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蘋果的日子不太好過。
上個月,剛剛宣布關閉除大中華區之外數百家全球門店, 一時間股價暴跌,市值跌穿一萬億美元。
疫情肆虐,其龐大的供應鏈體系也受到沖擊。盡管目前富士康等代工廠已經開足馬力恢復生產,甚至推出了復工生產獎勵計劃,但相比停工之前,還是沒能滿負荷運轉,產能依然受限。
眾所周知,中國是iPhone生產的大本營,一旦中國供應鏈受到影響,那么iPhone就無法順利出貨。
為了轉移風險,能否將供應鏈轉移到其他地方,比如iPhone零部件能否實現印度制造?
蘋果的努力
這是很多人都關心的問題,實際上多年以前蘋果就進行過這樣的調查,然而結果并不樂觀。
的確在印度,有些公司能夠生產充電器和包裝,但是揚聲器,耳機和小型結構件卻找不到相應的供貨廠商。另外很多印度供應商無法滿足蘋果所要求的環境、健康和安全標準。有一次蘋果的承包商到南印卡納塔克邦的幾家潛在合作工廠造訪,除了看到工人們罷工之外一無所獲。投資巨大,再綜合了解到的情況,目前蘋果的合作伙伴們紛紛表示對印度制造興趣不大。
這已經足夠說明問題。當前,如何在中國之外多樣化布局就是蘋果面臨的最大挑戰。雖然這緩慢的一步終于邁出,比如布局越南,那里的供應商已經能夠生產Airpods和OLED顯示屏。但據知情人士透露,大部分零部件仍然在中國生產。
即使沒有這次冠狀病毒突然爆發,蘋果對中國的嚴重依賴也暗藏危機。之前特朗普對中國產品加征關稅迫使蘋果不得不提高產品售價來分攤關稅成本,這毫無疑問造成了利潤減少。而疫情肆虐導致中國境內多處工廠停擺數周,也延遲了產品出貨。上個月已經有iPhone制造商說他們無法達成原定的一季度營收目標。
當然蘋果已經在印度找到了合適的合作伙伴——緯創。自2017年以來,緯創一直在制造印度市場銷售的舊款iPhone,先是iPhone SE,后來是iPhone 7。去年,蘋果最大的合作伙伴富士康也同意在金奈市外的工廠組裝iPhone XR。但是,這款手機大部分零部件仍是中國制造的。他們說,印度的公司僅僅能夠提供包裝材料,充電器和電池。公開數據顯示,去年蘋果有7家主要的印度供應商,而在中國有135家。
實現印度生產iPhone的最大難點其實很容易理解,那就是相對中國,印度制造業仍然欠發達。當然這可以說是貿易保護主義和官僚主義干預的遺毒。例如,許多印度手機零部件工廠是由亞洲或歐洲公司經營的,他們與大品牌長期合作,制造經驗豐富。
研究公司Canalys的移動研究主管Rushabh Doshi說:“在手機制造的生態圈里,印度要想趕上趕上中國,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他還說“市場參與者稀缺,除了iphone組裝和印刷電路板外,諸如顯示器和芯片組之類的關鍵元件也是由中國制造的。”
銷售限制
在印度建立強大的供應鏈一方面會減少對中國的依賴,同時也會對iPhone在印銷售產生重要影響。
直到去年,蘋果都無法在印度運營自己的線上商店或實體店,因為印度的特殊法律規定,要求外國投資的單一零售品牌,必須要采購30%的本土原材料和產品,而因為印度本土供應商稀缺,這幾乎成了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另外蘋果也不能銷售翻新機型,不然蘋果可以以相當優惠的價格將iPhone賣給印度消費者。
Canalys稱由于種種限制,蘋果在印度手機市場表現并不出彩,僅僅排名第九,而以小米為首的低價中國品牌主導了這個市場。主要原因還是iPhone太貴了。印度人口接近13.7億,幾乎與中國相當,但中產階級的規模僅為中國的五分之一。
據當地企業備案文件顯示,在截至3月31日的12個月中,蘋果印度公司的銷售額僅有15億美元,還較上年同期下降19%。與同期全球市場近2600億美元的收入相比,可謂九牛一毛。
好在印度總理莫迪已經放寬了對本地采購和翻新手機的規定,蘋果計劃今年在印度開設線上商店,明年開設首家實體店。
成本非常重要。印度對進口智能手機征收20%的稅,所以印度的iPhone比全球多數地方都貴。如果實現印度制造,iPhone的價格將會更加平易近人。另外印度的廉價勞動力也是一大優勢,一名知情人士透露同樣是組裝iPhone,中國工人的平均一個月能拿到700美元,而印度工人的工資只有中國工人的四分之一。
但是所有零部件都必須進口則抵消了這一優勢。知情人士說,關稅,從中國運送和存儲的iPhone零部件的成本加在一起,反而使印度iPhone的制造成本增加了約10%。
即使是作為一大優勢的廉價勞動力也不像看上去那么美。因為印度勞動法禁止工人過度加班,這就意味著制造商必須雇用更多工人完成相同的工作量。一位知情人士說,印度工會的運作也更活躍,這也無形中增加了用工成本。
與中國相比,蘋果在印度的訂單量也要小得多,因為這些手機主要用于印度國內銷售,而印度的市場是非常有限的。根據Canalys的數據,去年蘋果在印度市場一共售出了200萬部iPhone,而中國大陸則有3000萬部的銷量。知情人士說,由于產量低,無法形成規模經濟,在印度每組裝一臺iPhone緯創就要多花60%的成本。
高標準,嚴要求
2017年,蘋果與緯創達成協議,開始在印度生產老款iPhone。知情人士說,蘋果之所以選擇緯創公司,而不是另一家長期合作伙伴富士康,就是因為緯創公司在班加羅爾的工廠能夠全心全意生產iPhone。而印度富士康工廠則一直在為小米代工,并沒有單獨的iPhone生產線與其他手機品牌區隔生產,而這正是蘋果所看重的。
前員工稱,最初緯創工廠的生產規模很小,大約每天僅生產1200臺iPhone。
尋找本地的零部件的供應商非常困難。一個主要問題是當地工廠必須遵守蘋果關于健康、安全和環境的標準,要知道這是消費電子業務中最嚴苛的標準之一。許多印度公司無力或不愿意解決蘋果審查員發現的問題。
例如,蘋果2018年的印度供應商Superpacks,是班加羅爾的一家包裝工廠。蘋果曾派審查員評估該供應商是否將蘋果的標準落到實處,然而審查員到來后卻發現了數十起違規行為。比如該工廠缺少存儲化學制品的安全措施,缺乏對噪音和廢水的監控,并且環境施工許可證也不足。一位知情人說,工廠沒有嚴格對工人們的飲用水進行檢測,也沒有消防栓系統。
為此,蘋果花費幾個月時間來推動Superpacks解決違規問題。但是這家印度公司卻停止提供更新,并且錯過了修復的截止日期。最終蘋果沒有續約,Superpacks也沒有回應置評請求。
印度供應商不愿意改善工廠的狀況來配合蘋果要求。原因之一是蘋果的訂單量太小了。供應商雇員稱,印度的訂單量每月僅有數千,相比之下蘋果在中國的訂單每周高達數十萬。
零部件行業
2009年,印度就試圖建立智能手機制造的整個生態系統,豐富的政府激勵措施和金奈經濟特區吸引了當時最大的手機制造商諾基亞進入印度。并且諾基亞還說服了六家外國組件制造商,例如充電器制造商的賽爾康(Salcomp)在該地區開展業務。
然而在2014年,諾基亞與印度政府發生稅收糾紛后拂袖而去,其大部分供應商也一并撤離。只有賽爾康留了下來,并且由于小米,Vivo和Oppo等中國智能手機制造商的到來而擴展了業務。中國品牌火爆激勵了許多中國供應商諸如包裝材料生產商裕同科技(Yuto)和電池制造商欣旺達(Sunwoda)等來印度設立工廠。趁著這股東風,賽爾康也開始擴大規模,去年它在經濟特區收購了一個休眠工廠用以擴大生產。
但是這些零部件制造商的案例不能算是普遍現象。熟悉印度智能手機產業的消息人士說,因為規模龐大,緯創和富士康這樣的大型制造商會獲得政府的多項激勵措施,例如政府已為富士康免除某些稅收長達十年,然而小型零部件制造商卻沒有這么好運氣。
對于目前的合作伙伴,蘋果也沒有放棄將他們拉來印度的打算。知情人士說,2017年蘋果向歐洲制造商AT&S咨詢了印度制造的相關事宜,該公司的中國工廠為蘋果生產印刷電路板。然而AT&S高管認為蘋果的印度業務將是漸進式的,因此投資建立新工廠不劃算。另一位知情人說,蘋果還就在印度生產耳機跟歌爾進行了接觸,但是由于投資巨大,歌爾也沒有興趣。
還有一些蘋果供應商曾試圖在印度開展業務,不料卻引火燒身。英業達(Inventec)是AirPods和EarPods的主要組裝商,據稱他們與當地政府官員就稅收產生糾紛后隨即停止運營。諾基亞慘敗之后,捷普(Jabil)和勝華(Wintek)等其他蘋果供應商也離開了印度。蘋果還被印度政府機構盯上了,根據當地公司備案文件,蘋果與多家機構就未付稅款、就業福利和關稅問題持續產生糾紛。2019年,蘋果與多家印度機構的稅收爭議為7500萬美元,大大高于2016年的770萬美元。
蘋果歐洲合作伙伴的一位高管提列出了一系列在印度生產所面臨的巨大挑戰:就算在印度設立了工廠仍然需要從中國進口原材料;印度的道路不暢;如果某些設備出現故障,從中國請來維修技術人員需要幾天時間,工廠可能因此誤工數日;印度的土地所有者比中國擁有更多的權利,因此很難找到合適的工廠用地。
政府政策
盡管印度政府需要外國投資,印度已通過產業政策向智能手機制造商和零部件供應商發出了曖昧的信號。蘋果供應商,如生產充電器的賽爾康和生產包裝的裕同科技之所以在印度獲得成功,是因為印度政府對進口手機充電器和包裝盒征收關稅,政府鼓勵在本地生產這些產品。然而對于有些零部件來說,比如印刷電路板,從中國進口仍比在印度制造更便宜。
印度政府的政策可以說也傷害了蘋果。幾年前,印度政府對印刷電路板組件(PCB-As)增加了關稅。與小米等手機品牌指示供應商在印度組裝該零件的做法不同,根據知情人士的說法,最初是蘋果承擔了這些關稅。
印度政府計劃再次提高對印刷電路板組件(PCB-As)的關稅。去年同意組裝iPhone XR的富士康也將會在金奈工廠組裝印刷電路板組件(PCB-As)。
印度在繼續提高智能手機零部件關稅的同時,最近又推出了針對印度零部件制造商的一攬子新激勵措施。蘋果一直努力和政府搞好關系,最近還承諾將在印度投入10億美元。上個月蘋果首席執行官蒂姆·庫克(Tim Cook)表示,印度仍然是蘋果的“巨大機遇”。
目前尚不清楚中美之間的貿易戰或最近爆發的冠狀病毒是否加速了蘋果在印度的步調。但知情人士稱,盡管出貨量很小,但從去年起,蘋果開始將印度組裝的部分iPhone出口到其他國家,富士康也已經開始推動其零部件供應商在印度開展業務。
上個月,庫克認為不會因為冠狀病毒而對其供應鏈進行重大改變。他說:“我們經歷了地震、龍卷風、火災、洪水、海嘯和非典。”他還說道,“當經歷過這一切后,我們想問:所謂的依賴是否存在,我們是否需要進行一些改變?如果真的需要改變,那也是進行一些細微的調節,而不是面目全非的變革。”
庫克補充說,蘋果選址時不僅考慮降低成本,還會考慮提高質量,上市時間以及工程的速度和深度。他說:“這些條件缺一不可。”【責任編輯/江小白】
來源:志象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