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特斯拉在面對消費者維權時的一句“不妥協”,可以說是把該公司架到了火上烤。就在昨天晚上,特斯拉終于改口了,稱盡力滿足維權車主訴求。據報道,4月21日09:30,維權車主李女士稱,目前并未收到特斯拉任何相關人員的聯系或者道歉信息。與此同時,幾大央媒連續發聲,評論特斯拉公司在此次事件中的表現。
然而,事情還沒有結束,4月20日晚,社交媒體上瘋傳一輛特斯拉失控、追尾并致自燃的消息和視頻。這讓特斯拉再度成為眾人關注的焦點。事后,廣州增城警方通報,2021年4月17日22時許,增城區東江大道北發生一宗交通事故。經初步調查,事發時左某(男,33歲)駕駛小汽車搭載一名男乘客途經上述路段,車輛與右側道路水泥隔離墻及王某(女,32歲)駕駛的小汽車發生碰撞,致左某車上男乘客當場死亡。事故未造成其他人員受傷,隨后左某所駕駛的車輛發生燃燒。事故原因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增城通報
據紅星新聞,4月20日晚,社交媒體上瘋傳一輛特斯拉在東莞東江大道因失控、追尾并致自燃的消息和視頻。畫面顯示,車子燃起的烈火附近,醫護人員正對車禍致傷人員進行搶救。視頻中,一名自稱是這起事故當中的車主稱,其妻的車子被特斯拉追尾——“特斯拉失控,翻了幾下,然后才沖上去追尾的”。
從流出視頻和行車記錄儀顯示,時間發生4月17日晚上10時左右。但據東莞警方消息,事發地不是發生在東莞,而是發生在廣州增城,可能是定位出現偏差導致網民誤認為是東莞。
今天中午,廣州增城警方通報稱,2021年4月17日22時許,增城區東江大道北發生一宗交通事故。經初步調查,事發時左某(男,33歲)駕駛小汽車搭載一名男乘客途經上述路段,車輛與右側道路水泥隔離墻及王某(女,32歲)駕駛的小汽車發生碰撞,致左某車上男乘客當場死亡。事故未造成其他人員受傷,隨后左某所駕駛的車輛發生燃燒。事故原因仍在進一步調查中。
其實,特斯拉的此類事故并不少。來自杭州網的統計稱,從2020年以來,不同媒體曝光相關車企的產品剎車失靈、充電自燃問題已經累計超過幾十起,發生在北京、上海、杭州、廣州、深圳、南昌等多地。此外,歐洲和美國也有類似的事故發生。曾經代理過特斯拉事故官司的浙江京衡律師事務所魏勇強律師說,“我們問特斯拉要過數據,想做1秒內加速又剎車的實驗,對方都拒絕了。”
風口浪尖的特斯拉
近期,特斯拉并不順利。4月19日,2021上海國際車展,特斯拉成為焦點。而讓其成為焦點的并不是車,而是維權。當日,一位身穿印有“剎車失靈”T恤的女車主現身特斯拉展臺,并站在車頂上高喊“特斯拉剎車失靈”。隨后,該維權女士被工作人員強行帶走,相關視頻亦在網絡平臺瘋傳。
19日深夜,特斯拉針對該事件回應稱,如果是特斯拉產品的問題,特斯拉一定堅決負責到底,該賠的賠、該罰的罰。對不合理訴求不妥協,同樣是我們的態度。可以說,“不妥協”三個字在接下來的時間里把特斯拉放在了火上烤,官方和民間的輿論迅速發聲指責,可能讓特斯拉倍感壓力。
20日深夜,特斯拉再次通過官方微博發表聲明,就未能及時解決車主的問題深表歉意,并表示已成立專門處理小組,將盡全力滿足車主訴求,爭取讓車主滿意。然而,據事后封面新聞報道,截至21日09:30,李女士稱,目前并未收到特斯拉任何相關人員的聯系或者道歉信息。關于對致歉信的態度,李女士表示,無論特斯拉是否發布致歉信,她只是想要特斯拉對于她的事故車輛一個回應說法,否則將維權到底。
綜合各方資料來看,事情的經過大抵如下:今年3月,李女士駕駛特斯拉在西安市區左轉時與另一輛行駛過來的機動車發生碰撞,但安全氣囊一個都沒有彈出。事故發生后,特斯拉主駕駛一側的車門完全打不開,直到處理交通事故的民警到場后,將其從副駕駛一側拖了出去。然而,事后當李女士要求查看行車數據時,工作人員拒絕稱,只有第三方檢測機構可以獲得該數據。
此外,據美國《紐約郵報》18日報道,當地時間4月17日晚上,美國得克薩斯州發生了一起事故,一輛特斯拉Model S型汽車在公路行駛時撞上一棵樹并起火,車內兩名男子死亡。據了解,事發時這輛汽車處于無人駕駛狀態。
央視:特斯拉該“杠”的是質量
央視新聞發布評論稱,特斯拉真正該“杠”的,是車輛的質量。之前強勢表態“對不合理訴求不妥協”的特斯拉終于道歉了。總算是看到了特斯拉愿意解決問題的正確姿勢。要知道,在這個“道歉”出來之前,特斯拉“不妥協”的回應一直令公眾備感別扭。
但如果不是公眾輿論的壓力,特斯拉“絕不妥協”的態度是否還要繼續下去,這聲道歉又還要等多久,恐怕都是未知。這件事目前仍處于維權車主與特斯拉雙方各執一詞的階段,真相還有待相關部門深入調查。但有個事實是:這已經不是特斯拉第一次因車主維權事件站上風口浪尖,今年以來,僅僅4個多月的時間就發生了多起事故。
北京交通廣播《汽車天下》欄目就曾經報道,由于特斯拉一直缺少針對產品問題投訴處理的相關通道、部門,導致很多車主維權非常艱難。這才是問題的關鍵所在。相對于廠商,消費者是絕對的弱勢群體,維權之難,于中國車主而言已不新鮮。如果可以心平氣和地解決問題,有誰愿意在大庭廣眾之下用此極端手段?如果沒有暢通的投訴處理渠道,如果只能“把事情鬧大”才能解決問題,那消費者和廠商都不可能成為贏的一方。
事關人命與公共安全,需要法律法規的強硬支撐,需要車企從內心愿意接受消費者的監督,并能夠認真解決消費者反映的問題,而不是遇事就拿出一套“公關”言辭與消費者硬杠。特斯拉該“杠”的,不是維權者,而是自家車輛的質量;雙方都不應該妥協的,也應該是車輛的質量。這樣的“杠”,才是有意義的。
4月21日,東吳證券首席經濟學家任澤平以《醒醒吧,那些傲慢的國外品牌》為題發文批評特斯拉。任澤平說到,特斯拉“失敗在一個詞,‘傲慢’”。任澤平表示,特斯拉的傲慢表現在三方面,第一是對消費者的傲慢;第二是對媒體的傲慢;第三是對法律法規的傲慢。他表示,希望特斯拉能夠更尊重消費者、尊重市場、尊重媒體監督、尊重法律法規。【責任編輯/慶華】
來源:券商中國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