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SpaceX上周發射的40顆星鏈衛星因遭遇地磁暴再入大氣層墜毀

    埃隆·馬斯克的衛星互聯網服務“星鏈”(Starlink)剛剛遭受了一次昂貴的打擊。據SpaceX公司估計,2月3日發射的49顆星鏈衛星中,有40顆將因磁暴而被摧毀。

    這次磁暴造成的阻力相比以往發射時高出了50%,使部署好的衛星無法到達環繞地球的正常軌道。盡管星鏈衛星試圖以“側飛”(像一張紙一樣)的方式來減少阻力,但目前看來,將有多達40臺衛星會在地球大氣層中燒毀,而不是抵達預定軌道。

    SpaceX剛剛實現了發射2000顆衛星的里程碑,并計劃再發射12000顆衛星——或許更多。因此,失去40顆衛星在大局上可能并不是太大的問題。不過,這已經相當于一枚獵鷹9號火箭的絕大部分星鏈發射載荷。

    SpaceX公司2月3日發射的49顆衛星,目前有40顆已經或即將再入地球大氣層墜毀。在發射當日,這一批星鏈衛星被獵鷹9號火箭順利送入210公里高的近地軌道,后續每顆星鏈衛星需要啟動自帶的氪離子推進器將軌道抬升至540公里高的工作軌道,卻遭遇到了地磁暴。

    2月4日,因為太陽活動產生地磁暴,地球高層大氣受熱后膨脹導致高層大氣密度增加,這批星鏈衛星在210公里軌道受到的大氣阻力劇增,比地磁暴之前阻力增加了50%,這批49顆衛星最終有40顆因未能退出安全模式并啟動氪離子推進器。根據SpaceX公布的消息,這批49顆星鏈衛星僅有9顆工作正常,其余40顆已經或者即將再入大氣層。

    以下是SpaceX公司發布的相關博文內容:

    “2月3日星期四,美國東部時間下午1點13分,“獵鷹9號”從佛羅里達州肯尼迪航天中心的39A發射復合體將49顆星鏈衛星發射到近地軌道。獵鷹9號的第二級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其近地點距離地球約210公里,每顆衛星都實現了受控飛行。

    SpaceX將其衛星部署在這些較低的軌道上,因此,在十分罕見的情況下,可能會有衛星無法通過初始系統檢查,將很快因大氣阻力而脫離軌道。盡管低部署高度要求衛星的數量更多,我們要付出的成本也更高,但這是一件正確的事情,可以維持一個可持續的空間環境。

    不幸的是,周四部署的衛星在周五受到了一場磁暴的嚴重影響。這些磁暴導致低部署高度的大氣溫度上升,密度增加。事實上,機載GPS顯示,磁暴加劇的速度和嚴重程度導致大氣阻力比之前發射時高出50%。星鏈團隊指揮衛星進入安全模式,它們要以側飛(像一張紙一樣)的方式來有效地減少阻力,以“躲避磁暴”;同時繼續與美國太空軍第18空間管制中隊和LeoLabs密切合作,為衛星提供基于地面雷達衛星的最新信息。

    初步分析顯示,在低高度飛行時,由于阻力增大,衛星無法脫離安全模式并開始軌道提升操作。因此,可能將有多達40顆衛星重返或已經重返地球大氣層。這些脫離軌道的衛星與其他衛星的碰撞風險為零。而且,按照設計,星鏈衛星一旦進入大氣層就會報廢,這意味著不會產生軌道碎片,也不會有衛星部件撞到地面。這種獨特設計表明,星鏈團隊付出了巨大努力,以確保該系統在減少軌道碎片方面處于領先地位。”

    從以上博文可以看出,SpaceX公司正在借這個機會吹捧其星鏈衛星對天空只造成了最低的影響。過去一個月,一項新的研究對星鏈提出了進一步的擔憂,認為這些數量眾多的衛星可能會干擾天文學家的觀測,在星空圖像上留下條紋,并可能阻止對危險小行星的識別。事實上,已經有天文學家正試圖在成立一個“保護黑暗和寧靜的天空免受衛星星座干擾中心”,以解決這個問題。【責任編輯/古飛燕】

    來源:新浪科技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SpaceX上周發射的40顆星鏈衛星因遭遇地磁暴再入大氣層墜毀
    遇地磁暴40顆星鏈衛星被摧毀 專家表示太陽風會摧毀更多的衛星
    央視:威脅中國空間站的美國星鏈衛星到底要干啥?
    SpaceX明年初“星艦”發射計劃受阻:或受環評影響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