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白馬股上演了熊市,而成長股上演了牛市。
一方面,光伏、鋰電、新能源輪番暴漲,賺錢效應明顯;另一方面,以格力電器為代表的白馬股跌跌不休,投資者越買越虧。
數據顯示,格力股價自去年12月2日創下66.79元高點后,便步入下行通道,至今累計跌幅達44%,總市值蒸發超1800億元。
從格力身上,股民體會到了價值投資的難度,“七虧二平一盈”的規律無情上演。
格力下跌過程中,不少股民試圖抄底。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時格力的股東人數為46.86萬戶,到了二季度已增長至71.47萬戶,多出來的24.61萬戶新增股東可能想“撿便宜”。
然而,格力股價不僅沒有大幅反彈,反而一路跌破50元、40元關口,現在回到了2019年時期水平,市盈率(TTM)已經跌到了12倍附近,為近3年估值低點。
格力給股民的第一個啟示是:估值低不代表股價上漲,要小心“估值陷阱”。在投資過程中,往往出現這樣的邏輯:行業景氣度>成長性>估值。
比如寧德時代,上市不到4年,總市值突破萬億,公司動態市盈率超過130倍,遠超行業平均估值的46倍。然而,即使股價漲幅高、公司估值貴,以外資、公募基金為代表的機構卻持續買入。
“低買高賣”是投資常識,機構不知道嗎?非也。機構之所以追捧寧德時代,是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景氣度高,外界預期寧德時代業績高速增長。憑借行業景氣度+成長性,以寧德時代為代表的成長股便能持續上漲。
傳統白馬股如格力電器,因公司成長性不足+業績仍處于修復期,即使估值再低,也得不到機構青睞。
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格力實現營收920.1億元,同比增長30.3%,實現歸屬凈利潤94.6億元,同比增長48.6%。不過,對比2019年同期業績,兩大數據分別下滑6.4%、31.2%。
多元化進展緩慢,也是影響格力股價的因素。上半年財報顯示,空調業務占公司營收仍然高達73.8%,而此前布局的手機、新能源業務尚未有突出成績。
格力給股民的第二個啟示是:提前設定投資方案,不被情緒綁架。
西方經濟學有個理論,即“損失厭惡”。它反映了投資者風險偏好不一致,當涉及到收益時,大家表現為風險厭惡;而當涉及到損失時,則表現為風險尋求。
通俗來講,就是當虧損的時候不服氣,想再賭一把,即使面臨繼續虧損的風險。
這種心理在股市普遍存在。例如一位投資者在50元買入格力,當股價跌到40元,他會繼續選擇加倉而不是止損,因為他想通過抄底方式最終實現回本。
然而事與愿違,格力股價走低,不斷突破投資者心理防線,扛不住的人最終選擇割肉出局,造成損失加大。
格力的故事只是A股眾多白馬股的一個縮影。在波詭云譎的資本市場,投資者應時刻注意風險,與時俱進,與市場更好的相處。【責任編輯/賈琪】
注:本文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
來源:德林社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