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邊問診邊直播,醫生越界了

    “太普遍了,不只我們醫院的很多醫生在做直播,其他醫院同樣如此,但很少有人考慮過直播的邊界。”據《法制日報》報道,作為一家國內知名醫院的中層管理者,孫婷對身邊越來越多的同行投入直播感到擔憂。而孫婷自己所在的醫院也普遍存在這種現象,有的患者還因醫生在診室直播而產生醫患糾紛,撥打“12345”服務便民熱線投訴醫院。

    醫生直播,有的是為了科普醫學健康知識,有的是為了賺外快,有的兼而有之。但不論初衷如何,邊問診邊直播,也都值得商榷。

    患者看病需要一個相對安靜友好的就醫環境,有的可能會緊張,甚至需要醫生予以安撫緩解。這種情況下,醫生邊問診邊直播,患者體驗感不佳不說,更可能加劇患者緊張情緒,不利于疾病診療。實際上,患者看病往往也不希望有外人在場,更別說是網絡圍觀了。

    因此,醫生邊問診邊直播給了患者不好的就醫體驗,尤其是不明確告知,也不征求患者意見,不僅容易引發反感,還極易侵犯患者隱私,即便是不對著患者臉部直播或者打馬賽克,也都極為不妥,是明顯的越界行為。

    從嚴格意義上講,疾病是患者的隱私,非涉及公共利益必需,醫生就不應將其傳播出去。而任何直播畫面難免透露患者的信息。《醫師法》明確規定了病人的隱私權,不僅不能直接透露,任何間接可能的透露都是不被允許的。

    事實上,醫生看病是一項專業性較強的工作,既要業精,又要專注,才能增強診斷的準確性,進而對癥下藥。如果醫生一邊問診一邊還要錄視頻,很容易給人“作秀”的感覺,而自身也難免會因此分心,診療的專業性和效果勢必大打折扣,甚至可能看錯病、開錯藥,釀成醫療事故。

    專業之事不僅要專業人士做,還要專注做。醫生邊問診邊直播雖能起到一定的科普醫學知識作用,但弊顯然大于利。如果因此遭遇投訴,也有損醫生形象和醫院聲譽。

    這樣說,倒不是一概反對醫生直播這種新生事物,關鍵是,要分清場合、厘清職責,而不能邊問診邊直播。如果醫生在非工作場所直播,科普醫學健康知識,是應該得到支持和提倡的,但也應符合醫生執業規范要求。

    可以想見,隨著互聯網醫療和社交平臺的發展,勢必會有越來越多的醫生參加到直播中來,進行醫療科普等活動,但對其中存在的風險隱患也需有足夠的警惕。對此,有關方面更需要研究對策,建立常態化監管機制,加以規范和管理,明確邊界,揚長避短,讓醫生直播更好地滿足新形勢下現代化醫療的需要,造福于民眾。【責任編輯/安寧】

    來源:新京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邊問診邊直播,醫生越界了
    對于低頻的移動醫療平臺,做積分商城、搞活動成了培養用戶粘性的權宜之計
    拋棄Appstore榜單吧,在線問診App真相在這里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