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快遞柜不再免費,超時要收5毛,豐巢為啥非要這么做?

    近日,豐巢快遞柜在全國啟動會員制服務,每月5元,會員可7天長時間存放不限次數,但如果不是會員,快件存放超過12小時后,要收費5毛錢,超24小時,收費1元,3元封頂。也就是說,一直以來對用戶免費的豐巢快遞柜開始限時收費了。

    消息一出,用戶反對之聲四起,事件在5月6日杭州某小區拔除所有豐巢快遞柜電源后達到高潮。該小區業委會認為此舉損害業主利益,有違當初豐巢進駐小區談判時約定的規則。

    一直以來,快遞員存放一個快件到豐巢快遞柜需要支付0.3-0.4元,而他們每單收益也僅1元左右。此次豐巢快遞柜增加了向用戶端收費,給人一種“兩頭吃”的既視感,用戶自然反感。而且,很多人認為,12小時的免費存放時間也太苛刻,用戶很可能加個班就超時了。此前就開始收費的格格、速遞易、日日順樂家等規定超過24小時收費1元沒有引起反對,豐巢卻因為這5毛錢,惹了眾怒。

    習慣了商品包郵、快遞送貨上門的用戶一定感到疑惑:為什么免費快遞柜突然開始收費了,收費行為合規嗎?快遞柜到底是快遞物流服務的一部分,還是獨立的服務,到底誰該為快遞柜服務買單?市場反彈這么強烈,快遞柜還有出路嗎?

    快遞柜到底該向誰收費?

    “快遞柜方便的是快遞小哥,快遞公司應該付費,又不是我讓他放柜子里的。遇上快遞大件,有人直接放在柜子旁邊或柜子頂端,安全性也沒保障。”用戶小郭吐槽。

    北京法華南里小區的張女士則對費用存疑:“快遞柜方便了大伙兒,收點費也行,24小時收5毛錢還可以,分12小時和24小時不合理,給我們把快遞送到家里本來就是快遞員的工作,收多了我們就不用了唄。”

    另外一端,快遞員也對豐巢快遞柜頗有微詞。

    中通快遞的快遞員張寧告訴燃財經,自己平時經常用豐巢快遞柜,存放一個小件收3毛錢,大件4毛錢,這部分費用從他們每單賺的1元錢中出。如果超過12小時用戶沒有取,快遞員繼續給用戶存放的話,豐巢會再扣3-4毛錢。

    張寧很無奈:“有時候是單太多送不過來,有時候用戶不在家我們也沒辦法,所以只能放快遞柜,也有用戶投訴,因為他們不想去快遞柜取件,收費后有用戶就不讓放在快遞柜了,寧愿放在門口。”

    值得注意的是,豐巢之前就在悄然試水收費模式了,會員服務推出之前,取件時快遞柜就有支付1元贊賞的選項,卻把“跳過贊賞”按鈕設計成灰色,放置在屏幕最底部不顯眼的位置,有誘導消費之嫌。

    我們可以看到,豐巢快遞柜作為社區快遞服務最后一百米的生意,原本是在物流服務的最后一環向快遞員收費,現在試圖通過會員服務向用戶收費,無奈雙方都不買賬。

    爭議點在兩方面,一是快遞員在將快件存放快遞柜時已經付過一次費用,用戶為何還要付費?二是其他快遞柜大部分是24小時之后才收費,豐巢的12小時規定是否太過苛刻?

    那么,快遞柜到底算物流服務的一部分還是獨立的業務,快遞存放產生的費用該由誰承擔呢?

    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楊達卿認為:“快遞柜既是末端服務的一個補充產品,也是無接觸寄件的人工替代產品,有剛性客觀需求。而且快遞柜寄存是獨立服務,不是快遞服務贈送品,國內快遞柜企業普遍虧損,針對用戶延時占柜收費有合理性,但如今收費可能引發用戶流失,不收費企業難止流血。”

    對此,北京至普律師事務所合伙人李圣解釋,根據交通運輸部發布的《智能快件箱寄遞服務管理辦法》,“智能快件箱使用企業使用智能快件箱投遞快件,應當征得收件人同意”,“智能快件箱運營企業應當合理設置快件保管期限,保管期限內不得向收件人收費。”

    “因此,在保障收件人知情權的情況下,快遞柜收費是合理的。如果快遞員征得了收件人的同意,將快件存入快遞柜中,并且明確約定逾期取件產生的超時費用由收件人自行承擔,那就應當按約履行,如果快遞員未經收件人同意擅自將快件存入快遞柜中,那么由此產生的超時費用原則上不應當由收件人承擔。”李圣表示。

    但事實上很多快遞員延續以往的習慣,并沒有征得收件人同意,直接就將快件放在快遞柜內。而如今快遞柜突然開始收費,這才引發了輿論不滿。

    為了5毛錢觸犯眾怒,豐巢怎么了?

    很多人好奇,豐巢快遞柜為什么要頂著這么大的壓力收這5毛錢呢?答案很簡單,從快遞員端收取的費用遠遠扛不住連年的巨額虧損。

    近年來,互聯網領域篤信社區是藍海市場,背后是8億城鎮居民和萬億級的家庭消費市場。一時間,O2O到家、社區團購、生鮮社區店、共享健身艙等,都瞄上了這門生意。但現實給理想狠狠地潑了一盆冷水。

    資料顯示,布置一組快遞柜機器成本至少2萬元、租金約7000-10000元,加上電費、人力成本等,初期光硬性成本就有4-5萬元。以一組120個格口的快遞柜為例,目前大格每次收費為0.4元,中格、小格每次收費0.35元,假設使用率100%,月收入約1200元,加上超時費和廣告收益,收回成本至少需要3-4年。

    2015年成立以來,豐巢獲得來自順豐、申通、中通、韻達等快遞企業累計超過50億元的融資,走上了跑馬圈地的燒錢之路,快速將市場占有率達到了40%以上。但虧損也在擴大。2016年、2017年豐巢凈虧損2.5億元、3.85億元,2019年虧損達到7.81億元,加上2020年一季度虧損2.45億元。

    近五年時間,豐巢總虧損已超20億元。

    眼看前路迷茫,豐巢的支持者們紛紛開始另尋出路。

    2017年8月,順豐將豐巢從上市公司體系剝離,將持股比例從原來的15.86%降到了15%,有分析認為剝離的主要原因是豐巢快遞柜造血能力不足。不僅順豐,2018年6月,豐巢的創始股東申通與韻達先后轉讓全部豐巢股權給深圳瑋榮,深圳瑋榮的大股東是明德控股,明德控股又是順豐的控股股東。也就是說,豐巢的背后還是順豐。而中通、韻達、申通、圓通和百世快遞在2018年5月都參與了菜鳥供應鏈全資子公司的增資。

    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行業對快遞柜的業務模式缺乏信心。

    豐巢也在積極探索盈利模式。比如一些豐巢智能柜的機身和顯示屏上做起了平面廣告和視頻廣告,快遞柜的服務也擴大到存包、寄快遞,另外還有豐巢特惠商城等。但事實上除了取快遞,其它功能的使用場景和使用頻率非常有限。

    “快遞柜企業原本預計搭配一些增值服務,比如引導用戶關注公眾號,去商城消費,間接挖掘商業機會。其實這里面有一個看起來很漂亮的商業假象:企業認為快遞柜是能夠觸達用戶的末端,能掌握用戶的電話、購買信息等,建立粘性從而轉化這一波流量。但這其實是個偽命題,用戶跟一個鐵柜子之間很難建立所謂的信任關系,也很難轉化成夠買商品的客戶。”漢森供應鏈董事長、知名電商物流專家黃剛提到。

    事實也證明了這一點。某快遞柜老板在接受采訪時就說到,他們能夠做的都嘗試過了,找廣告合作、攬收快遞、寄存、與洗衣連鎖門店合作,但用戶習慣養成難,“這些蠅頭小利的收益,遠不足以維持柜組日常開銷,更別說填補初期投資的大窟窿了。沒等到新一輪融資,也沒有并購意向,實在熬不下去了。”

    楊達卿分析,快遞柜的公共服務職能與其目前階段收益率存在矛盾,作為社區民生公共服務設施,本該享受郵政信報箱一樣的進社區及物業費用的照顧,但實際上都是快遞企業自掏腰包解決不斷上漲的物業用地、網費電費、維護折舊等費用,這也造成在消費普及率不高的情況下,快遞柜企業普遍虧損。

    但快遞柜靠快遞員端的收費和微弱的增值服務,遠撐不起豐巢連年的虧損。這才有了此前的非強制“贊賞”和此次的強制限時收費。但不買賬的市場告訴豐巢,目前商業模式還遠遠沒跑通。

    收費自救遇阻,豐巢快遞柜何去何從?

    快遞柜賺錢難,市場規模是第一大原因。

    楊達卿認為,智能快遞柜在中國市場的發展還處于早期階段,普及率不夠和使用率不高是決定性難題。

    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主要城市智能快件箱約40.6萬組,而全年快遞包裹數量超600億,一年人均快遞包裹45件,約合3500萬人才有一組快件柜,而日本已經近乎每個居民樓都有一組快遞柜。這說明中國的快遞柜市場還處在非常早期的階段。二是用戶使用率不高。2019年630億快遞包裹中,入柜比率僅10%。

    就在豐巢快遞柜啟動超時收費的同時,順豐又披露了豐巢收購中郵速遞易的計劃,這意味著,豐巢的市場占有率將提高到近7成。二者強強聯合抱團整合也是意圖抬高競爭門檻。

    但在楊達卿看來,快遞柜的消費粘性還沒培養起來,豐巢與速遞易的合并主要形成了先占優勢,但最終市場的競爭領先還得靠服務來激活。

    到了服務端,豐巢為用戶提供服務,收費也就5毛錢的事,為什么反應這么大?

    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在用戶端,消費者普遍認為花了郵費就應該享受送貨上門的服務,況且快遞員在投放的時候已經付過一次費了,兩頭通吃很讓人反感。至于快遞員,原本送一單快遞只賺1元錢就要被豐巢拿走30%-40%了,現在因為收費用戶不滿意,投訴更多了。

    而到了社區端,進小區的時候快遞柜打的是便民服務的旗號,現在要收費,小區物業也不答應了,而且現在快遞價格低,物流體系內利潤原本就很薄,快遞柜想從中再摳出一點來也很難。更何況,豐巢們還面臨著社區便利店、代收點的競爭壓力。

    此外,來自行業的競爭更是兇猛。

    “豐巢是獨立的公司,不能違背商業經營的規則,但菜鳥驛站是菜鳥服務網絡末端的配套服務,其本身賺不賺錢不構成大的問題。菜鳥驛站目前對用戶免費,阿里又入股了四通一達,如果矛盾激化,四通一達可能轉向菜鳥驛站,能持續用豐巢的可能是京東和順豐,市場份額可能也會受到影響。”黃剛提到。

    快遞柜畢竟是新生事物,應該給予寬容。楊達卿認為:“快遞柜企業應該順應需求調整服務,但物業與用戶也需要理性看待這個新生服務,享受服務需要支付費用,這是市場價值規律。”

    但事實是,重資產、重運營的快遞柜成本少不了,營收門路擴不大,而且豐巢自己并沒有電商平臺,只是物流末端場景的延伸,能提供的價值有限且不可替代性太弱。至少目前,還看不到豐巢快遞柜作為獨立商業模式的出路。【責任編輯/古飛燕】

    來源:燃財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觀點】豐巢免費變收費,這只是錢的事嗎?
    豐巢致歉并調整服務:免費保管時長調整至18小時
    中消協回應豐巢收費:盡快將智能快件箱服務納入公共消費范疇
    至少97個小區抵制豐巢收費 豐巢CMO回應:溝通中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