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18日,優酷信息技術(北京)有限公司發生工商變更,阿里巴巴文化娛樂有限公司退出股東,新增股東上海全土豆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持股100%。
近十幾年,以阿里、騰訊為首的互聯網平臺不斷地以投資、入股等方式進入各行各業,建立起阿里系、騰訊系的互聯網框架。
可投資本就難以預知,與騰訊系的財大氣粗不同,阿里從剛開始就是進行挑選投資,為自己尋找有利于自身電商領域的企業。但是問題就在于,這么多年以來阿里沒有做大做強的項目有很多,尤其是一些曾經被阿里看好的項目和領域。
2005年時,阿里花費大價錢收購火遍全國的雅虎中國,至今已然倒閉。2006年進軍本地生活服務,收購行業先鋒“口碑網”,卻輸在A了后輩美團手中,即使再次入股餓了么,依舊落后于美團。
到2013年,收購蝦米音樂,進軍音樂領域,又在2015年收購了擁有了大量的手機用戶的天天動聽并將天天動聽與蝦米音樂共同組成新的阿里音樂。卻由于自身的經營不善和其他音樂平臺的擠壓最終被用戶拋棄,在2021年徹底關閉。
2016年,阿里意圖進軍智能手機應用分發市場收購豌豆莢。而后緣于時代的變更,手機廠商的重視,目前,第三方應用商店唯有騰訊手機應用商店依靠微信與QQ轉化來部分流量之外,包含豌豆莢在內的眾多手機應用商店基本已經消失在了用戶的視野中。
除了以上企業,還有UC瀏覽器、網易考拉以及這次退股的優酷等昔日獨角獸,均是在賣身阿里后逐漸沒落。
故而,阿里投資一度被冠以“收購魔咒”的稱號。
值得注意的是,退股優酷的行為也不是阿里第一次了,僅僅2021年一年阿里退出的公司便不低于7家。其中包括之前被要求出售的媒體類企業《南華早報》、芒果超媒、財新,還有物流領域的蒙萬象物流、百世快遞等,以及短視頻APP鹿刻亦在此列。甚至2021的最后一天,阿里還被爆出出售持有的29.6%微博全部股份。
相較于騰訊系,雖然在去年同樣爆出過退股知乎、減持京東的消息,但通常能讓公司有所盈利,由此觀之,阿里顯然稍遜一籌。
其實這與兩者的投資理念息息相關。
騰訊系理念便是廣撒網式,憑借QQ和微信的巨大流量,鏈接不同領域。馬化騰曾多次提過,騰訊投資聚焦“兩個半”,即社交與內容,以及部分互聯網+,除此之外,互聯網+所有剩余的部分,都交給合作伙伴。
阿里系的投資思維則是以自身電商、支付為中心展開投資。因為阿里是做電商起家的,包括最早的B2B阿里巴巴,C2C淘寶,B2C天貓和現在的螞蟻金服,以上產品都屬于交易類,最鮮明的特點便是需要源源不斷的流量來支撐、轉化。
因此,阿里其實就如同一輛汽車必須要不斷地補充能源,阿里也需要不斷地從外界吸收流量,到自己的平臺來產生交易才能維持自己的發展,一旦流量不足,必然會尋找新的流量引導。
不過,這些問題實則對于今時今日已經不是問題了。反壟斷的大背景下,互聯網行業終究要從“你的,我的,他的,最后都是互聯網巨頭的”時代轉變為互聯網是“大家的”時代。
如今巨頭們不斷地退股、減持都是為了往后的由虛轉實做好準備。也將從眾多企業的“把控者”慢慢地變成“引路者”,無論之前的做法如何,但在講究硬科技的今天,顯然以前的方式方法已然沒有太大作用,新方式新方法需漸漸探索,或許也藏在過往經驗之中。【責任編輯/慶華】
來源:銀杏財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