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中南大學湘雅醫院獲悉,“雜交水稻之父”、中國工程院院士、“共和國勛章”獲得者袁隆平,5月22日13點07分在湖南長沙逝世,享年91歲。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直到今年年初,他還堅持在海南三亞南繁基地開展科研工作。
據湖南日報,袁隆平因多器官功能衰竭,于2021年5月22日13時07分在長沙逝世,享年91歲。
袁隆平是我國研究與發展雜交水稻的開創者,也是世界上第一個成功地利用水稻雜種優勢的科學家,被譽為“雜交水稻之父”。他沖破經典遺傳學觀點的束縛,于1964年開始研究雜交水稻,成功選育了世界上第一個實用高產雜交水稻品種“南優2號”。雜交水稻的成果自1976年起在全國大面積推廣應用,使水稻的單產和總產得以大幅度提高。20多年來,他帶領團隊開展超級雜交稻攻關,分別于2000年、2004年、2011年、2014年實現了大面積示范每公頃10.5噸、12噸、13.5噸、15噸的目標。最新育成的第三代雜交稻叁優一號,2020年作雙季晚稻種植平均畝產達911.7公斤,加上第二代雜交早稻畝產619.06公斤,全年畝產達1530.76公斤,實現了周年畝產稻谷3000斤的攻關目標。
“發展雜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是袁隆平畢生的追求。為了實現這一宏愿,他長期致力于促進雜交水稻走向世界。目前,雜交水稻已在印度、孟加拉、印度尼西亞、越南、菲律賓、美國、巴西、馬達加斯加等國大面積種植,年種植面積達800萬公頃,平均每公頃產量比當地優良品種高出2噸左右。
袁隆平1981年獲得國家發明特等獎,2001年獲得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2014年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特等獎,2018年獲“改革先鋒”稱號,2019年被授予“共和國勛章”。他還相繼獲得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科學獎”等二十余項國內國際大獎?!矩熑尉庉?周末】
相關資料:
袁隆平出生于1930年,今年91歲,此前網易科技記者從與袁院士身邊工作人員的交流中獲悉,年屆高齡的袁院士患有慢性呼吸道疾病。由于年歲的增加,袁隆平近些年身體狀況不甚樂觀,單位和家人為了確保袁老的健康不受影響,希望減少外界不必要的打擾。
網易科技記者了解到,今年春節,袁隆平還從湖南前往氣候條件適宜的海南休養。那邊是國家南繁科研育種基地,袁隆平團隊的試驗基地也在那里。
雜交水稻研發近些年時有新進展,與袁隆平有關的消息也時常會上熱搜。今年5月9日,袁隆平院士團隊研發的“超優千號”超級雜交水稻平均畝產1004.83公斤,比設計預測畝產量900公斤多了100余公斤的消息。媒體稱此為又一喜訊。
袁隆平經常向人提及,他有兩個夢想:一個是禾下乘涼夢,一個是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前者是指通過持續的科研攻關,實現畝產提高,目前第三代雜交水稻雙季稻畝產超過3000公斤的目標,袁隆平團隊的長期目標是雜交水稻畝產一季達到2400公斤,兩季達到4000公斤。后一個夢想是指通過適宜在鹽堿地種植的海水稻的科研培育,讓荒地灘涂都能種上水稻。今年元月,袁隆平海水稻團隊在海南召開的國際海水稻論壇上就宣布,目前他們已在全國簽約600萬畝鹽堿地改造項目,今年將正式啟動海水稻的產業化推廣和商業化運營,擬用8-10年實現1億畝鹽堿地改造整治目標,實現“億畝荒灘變良田”。
來源:新華社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