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新冠疫苗哪種好?如何選擇?Science給出深度文章

    隨著新冠病毒變異株的不斷出現,越來越多的公開數據顯示,疫苗對變異株的效果正在發生變化。在3期臨床研究需要花費較多時間的情況下,如何更快跟上變異株,判斷疫苗的有效性,以及揭示加強針有效性,成為了當務之急。

    近期,Science針對這一問題發布一篇深度分析文章,主要落腳點在討論中和抗體滴度水平是否可以作為判斷疫苗效果的標準。

    (Science文章原文)

    以中和抗體滴度判斷有效性,

    業界認可度很高

    Science這篇深度分析在開篇即提出,以中和抗體水平來衡量疫苗有效性的可行性,是受到許多醫學專家認可的。在結尾,文章又再次強調這一觀點較高的接受度。

    確實,這個考察方案受許多醫學專家認可。當地時間7月15日發表于The Lancet Microbe的一篇通訊(Correspondence)文章,就采用了中和抗體滴度對比的方案,來評估到底該選擇哪種疫苗。

    (The Lancet Microbe的原文)

    這篇來自香港大學的研究報告了在醫務人員中使用mRNA疫苗BNT162b2和滅活疫苗Coronavac的結果。本研究為隊列研究,納入1442名來自香港各公、私立醫院和診所等機構的醫務工作者,分別采集其未接種前的血樣、接種第二針前的血樣以及接種第二針后21-35天的血樣。最后,完整收集到全部數據的樣本為93人,其中63人接種mRNA疫苗,30人接種滅活疫苗。

    基線數據方面,接種mRNA疫苗的有63人,其中男性占比55.6%,中位年齡37歲(范圍26-60歲)。接種滅活疫苗的30人,男性占比23.3%,中位年齡47歲(范圍31-65歲)。

    研究者采用疫苗產生的中和抗體水平,作為主要衡量標桿。在中和抗體水平測試中,研究者發現,接種mRNA疫苗的醫務人員,其中和抗體在接種第一劑和第二劑之后都有了幅度明顯的提升。研究原文描述:“與此相反,接種滅活疫苗的醫務人員在第一劑之后抗體濃度非常低,接種第二劑之后抗體水平達到中等程度。”

    同時,他們進一步對12名參與者進行了抗體滴度量化分析,結果顯示,接種兩劑mRNA疫苗的醫務人員抗體滴度水平(geometric mean PRNT90 titre)為269,接種滅活疫苗者僅為27。

    作者在文章最后一段總結,中和抗體滴度水平被認為與疫苗保護效力高度相關。本研究中的中和抗體滴度差異可以轉化為疫苗有效性的差異。

    但文章同時也承認,沒有收集到T細胞免疫及抗體依賴的細胞毒性免疫信息。

    總而言之,港大這篇最新發表的研究,正是中和抗體滴度水平受到業內專家認可的一個佐證。

    中和抗體水平與有效性衰減情況有關

    中和抗體滴度水平受到關注和考察,是由于它同時還與對變異株的有效性以及疫苗保護效力的衰減有關。

    近期,越來越多的數據顯示,對抗部分具有免疫逃逸效果的變異株,疫苗的保護效力發生下降,相應的中和抗體滴度水平也發生下降。

    (腺病毒疫苗ChAdOx1 nCoV-19和mRNA疫苗BNT162b2對變異株中和抗體水平,發生不同水平的下降)

    Nature Medicine此前曾采用中和抗體滴度和保護效力數據,進行模型研究,不僅發現中和抗體水平與保護效力呈現比例關系,且中和抗體起始滴度越低,疫苗保護效力的下降程度越高,速度越快。

    Nature Medicine發表的這項研究中,用圖表示出了這種正比關系,圖中橫坐標的1為康復患者中和抗體水平,所有疫苗的保護效力數據對應的是原始野生型病毒,而非變異株。前文所述香港大學研究使用的兩種疫苗也在這幅圖中,兩者中和抗體數據拉開10倍左右差距,與香港大學的研究結果基本吻合。

    由諸多研究可見,中和抗體滴度水平即便不能完全代表疫苗的一切免疫指標,也是十分重要甚至關鍵的、對疫苗有效性的衡量數據。

    其他免疫指標模糊不清

    Science在其分析文章中指出,T細胞免疫雖然是衡量新冠疫苗的一個重要指標,但是由于大量已經發表的研究都集中注意力在中和抗體水平上,研究T細胞免疫的文獻較少,很難形成有效的比對。

    此外,目前也有研究者提出,疫苗會產生一種“結合抗體”(binding antibody)。這種抗體只與病毒結合,并不阻止病毒進入細胞。有猜測認為,這種結合抗體可能在結合病毒之后,使得巨噬細胞更容易吞噬病毒,從而發生免疫反應。但這種猜測未被證實。結合抗體究竟發揮怎樣的作用,亦無證據。

    由于結合抗體與中和抗體一起產生,因此有一些研究者呼吁考慮它的作用——尤其是中和抗體水平較差的疫苗,可以考察結合抗體的效果。

    不過,由于目前對于結合抗體、T細胞免疫以及港大研究中提到的抗體依賴性細胞毒性免疫的研究較少,甚至結合抗體機制不清晰,這些指標在當下能提供的衡量價值是十分模糊的,還需要更多研究。【責任編輯/江小白】

    參考資料:

    1.Can immune responses predict which vaccines work best?Science.09 Jul2021:

    Vol.373,Issue 6551,pp.142-143 DOI:10.1126/science.373.6551.142

    2.Khoury,D.S。,Cromer,D。,Reynaldi,A.et al.Neutralizing antibody levels are highly predictive of immune protection from symptomatic SARS-CoV-2 infection.Nat Med 27,1205–1211(2021)。https%3A//doi.org/10.1038/s41591-021-01377-8

    3.Barros-Martins,J。,Hammerschmidt,S.I。,Cossmann,A.et al.Immune responses against SARS-CoV-2 variants after heterologous and homologous ChAdOx1 nCoV-19/BNT162b2 vaccination.Nat Med(2021)。https%3A//doi.org/10.1038/s41591-021-01449-9

    4.Comparative immunogenicity of mRNA and inactivated vaccines against COVID-19.Published:July 15,2021DOI:https://doi.org/10.1016/S2666-5247(21)00177-4

    來源:醫學界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新冠疫苗哪種好?如何選擇?Science給出深度文章
    國家衛健委:全國累計接種新冠病毒疫苗144742.7萬劑次
    我國新冠疫苗年產能達50億劑,全力保障國內接種需求
    中國新冠滅活疫苗正式獲批在3-17歲人群使用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