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不造車,但會幫助車企造好車,同時還會一起賣車。
9月26日晚間,A股上市公司北汽藍谷在上交所公告稱,子公司北汽新能源與華為簽訂全面業務深化合作協議。這一動作,有望再次掀起“華為汽車概念股”熱潮。
在手機業務受挫后,華為正在發力汽車業務。最新消息顯示,首款打華為HI品牌標識的豪華智能轎車——北汽新能源極狐阿爾法S(HI版),將于2021年底前進駐華為實體店,在華為線上、線下渠道銷售。
受該消息刺激,今日北汽藍谷開盤直接一字漲停,股價報13.16元/股。
與此同時,有關華為的另外一則消息,也引發了關注。9月24日晚間,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華為從供應商方面獲悉,他們確實有一些芯片獲得了美國許可,主要用于車部件的部分低端芯片。
北汽新能源與華為合作升級
9月26日晚間,A股上市公司北汽藍谷在上交所公告稱,子公司北汽新能源與華為簽訂全面業務深化合作協議,具體來看:
雙方進一步加強聯合品牌全系合作車型的產品開發,形成適用于聯合品牌產品開發的聯合運作機制;
雙方加強在智能網聯汽車業務領域的合作,共同探討和開展聯合開發、測試和驗證;
雙方基于聯合開發的HBT項目產品,共同打造“ARCFOX”和“HI”聯合品牌;
雙方就營銷渠道共享制定細化方案并實施,實現HBT項目(聯合品牌項目)產品在華為線上、線下渠道銷售,計劃于2021年底前實現雙方于4月17日在上海共同發布的首款Huawei inside智能豪華純電轎車極狐阿爾法S(HI版)的線上線下渠道銷售合作。
北汽藍谷表示,此次與華為簽署的《全面業務深化合作協議》僅為框架性合作協議,預計對公司本年度經營業績不會產生重大影響,但對公司未來提升產品智能化水平有積極作用,有利于增強公司產品競爭力。
北汽藍谷解釋稱,所謂“全面”,意思是合作范圍到邊到角,橫向擴展;所謂“深化”,意思是合作程度垂直向下,走向縱深。
而此次合作的一大亮點,便是雙方約定將制定營銷渠道共享方案,盡快實現“HBT”產品在華為線上、線下渠道銷售。其中,今年4月發布的極狐阿爾法S 華為HI版,即“N61AB HBT”已經實現量產交付,計劃今年年底前進駐華為實體店面。
華為“造車”曾引發相關公司股價暴漲
據了解,此次全面業務深化合作協議的簽訂,是四年來雙方合作的第四次迭代。2017年,華為汽車業務剛剛起步時,北汽新能源與華為的合作即告開始。當年9月,雙方簽署《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此后,分別于2018年11月、2019年1月簽署《深化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和《全面業務合作協議》。
4月17日,首款全棧搭載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的量產車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亮相,成為全球首款實現城市通勤自動駕駛的量產車,該車首次公開試乘的視頻曝光后,一度引起轟動,同時也引發市場對自動駕駛和華為先進技術的廣泛熱議。
此次量產車極狐阿爾法S華為HI版的亮相,僅僅是華為技術落地汽車行業的開端。華為還將繼續賦能車企打造面向未來的智能汽車。華為將支持廣汽集團、長安集團先后打造它們各自的高端智能汽車子品牌,系列化車型將在今年第四季度先后推出。屆時,HI標識將在這些新車上呈現。
同時,華為的“跨界”賣車也引發市場關注。4月19日,在上海國際車展上,華為宣布與小康股份旗下新能源汽車品牌賽力斯,合作推出華為智選生態新品類產品——賽力斯華為智選SF5,這是華為智選首次新增汽車品類。
華為的合作“造車”以及“跨界”賣車的消息,曾在資本市場上引發相關公司股價的暴漲。4月19日,北汽藍谷、廣汽集團、小康股份、長安汽車等近30股漲停。隨后,相關公司的股價又接連大漲,北汽藍谷一個月漲了53%,小康股份兩個月漲了168%,長安汽車四個月漲了100%。
華為9次申明不造車,不造車的兩大重要原因曝光
值得注意的是,隨著與車企合作的推進,市場上關于華為將直接下場造車,并控股、參股車企的傳聞頻頻出現,這時常引發相關公司股價的異動。對此,華為方面已經至少9次申明不造車。
今年5月24日上午,華為發布關于不造車的聲明稱:“有關華為造車的不實傳言,公司發言人已多次予以澄清,今天,我們再次重申:華為不造車。這一長期戰略在2018年就已明確,沒有任何改變。”
“至今為止,我們并未投資任何車企。未來也不會投資任何車企,更不會控股、參股。以后,凡是議論上說華為造車、或者參股汽車制造行業,均為謠言,勿輕信。”華為在聲明中稱。
華為表示,產業界需要的不是華為品牌汽車,而是華為三十多年積累的ICT技術能力,來幫助車企造好面向未來的車,即為車企提供基于華為ICT能力的智能網聯汽車部件。
6月28日,華為方面重申不造車,且不投資任何車企,哪怕1%都不行。同時,華為方面揭秘了不造車的兩大重要原因:一是不具備造車實力,二是造車會對華為在海外的重要客戶產生直接競爭。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Marketing與銷售服務部總裁遲林春表示,華為之所以不造車,有多重考慮。華為的ICT業務在歐洲市場有巨大的商業利益存在,其中,德國是華為ICT業務最重要的市場,而德國的支柱產業是汽車產業,如果華為造車,就會和當地車企產生直接的競爭。
此外,造車需要巨大的資本。遲林春特別強調,汽車與手機終端很不同,目前華為還不具備造車的實力,同時華為也不會控股和投資任何汽車企業,哪怕1%。
9月24日,華為全聯接大會第二天下午,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接受媒體采訪時重申:華為不造車。“各有各的選擇。華為公司過去歷史上,很多選擇大家都是不可理解的,但是每一個企業都知道自己的定位什么最好。對于華為公司,我們整個高層團隊來講,我們清楚我們做什么合適,做什么不合適,清楚我們在求生存階段,做什么合適,做什么不合適,清楚我們的未來,我們應該做什么,不該做什么。”徐直軍說,不造車說不定掙得錢更多,這個問題沒有為什么,只是一個選擇,選擇對與錯,也沒法衡量,“越是人人都造車的時候,越要冷靜”。
華為:部分汽車芯片獲得美國許可
近日,有關華為的另外一則消息,也引發了關注,華為部分汽車芯片低端芯片獲得了美國許可。
9月24日晚間,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華為被美國制裁之后,一直靠庫存維持生存,當然華為也在努力解決芯片制造問題,要靠中國半導體產業鏈共同努力,要付出巨大的努力和相當長的時間才能解決。
“現在你們看到的跟華為芯片相關的消息,全是假消息,沒有一個是真的。”不過,徐直軍說,華為從供應商方面獲悉,他們確實有一些芯片獲得了美國許可,主要用于車部件的部分低端芯片。【責任編輯/江小白】
來源:券商中國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