多。

    與搭載 28 核處理器的 Mac Pro 相比,中央處理器速度提升最高可達 60% 之多。

    與 27 英寸 iMac 相比,圖形性能提升最高可達 4.5 倍,而與 Mac 上目前速度最快的顯卡相比,最高可達 80% 之多。

    與 27 英寸 iMac 相比,視頻轉碼速度提升最高可達 12 倍,而與搭載 28 核處理器的 Mac Pro 相比,最高可達 5.6 倍。

    如果你是 Mac 環境下的專業用戶,甚至是擁有一臺售價高達數十萬的 Mac Pro 主機,看到 Mac Studio,你應該已經在拍大腿后悔了。

    畢竟即便 Mac Studio 選配到頂,售價也僅為 59999 元。

    為什么用這個“僅”字,能用 Mac 掙錢的 Pro 用戶會格外明白。

    即便是對于一名高畫質視頻創作者(已經算用 Mac 做工具掙錢的行當里利潤較低的領域),這臺機器的售價,可能只需要一條商業視頻就回本了。

    還有一個很直觀的性能表現,是在 Mac Studio 上,可以同時播放 18 條 8K ProRes 422 視頻流,毫無疑問,對于需要圖像處理性能工作者,Mac Studio 是目前性能最好的主機。

    蘋果給這款產品的定義是“造夢引擎”,確實名副其實。

    配合 Mac Studio 發布的,還有一款蘋果官方顯示器,Apple Studio Display。

    對比之前推出的,起售價高達 4 萬的 Pro Display XDR,Studio Display 11499 元的起售價更低。參數也降低到 27寸,5K 分辨率。

    在蘋果發布這款顯示器之前,包括我自己在內的一些用戶,為了配合自己的 Mac,會選購蘋果官網在售的 LG UltraFine 5K 屏幕,因為那幾乎是適配 Mac 顯示素質最好的第三方屏幕。

    但 Studio Display 的有趣之處,在于蘋果給這塊兒屏幕還塞入了一塊兒 A13 芯片,以及 6 揚聲器,提供視頻會議自動居中以及空間音頻等蘋果獨家功能。

    對比 LG UltraFine 5K 一萬元左右的售價,消費者加上一千來塊錢,就可以用上整體設計更加“蘋果”,功能也更適配 Mac 的顯示器,再加上 3000 元的選配價格,就可以用上與蘋果自家售價 7999 元同樣效果的顯示器支架。

    蘋果的產品刀法,對于深度綁定在自家產品生態中的消費者,真的很精準。

    而當 Mac Studio 搭配上 Studio Display,就組成了一套取代蘋果之前 iMac Pro 定位的產品,整套新設備性能強了好幾倍,頂配售價還比當年頂配 105532元人民幣的 iMac Pro 便宜不少。

    用高性能 Mac 產品創造更多價值的門檻,變低了。

    距離革命成功,蘋果只差最后一步

    整場春季發布會,還有兩個非常有意思的點。

    一個是在發布 M1 Ultra 時,蘋果表態這會是最后一款 M1 芯片。

    另一個是展示完性能比 Mac Pro 更強的 Mac Studio 后,蘋果極少數的在發布會預告了下一款新品,說:使用 Apple 芯片的 Mac 系列,讓我們的過渡計劃幾近成功,那么現在只剩下最后一個產品,也就是 Mac Pro,不過讓我們改日再聊吧。

    簡單翻譯一下,很大概率,使用了全新芯片的 Mac Pro 會在 6 月份的 WWDC 上正式亮相。而今年 6 月,正好是蘋果自研電腦芯片過渡計劃的兩年之期。

    某種意義上,蘋果的自研芯片過渡,已經成功了。

    成功把自家產品從 intel 的擠牙膏節奏中擺脫出來。成功讓 ARM 架構芯片高性能低能耗的優勢在自家產品中顯現。成功構建起了自家從迷你臺式機,到入門筆記本,到專業筆記本,再到工作站臺式機在一定工作場景中的競爭壁壘。成功突破了之前自家產品序列的性能上限。

    Mac 產品線的革命,也就只剩下 Mac Pro 一步,更強的性能是所有人都能預計到的,但預計不到的,是蘋果會用怎樣的創新架構,讓自家的性能天花板真正成為競爭對手無法趕超的行業標桿。

    當然, 那樣的頂級性能,大概率普通用戶是用不上的。

    但在蘋果這樣的戰略路徑下,下一步蘋果要做的,可能就是我兩年前所猜想的,當 Mac 用了 ARM 架構,所有的 iOS app 開始支持 Mac,所有的 Mac 上的軟件理論上也可以無縫支持 iOS 和 iPadOS,蘋果究竟想不想讓 iPad 成為下一代電腦,也僅僅是一層窗戶紙的問題。

    從 iPhone,到 iPad,再到 Mac,三條產品線同樣適用的 ARM 架構,會為進一步牽動開發者,為蘋果真正建立起從硬件到軟件的壁壘。

    而 ARM 架構芯片高性能,低能耗的性能特征,也可能會成為蘋果布局下一代計算平臺的重要基礎。

    也許是一直在曝光中“馬上發布”的智能眼鏡,也許是年年都有新傳聞,但年年似乎都有變數的智能電動車。

    也許短期內,只要不在相關產業鏈上,就沒人猜得準。

    但這也合理,畢竟蘋果這家公司,從創立開始,就一直是用創新驅動技術進步的 “造夢機器”。【責任編輯/安寧】

    來源:虎嗅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最便宜的5GiPhone發布,iPhone13變綠了
    外媒評蘋果發布會:新iPhone令人失望,等了2年改進太小
    綠的不止是手機!蘋果發布最便宜5G iPhone,富士康人趕工臉都“綠了”
    蘋果距離革命成功,就差一步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