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領袖視點】雷軍:冒險和務實創造了小米

    “我越來越發現,大家對小米的誤解還是挺多的。”雷軍向《中國企業家》道出了一直以來內心的煩惱。

    創立十年,小米成功上市,躋身世界五百強,手機出貨量重返世界前三的位置。可以說,小米用十年時間交上了一份可觀的成績單,雷軍也早已擁有世俗意義上的成功,但這位“勞模”如今依舊保持著不停歇的高速運轉,他的這個煩惱依然沒有消失。

    數月前,雷軍也曾在與《中國企業家》雜志社社長何振紅的獨家對話里表示:“其實很多人不懂小米。”他的煩惱在于,小米還沒有成長為他理想中的那個小米,而外界甚至連現在的小米都沒有看清楚。

    雷軍太想證明小米了。

    從大學畢業創業開始,到為金山軟件奉獻了十六年青春,再重新出發,雷軍以一碗小米粥開啟了二次創業的冒險征途,成功用互聯網思維改變了中國手機行業,推動了智能手機的普及,加速了移動互聯網的起飛。小米和雷軍的故事,外界早已耳熟能詳,但其中的酸甜苦辣遠比外界想象的更加復雜。

    小米十年

    回憶起小米誕生的經歷,雷軍仍會熱淚盈眶。

    雷軍在金山的十六年,是一段激情燃燒的歲月。但彼時金山與互聯網公司的市值有著巨大的落差,甚至連一些游戲公司都比不上,這讓雷軍后來反思到:“金山就像是在鹽堿地里種草。為什么不在臺風口放風箏呢?站在臺風口,豬都能飛上天。”

    離開金山后的雷軍迷失了一段時間,但當他看到移動互聯網的時代機會,決定進入手機行業時,巨大的野心和沖動又回來了。

    彼時的國內手機市場,可以說是草莽江湖,高端聳立著諾基亞、摩托羅拉和三星這樣的國際巨頭,國產中低端則是“中華酷聯”和泛濫的山寨手機。放眼全球市場,iPhone的誕生宣告著智能機的時代正式來臨了,全球經濟高速增長,一批龐大的中產階級崛起,制造業迎來轉型升級。

    這是一個令雷軍感到隱隱激動的歷史性機遇。

    “順勢而為”是后來雷軍對小米成功總結的經驗之一。GGV紀源資本管理合伙人童士豪記得非常清楚,2010年1月和雷軍在盤古七星大廈見面的場景。當時,雷軍說的第一句話就是:“Hans,未來10年中,智能手機會替代計算機,成為用戶生活的中心。”

    一個從未做過手機的外行,從零開始,用自己所掌握的互聯網經驗,賦能制造業轉型升級。2013年,三歲的小米在國內消費群體崛起、智能手機迎來爆發的背景下,開創了互聯網銷售模式的先河,讓一大批山寨企業消亡,甚至改變了外界對中國制造粗制濫造的刻板印象。

    參與甚至影響中國制造業的潮水方向,是小米成長故事里的一個側面。小米也在這個過程中沖進了國內手機出貨量前三的位置,成為了移動互聯網時代的新寵。盡管當時的中國主流手機企業,對小米這種“靠低價追求市場份額”的做法表示不屑,但日后證明,洗牌來臨,小米也為智能手機的普及起到了推動性的作用。

    北京大學新媒體研究院研究員吳伯凡曾說雷軍身上有非常多矛盾的點,既有“海盜”的一面,也有“農夫”的一面。一個尖銳,一個圓潤,但這兩種特質在雷軍身上得到了平衡。“海盜”指的是唯快不破,乘勝追擊,“農夫”則是務實本分。

    “金山與互聯網時代的錯過,很大程度上激發了他的野心。如果一個冒險家或者改革家的身上沒有銳意進取或者叛逆精神的話,他是不可能走到今天的。”小米官方授權傳記《一往無前》作者范海濤說。

    理解制造業

    農夫精神最好的體現,就是雷軍常常會對媒體提到的2016年的逆風翻盤。

    時間回到2015年。長期以來積壓的問題,在高速成長的小米身上最終爆發了,小米進入了生死存亡的關頭。因供應鏈問題,小米5遲遲未能發布,發布之后產能也始終跟不上。

    當時雷軍猶豫了很久,最終自己沖到一線,親自接手手機部,承擔起“救火隊長”的任務。當時在小米手機部的誓師大會上,雷軍背后的屏幕只有四個大字:形勢嚴峻。“如果大家相信我,請和我一起努力扭轉局面。”

    雷軍也在此前與《中國企業家》雜志社社長何振紅的獨家對話中坦陳,小米在2016年遭遇的危機其實就是一次補課,尤其是補硬件制造的課。“如果在條件不具備的情況下一味追求高速就很容易翻船。2016年我們提出了要敬畏制造業。實際上是我們已經充分地認知,在積累制造業經驗的過程中,無論團隊多優秀、多聰明、多勤奮,都要為此付出代價,而之前可能大家低估了這個代價。”

    那段時間苦不堪言,雷軍常常早上9點上班,到了凌晨一兩點還坐在會議室里。有一天下班的時候,雷軍數了數,這一天居然開了23個會。現在回過頭來看,盡管過程痛苦,小米幾乎是將自己打碎了再重建,但正是2016年這次對制造業的補課,讓小米真正進入了手機硬件制造領域,也加深了雷軍對制造業的理解與敬畏。

    雷軍認為外界對小米的誤解之一便是“小米產品全是代工的”,這句話的背后指的是小米沒有技術,不懂制造業。影響小米手機業務的關鍵,很大程度上在于對上游供應鏈的依賴,為了提高小米對制造業的理解,幫助代工廠進一步提升效率,雷軍決定在北京亦莊建立一座智能工廠。

    三年前,小米成立了產業基金從事產業投資,布局前沿科技和上下游產業鏈,現在已經投資了100多家公司,聚焦于推動中國智能制造的協同發展。如今,小米智能工廠實現了自動化的高端手機生產線,擁有百人制造年產百萬臺機器的實力,效率比目前代工行業最先進的工廠提升了25%。工廠里的所有設備,除了貼片機,都是小米或小米投資的公司自研的。

    在小米十周年演講上,雷軍明確了“互聯網+制造”的未來方向,給出了小米智能制造的未來愿景:“下一個十年,智能制造將進一步助力中國品牌的崛起,小米將成為中國制造業不可忽視的新興力量”。

    雷軍認為外界的另一個誤解是,小米產品都是中低端。

    “干了十年以后,我依然覺得我們低估了制造業的難度。”雷軍表示,十年過去了,小米還在努力之中,不過在最初進入制造業時,小米就是沖著解決當時國貨被人看不起、質量差、設計差等問題來的。雷軍希望用提高商業效率、用性價比來幫助國貨改進產品、改進設計。“但我們干了10年以后,有一些朋友還覺得小米做的是中低端,這點讓我挺郁悶的。”

    為了解決這個誤解,2020年小米走上了高端化之路。小米10系列、小米10至尊紀念版在今年先后發布,他們也不負期望。市場調研機構Canalys數據顯示,小米歐洲市場2020年第三季度市場占有率排名第三,同比去年增長91%,與蘋果只有著微弱的差距。小米提供的數據顯示,在國外,500~700歐元價位段的產品同比增長將近300%,700歐以上的價位產品增長超過300%。小米在高端市場飛速前進。

    小米的下一個十年,在高端市場和制造業領域無疑還將面臨著一場更大的商業冒險。

    順勢而為

    回到雷軍的“風口論”。如果說,小米的發展是抓住了移動互聯網的風口,那么小米生態鏈的誕生則是抓住了物聯網的風口。

    2020年,手機廠商之間的戰火燒到了IoT生態領域,蘋果、華為、一加、OPPO等多家手機廠商都已競相搶灘,不過,小米是最早布局IoT生態鏈的廠商之一,并通過孵化生態鏈企業的方式,快速擴張產品線,如今小米生態鏈已經龐大似巨人,并在手機廠商中占據了先發優勢。

    小米2020年第二季度的財報顯示,截至2020年6月30日,小米共投資超過300家公司,這些公司總賬面價值人民幣368億元,同比增長28.4%,其中華米、云米、石頭科技及九號公司這四家投資的生態鏈企業登陸資本市場。IoT平臺已連接設備(不包括智能手機和筆記本電腦)數量達到2.71億臺,同比增長38.3%。

    小米生態鏈的成功,離不開雷軍布局產業的理念。2013年,在看到IoT領域的巨大機會時,雷軍覺得似乎應該做點什么,于是從各部門抽調了幾個老員工,一支毫無經驗的投資團隊就這樣組成了,小米生態鏈計劃開啟。

    一手打造起小米生態鏈體系、同時也是小米聯合創始人的劉德認為,小米是一個依靠熱度驅動生命的品牌,小米有龐大的粉絲群,產品和發布會為小米帶來了源源不斷的互聯網熱度。回到2013年這個時間點,小米手機的攻堅戰還沒有打完,IoT品類能補充品牌熱度,爆品不僅能為小米引流,還能補充資金流水。

    劉德曾多次對外解釋,小米生態鏈的模式遵循了“竹林生態”的成長邏輯,獨木不成林,而一旦形成竹林,新竹筍不斷發芽,抵擋風雨的能力迅速增強,穩定的竹林生態便形成了。

    最終,雷軍決定選擇用“投資+孵化”的方式來抓住新風口。2014年生態鏈部門建立,當年就實現了17億元流水,2019年流水達到600億元。300多家生態鏈企業中多數不屬于小米,只有少數的股權投資,但他們卻因為對小米價值觀的認同而走到一起,形成良性合作。

    小米的故事,是抓住了中國消費趨勢變化、制造業升級轉型的時代脈搏的結果;小米的成功,更離不開雷軍“海盜”般的冒險與“農夫”般的務實。

    今年五四青年節,雷軍在微博曬了一張自己在武漢大學的照片,并配上了一句話:“愿你出走半生,回來仍少年。”照片里,雷軍在武漢大學一片草坪上席地而坐,草坪的盡頭是武大老圖書館,而他就是在這個老圖書館讀了那本改變了他人生軌跡的《硅谷之火》。

    未來十年,小米何往,已過知天命之年的雷軍早已胸有成竹。【責任編輯/慶華】

    來源:中國企業家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領袖視點】雷軍:冒險和務實創造了小米
    搭載驍龍888:雷軍突然公布小米20
    小米雷軍:技術為本,2021年小米擴招5000名工程師
    【特別報道】雷軍大掃貨:一口氣投了3家芯片公司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