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對于互聯網+和智能制造,這位資深人士提出了不同看法:為何全新概念下卻充斥著陳腐思維,新瓶裝滿了舊酒?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者按】這是又一篇對“互聯網+”提出不同觀點的評論,作者謝文寫出了自己對此概念具體做法和方向上的“費解”:計算機,數控設備和機器人已算不上革命性創新,與互聯網也沒有必然的聯系,怎么就成了“智能制造”的核心內容和發展方向?緊接著,作者闡述了產生這一疑惑的根源,就來自于對“智能制造”這一概念的理解。作者表示,“互聯網+”意味著讓互聯網思維,邏輯,活力和創新沖出傳統網絡業的范圍,進軍傳統產業,使傳統產業的產品和服務依托互聯網進行,產生全新的市場和價值。這才是互聯網加法的意義所在。特別是本文的最后一段,謝文舉例說明“新瓶裝舊酒”的原因和后果,十分值得業界警惕。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制定“互聯網+”行動計劃,推動移動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物聯網等與現代制造業結合,促進電子商務、工業互聯網和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引導互聯網企業拓展國際市場。”

    記憶中這該是政府第一次賦予互聯網如此重任,希望互聯網能在制造業,商業和金融業的產業升級和創新中起到發動機的作用。雖然沒有明確定義什么是“互聯網+”,但望文生義,大約指的是互聯網上的發展與創新應該超出傳統網絡業的領域,更多地進入傳統產業,使傳統產業跟上時代的步伐。

    作為落實這一戰略的首要政府部門是工信部,部長在兩會上接受記者采訪時表態:“全球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中,互聯網和傳統工業行業的融合是中國潛在的制高點,智能制造則是當前主攻方向。”他進一步解釋說,智能制造主要指的是依托計算機的產品設計,以及依托數控設備和機器人的產品制造。以這一方向為指引,歷經數年研究論證,并進入政府工作報告的“中國制造2025”戰略規劃,已經保送國務院審批。

    這些話的態度不錯,但方向令人費解。計算機,數控設備和機器人在制造業的使用已經有半個世紀左右的歷史,早于互聯網的大發展二十多年。這些東西盡管近年來依然有所發展,但已經算不上什么革命性的創新,與互聯網也沒有必然的聯系,怎么就成了“智能制造”的核心內容和發展方向,就成了互聯網與現代制造業融合的具體表現,就成了未來十年的制造業發展重心?

    問題出在對智能制造這一概念的理解上。工信部是把產品生產過程的數字化,自動化和智能化定義為智能制造了。在二十年前,互聯網還沒有大發展,這樣的看法有一定道理,但在今天,特別是要對未來十年做出方向性的判斷,這樣的看法就成了問題。

    智能制造首先指的是制造業生產出來的最終產品的智能化,網絡化和數據化,這是今天談論智能制造與互聯網時代之前的談論最根本的區別。智能產品之所以能夠有價值,有市場,有發展,能夠對傳統產品產生毀滅性的打擊,就在于這些產品依托互聯網,大數據,云計算和移動技術更好地替代了傳統產品的功能,創造出新的市場需求,降低了產品推廣,銷售,運行和維護的成本。曾經顯赫一時的柯達,摩托羅拉,諾基亞等制造業巨人走向毀滅,不是因為它們利用計算機,數控設備或機器人不利,而是沒能創新出好的智能產品。

    智能制造當然也包括產品設計,生產,銷售,運維的全過程,也包括對計算機,數控設備和機器人的使用,但核心的,具備革命性意義的在于對互聯網的依賴。正是因為有了互聯網的發展,才有可能大規模地實現分散設計,外包設計,個性化設計,互動式設計;才有可能實現生產的委托外包,遠程控制,實時監控,全球化生產;才有可能實現網絡直銷,取代傳統的產品展銷渠道;才有可能對產品運行實現實時監控和維護。

    智能制造還意味著創造全新的產品,全新的生產方式和全新的商業模式。諸如3D打印,從原子層次制造出的新材料,數字醫藥,智能穿戴產品,無人駕駛汽車,等等,這些創新才是智能制造真正的價值所在,而不是什么生產過程中的智能化程度。換句話說,智能產品需要智能化的生產設備和技術,但是,智能化的生產設備和技術并不等于智能產品本身。

    所以,“互聯網+”意味著讓互聯網思維,邏輯,活力和創新沖出傳統網絡業的范圍,進軍傳統產業,使傳統產業的產品和服務依托互聯網進行,產生全新的市場和價值。這才是互聯網加法的意義所在。多搞點數控設備和機器人當然好,但僅此無法實現制造業趕超世界先進水平的目標,因為代表先進水平的標志今天已經變成了智能產品的設計,運行和經營能力。

    為什么一個全新的概念下卻充斥著陳腐的思維,新瓶裝滿了舊酒?根據報道,“中國制造2025”規劃綱要,前期由中國工程院150多名專家花一年半時間戰略論證,工信部又花了一年多時間制定”。原來這是傳統制造業的人閉門造車弄出來的“互聯網與制造業的結合”方式,網絡業的企業和人才沒有機會深入參與規劃的研究與制定。我們已經看到過傳統媒體業自己弄出來的“新媒體”是個什么下場,已經看到過傳統商業自己弄出來的電商平臺是什么東西,正在看到傳統金融業自己弄出來的“互聯網金融”是個什么水平,難道還要再看看傳統制造業自己去弄什么“智能制造”?

    【IT時代網、IT時代周刊編后】互聯網自由反傳統的天然屬性,是現如今保守勢力與衛道士的眼中釘、肉中刺,國外的種種創新服務,要么換一種面貌在國內出現,要么就被直接封殺。久而久之,“娛樂互聯網上的中國”也就應運而生了。所以說,在這樣的環境中,再談“建設世界一流互聯網某某”,實在是十足的諷刺。將這些概念和方向,按照互聯網的規律和特征,一步步落到實處,而不是虛幻地“漂浮在空中”,這是作者在多篇文章中,一再呼吁的。【責任編輯/劉佳慶】

    謝文,知名IT評論人,曾任雅虎中國總經理。

    來源:謝文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對于互聯網+和智能制造,這位資深人士提出了不同看法:為何全新概念下卻充斥著陳腐思維,新瓶裝滿了舊酒?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