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互聯網大佬打臉史

    中國互聯網的發展,是一部由大佬撐起的奮斗史,也是一部由大佬主演的打臉史。

    和傳統行業不同,互聯網行業日新月異,從業者趨于年輕。馬云唱起了搖滾,馬化騰跳起了嘻哈,李彥宏搬出了架子鼓,這讓他們在大眾眼中的形象更加真實親切。與此同時,大佬們樂于登臺演講,表明決心,輸出觀點。

    但俗話說,言多必失。大佬們在開始表演的同時,免不了出現局面反轉以至被打臉的尷尬處境。

    比如,雷軍曾公開表示小米只做高端機,話音未落就推出了低端機型;馬云曾拍著胸脯說不會涉足游戲,但阿里最后還是成立了游戲事業群;賈躍亭出走美國后,“下周回國”已經成為行業笑梗。

    讓互聯網大佬停止發聲是困難的。他們或出于主動,或因為被動,即使來自不同行業,處在不同企業發展階段,都陸續踏進了同一條被打臉的河流。

    他們的故事各有差異,打臉的過程卻有一些共性。我們將之總結為以下四個類型:張口就來顯個性、死不承認杠到底、兜售情懷假正經、狂放煙霧收漁利。

    張口就來顯個性

    代表人物:雷軍、羅永浩

    中國互聯網是一個粉絲文化盛行的行業,即便是企業家,也有機會能成為跨界網紅。小米創始人雷軍,就是抓住了互聯網的特性和用戶心理,讓小米一炮而紅。而雷軍本人也頗具個性,憑借 “站在風口上,豬都可以飛起來”、“生死看淡,不服就干”等雷人雷語,成為企業家網紅。

    張口就來,個性十足,這讓雷軍在收獲粉絲的同時,有時候也會出現翻車。

    2012年4月,有千萬粉絲的大V雷軍,在微博辟謠小米要推出899元的低配版手機,稱“小米專注在高性能高性價比的發燒級手機,認認真真把高端手機做好就夠了,不考慮中低端的配置”,同時還@了小米官方,以表明決心。

    然而一年后,小米就發行了Redmi紅米,主打中低端市場,堅持極致性價比路線。這款產品甚至在2019年1月被小米宣布獨立,金立集團前總裁盧偉冰加盟小米,被任命為小米集團副總裁兼紅米Redmi品牌總經理。

    和雷軍一樣被打臉的還有錘子手機創始人羅永浩。

    相比雷軍,羅永浩更能“張口就來”,錘子手機的發布會,被業內調侃為羅永浩的“單口相聲”。臺上好幾個小時的演講,就像一場精心設計的脫口秀,而他頻繁曝出的金句,更成為日后傳播的一大亮點。

    錘子的第一款產品Smartisan T1,最初定下了3000元的高價。在發布之前,羅永浩在微博表示,“如果低于2500,我是你孫子”。

    根據他的計劃,這是一款定位中高端的產品,他特地強調,“我特別反感有的手機廠商在新品上市時定一個高價,之后很快又會降價的做法。我們的這個價格會一直堅持整個產品周期,除非下一代產品上市,前一代需要清理庫存了,才有可能降價”。

    然而T1上市不到4個月,價格直接從3000元降到1980元,不僅沒堅持到整個產品的生命周期,下一代產品的影子都沒出現。

    這或許是手機行業的共性。言論的更新進度,永遠跟不上產品的迭代速度。產品更新換代速度太快,產品定價跟不上市場需求。在業內人士看來,另外一個重要原因則是,雷軍和羅永浩都高估了自身產品的高端號召力,低估了下沉市場的爆發力。

    對于產品人而言,這并非什么大問題。大部分情況下,粉絲也不會因為大佬“言行不一”而對他們進行指責。畢竟,只有做出好產品,才是最終對用戶負責。

    死不承認杠到底

    代表人物:周鴻祎、賈躍亭

    張口就來是個性,但能否堅持就是另一回事了。互聯網行業流行“硬扛”,一條道走到黑,我自不管不顧。

    如果說,雷軍式打臉,還夾雜著產品人的淳樸和個性,那么周鴻祎式資本運作,則帶有一絲暗中操作的意味。

    2015年6月,360宣布從紐交所私有化。私有化歷時一年多,周鴻祎抵押了360大樓和“360”商標進行貸款,并從招商銀行拿到了7年期30億美元貸款。

    私有化完成后,A股市場冒出一批“360私有化概念股”,市場流傳著一批360的借殼名單。在借殼方案公布之前,周鴻祎在多個場合告誡大家不要聽信傳言。總之,就是不承認360將會在A股借殼上市。周鴻祎當時是這樣回應的:“謠言太多,我們沒有任何資本方面的考慮,沒跟任何人談(借殼上市)。”

    對于精明的商人而言,不必在意外界的傳聞和謠言。就像周鴻祎,即便外界傳言滿天飛,他仍能心平氣和辟謠。在辟謠時,一定要態度堅決,“太多”、“任何”等字眼,是周鴻祎辟謠時出現的高頻詞匯。在一口咬定的同時,行動速度也很重要。

    2017年11月,A股上市公司江南嘉捷發布360借殼公告,360借殼回A股的消息坐實。隨后,360在短短一個半月時間內,迅速完成了從重組方案發布到停牌上會、等待過會的全部準備工作。而在360之前,私有化回A股的巨人網絡用了近4個月,分眾傳媒用了兩個半月。周鴻祎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將一出資本大戲操作得滴水不漏。

    雖然前后被打臉,周鴻祎卻一點不虧。從美股退市時,360的市值約為93.38億美元,折算為人民幣約626億元,如今市值為1664億元。

    賈躍亭也同樣被打臉。但他被打臉的同時,還裹挾著投資人的無可奈何。

    樂視危機爆發后,賈躍亭在2017年7月4日出走美國,在國內留下百億規模的債務。當時賈躍亭說:只是短期出國,一周內就會回來。樂視方面對外的說法也是:“賈總將于近期回國,極有可能在一兩周內,具體時間根據美國事宜進展而定。”

    7月17日,樂視網2017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召開,賈躍亭并沒有出現,由孫宏斌坐鎮。相反,現場出現了大批供應商討薪。隨后的幾個月,樂視被曝出IPO財務造假,賈躍亭的對外口徑變成了“暫時不回國,回了之后來不了美國,FF就垮了”。

    12月25日,證監會發文要求賈躍亭限期回國,配合解決樂視網問題,處置風險,保護投資者利益。在那之前,賈躍亭已經被列入失信被執行人名單。但賈躍亭并沒有理會,時至今日,賈躍亭“下周回國”已經成為一個謎。

    總之,我自我行我素。在一些特定情況,對于大佬而言,不承認、不理會、不言語,是一把公關利器。

    兜售情懷假正經

    代表人物:馬云、羅振宇

    互聯網時代,是個情懷泛濫的時代。上至互聯網大佬,下至一線銷售,都總愛拿情懷說事。沒點情懷,這年代都不好意思出來創業了。

    馬云算是非常有情懷的大佬了。在阿里巴巴早期,他就宣稱要“讓天下沒有難做的生意”。2010年6月,馬云在一次工作匯報中表示,游戲不能改變中國,孩子不能都玩游戲。“游戲我們一分錢也不投。人家投,我們鼓掌,但我們不做,這是我們的一個原則。”

    在馬云說這番話的時候,馬化騰和丁磊還在靠游戲業務,養著其他創新業務團隊。游戲是騰訊和網易的主營業務,也是因為這一點,這兩家公司承受著來自廣大學生家長的質疑。馬云則站在道德制高點,云淡風輕。

    2014年1月,阿里巴巴數字娛樂事業群總裁劉春寧在2013中國移動游戲產業年度高峰會上表示,阿里將推出自己的手機游戲平臺。消息一出,馬云面臨被打臉的風險。2017年9月,阿里大文娛直接成立了游戲事業群,下設開放平臺事業部和互動娛樂事業部。此外,阿里大文娛還宣布全資收購由網易前COO詹鐘暉等創辦的簡悅,開始下注游戲產業。

    至此,馬云一度宣揚的情懷,也徹底煙消云散了。畢竟,在商業利益和同行競爭面前,曾經說過的話,就讓它去吧。

    如果說馬云這類頂級大佬離大眾還有些遙遠,那么羅振宇這類善于捕捉用戶心理的“大師”,則更善于貼近廣大群眾。羅振宇一手情懷,一手焦慮,將知識付費的生意做得風生水起。

    一開始還有點情懷,想要安安靜靜做一個自媒體,但做了會員以后,羅振宇搖身一變成了精明的商人。他為無數渴望進步并日益焦慮的都市青年,精心熬制了“知識配方”,明碼標價公開兜售。他站在高臺上,滔滔不絕地輸出觀點,傳遞情緒,開門受徒。這是很多大佬樂于扮演的角色:一個領路人,或者說是布道者。

    所有人都想成為時間的朋友,但很多時候,時間會打臉。

    2015年羅振宇的第一場跨年演講,他為樂視和暴風站臺,“不要用傳統的目光看它們,這個新物種的存在,一定會改變我們的環境,所以我建議大家,不要講人家是什么妖股了。”后來,賈躍亭赴美不歸,馮鑫被送進鐵窗。樂視和暴風留下的爛攤子一地雞毛。

    2016年第二場跨年演講,羅振宇提出了新概念“時間戰場”,認為接下來要幫助用戶省時間。但隨后興起的短視頻,卻是幫用戶消耗時間,跟他的判斷截然相反。

    對于樂于分享的大佬而言,互聯網時代最大的弊端之一就是,所有信息都是可記錄可追溯的。這讓打臉,變得有跡可循。觀點鮮明、一本正經、擲地有聲,的確會讓人收獲掌聲和流量,但時間不一定愿意和他做朋友。

    狂放煙霧收漁利

    代表人物:劉強東、朱嘯虎

    不論是互聯網創業圈,還是風險投資圈,都流行放煙霧彈。嘴上說不要不要,還連連擺手搖頭,但身體卻很誠實。尤其是一些關鍵的商業博弈,堪稱大型煙霧彈投擲現場。

    一個常見的套路是,市場釋放某公司的戰略傳聞,大佬出來回應,一口否認,且義正言辭,但隨后就用實際行動兌現了傳聞,直接被打臉。

    2010年,當當還穩坐圖書電商市場的鐵王座。京東靠3C數碼起家,正快速擴張品類咄咄逼人,對當當構成了威脅。劉強東對外稱,京東商城5年內不會涉足在線圖書銷售市場。彼時當當風頭正勁,準備赴美上市。

    然而,劉強東話音未落,就在當當上市前一個月,京東商城突然開始試營業圖書頻道,打了當當一個措手不及。隨后,劉強東帶領京東,對當當發起了猛烈的價格戰,直接降價20%,分食當當的圖書市場份額。

    丟個煙霧彈,迷惑對手,暗度陳倉,這是商戰中常用的戰術。雖然有打臉風險,但對贏得戰局卻很有幫助。

    在丟煙霧彈方面,技術最純熟的當屬金沙江創投董事總經理朱嘯虎了。

    在這場資本燒錢大戰中,大部分投資機構都被套牢成為了接盤俠,但朱嘯虎卻在共享單車大潰敗之前,早早套現走人。2017年12月,阿里出資收購朱嘯虎手中的ofo老股,朱嘯虎由此退出。隨后,共享單車行業開始降溫。ofo和摩拜合并落空后,共享單車的商業模式開始被證偽,估值一降再降。

    作為ofo最早的投資人,朱嘯虎的作風異常高調,并在共享單車大戰中頻頻發聲。從“共享單車將在90天內結束戰爭”,到“摩拜和ofo目前沒有可能合并”,到“唯有兩家合并才能盈利”,他的立場和表態也在短時間內經歷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轉變。

    雖然立場頻繁切換,讓跟風的投資人眼花繚亂,但朱嘯虎成為這場博弈中最大的贏家之一。

    在互聯網的游戲規則里,立場在很多時候成了幌子。一方面,商業競爭的博弈復雜多變,另一方面,局面總是波譎云詭,放幾個煙霧彈,踏踏實實應戰,或許才是王道。

    總結

    互聯網大佬的個性不一,他們所偏好的表達方式也各有差異。不論是張口就來顯個性,死不承認杠到底,還是兜售情懷假正經,亦或是狂放煙霧收漁利,他們用自己的方式表達觀點、輸出情緒、回應質疑、擺平危機。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時代,身處流量中心還能不被打臉,是罕見而奢侈的。打臉不可怕,可怕的是偏離商業本質,違背游戲規則。

    對于互聯網大佬而言,變化才是商業世界亙古不變的真理。誰都可能被打臉,大佬也不例外。【責任編輯/古飛燕】

    來源:燃財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特別報道】互聯網公司的兩萬人陷阱
    揭秘互聯網廣告流量作弊:利用變機寶、模擬器等軟件更換IP地址
    《紐約時報》:若美國不相信全球化互聯網 會是可怕的錯誤
    【特別報道】互聯網巨頭扎堆,民營銀行究竟有多“香”?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