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汽車智能座艙領域,既有傳統汽車芯片大廠,也有高通等從消費電子芯片轉入戰局的國際大廠。而在汽車芯片荒暫未緩解的當下,國內自主汽車芯片迎來“春天”。
12月10日,吉利投資的芯擎科技正式發布車用芯片品牌“龍鷹”及“龍鷹一號”智能座艙芯片。
芯擎科技由億咖通科技和安謀中國等公司共同出資成立。億咖通由吉利集團董事局主席李書福和沈子瑜共同創辦,后者擔任芯擎科技的董事長。
芯擎科技布局智能座艙芯片、自動駕駛芯片、車載中央處理器芯片三條產品線,覆蓋完整的汽車電子解決方案。
芯擎科技CEO汪凱介紹稱,已經有多款車型在對“龍鷹一號”做測試驗證,從車企用戶的角度快速完善整體應用以及導入。“今年年底,我們會把樣片交給一級供應商,跟我們的車廠進行調試。“
到2022年三季度,“龍鷹一號”將實現量產,并于年底按計劃前裝量產上車,量產上車的首款車型是吉利旗下的車型。他表示,接下來吉利旗下的熱門車型也會搭載芯擎科技的芯片。除了吉利,該公司和一汽也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
這是國內廠商首次發布7納米工藝制程高端智能座艙芯片,該芯片對標同為7納米制程的高通8155。
對于為何采用7納米先進制程,汪凱對第一財經等媒體表示,沒有7納米很難進入下一代汽車,”為什么車廠會往高算力走?因為車里面有導航。為什么大家不用車里的導航?車的算力跟不上,而手機里面的導航使用非常簡單,還可以更新,這里面最根本的區別就是芯片的算力。只有讓汽車芯片的算力和手機匹配,才能真正讓車機發揮作用。”
汽車對算力的需求將不斷提高。汪凱表示,芯擎科技的目標市場是中端大批量的汽車。越往前,算力需求會更高。“因為任何時候應用一定會比算力來得快。比如GPU,不管算力多快,游戲一定可以做得更加精致、更加好玩、更加快。”
此外,先進制程可以降低功耗。“盡管車的面積比手機大很多,但是車里面的環境更差,一旦暴曬也會帶來很大問題,在7納米下才有機會把功耗做好。”
一款芯片要成功,除了產品本身性能等各項指標,市場同樣重要。汪凱介紹稱,為了充分了解市場需求,設計合適的架構,其團隊和吉利、億咖通以及其他汽車廠商做了深入溝通,“我們也參考了業界最好的芯片是什么,他們的痛點是什么,在這個基礎上我們做了非常多的比較。我們在功能上盡量解決其他芯片不能解決的問題,比如儀表盤的控制、虛擬機的應用。”
對于后續規劃,他表示,部分研發團隊已經投入到下一款產品的研發中。“接下來我們將自研自動駕駛芯片,面向L2/L3級自動駕駛。再接下來,芯擎科技會做汽車的大腦,也就是車載中央計算芯片,并涉及中央網關處理器和車規級MCU。”【責任編輯/常琳】
來源:第一財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