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海底撈牛肉粒變人造肉 是控制成本還是在創新?

    “海底撈牛肉粒沒了”成為近日社交網絡的熱門話題。

    “海底撈的牛肉粒好像沒了,換成了和它長得差不多的‘味伴侶’。”有網友在抖音、小紅書、微博等社交平臺發表評論,繼而引發了不小的輿論熱議,堪比上次的漲價風波。

    在海底撈的自助小料臺上,牛肉粒是一個特別的存在。因為其在消費者眼中價值感較高,所以頗受歡迎,并且開發出了不少薅羊毛式的特殊吃法,如“番茄牛肉湯”“番茄牛肉湯飯”等等。年輕消費者更容易受到社交網絡的影響,一種食物流行的背后,也離不開品牌的營銷策略,比如海底撈最初在抖音上爆紅的各種隱藏吃法。

    不過界面新聞在3月4日致電多家海底撈北京餐廳,店員均回應稱牛肉粒還在正常供應,還沒有接到用味伴侶替換的通知。

    海底撈方面告訴界面新聞,味伴侶是從上海31家門店開始試點的,它是一種植物蛋白產品。海底撈稱,該產品含有優質植物蛋白及B族維生素,且具有零反式脂肪酸的優勢,適用于泡湯、蘸料、拌飯等。

    此外,從3月5日起,海底撈在上海的31家試點門店也開始將牛肉粒列入菜品菜單單獨供應,約50g/份、售價0.8元。將自助臺上的牛肉粒改為菜品銷售,海底撈稱此舉是為了“減少浪費”。

    這也意味著,海底撈正式涉足植物蛋白領域。

    據海底撈方面介紹,除此次推出的味伴侶之外,還會推出10余款植物蛋白產品,包含小吃、涮品等,目前正在內測、品鑒中。接下來,海底撈將對上述產品持續優化,預計6月底,將有系列植物蛋白火鍋食材面市,真正實現用植物蛋白產品豐富食材品類。

    植物人造肉這個如今仍舊炙手可熱的概念,是從國外開始興起,2019年被稱作植物肉元年。走到2020年,植物肉在國內已經從概念逐步進入到了餐廳甚至零售端。由于人口基數和肉類消費量龐大,中國市場是整個植物肉產業看好的潛力市場。

    2020年11月20日,宜家宣布開始在中國市場銷售植物蛋白肉丸,主要蛋白來源為黃豌豆,此外加入了燕麥、土豆、洋蔥和蘋果等食材,一份售價23.9元(會員20.9元)。肯德基推出了“植世代牛肉芝士漢堡”“植世代黃金雞塊”的植物肉產品。2020年10月,德克士則在全國門店限時推出植物雞肉漢堡、植物肉雞塊等全線植物基產品。喜茶也推出了植物肉產品“未來肉芝士堡”。

    對于海底撈來說,因為有成熟的供應鏈和技術資源,以自助小料味伴侶為切口,進而試水更多植物蛋白產品,也是餐飲大公司不斷抓住新的消費潮流的做法。隨著市場教育不斷深入、及技術水平的提升,未來植物肉或許會成為餐飲公司新的收入增長突破點。

    但海底撈植物蛋白產品的市場反響如何,目前還很難說。

    以此前各大餐飲品牌推出的植物肉產品來看,這類產品的售價普遍比真肉要高,消費者的接受度并不高。

    除了價格之外,口感始終是繞不開的關鍵,雖然一部分消費者認為人造肉的口味可以模擬出真實的肉質感,但同時也有不少消費者稱,吃到的植物肉產品還是會有豆制品的腥味。相較于西餐的烹飪,中餐有更為復雜的肉類消費場景,對肉類不同的產品形態、顏色、口感、嚼勁甚至香氣都有較為嚴格的要求和期望值,而未來海底撈的植物蛋白產品是否能得到消費者認可,還需要進一步驗證。【責任編輯/周末】

    來源:界面新聞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新經濟】海底撈估值邏輯面臨考驗:無限開店模式走不通了?
    海底撈牛肉粒變人造肉 是控制成本還是在創新?
    【新經濟】海底撈將牛肉粒換成味伴侶:目前在上海試點 稱避免浪費
    海底撈包間內安裝攝像頭遭質疑 網友:侵犯隱私嗎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