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匹馬立高臺,單槍挑烏云”,11月5日,格蘭仕在其官微用這樣的詩句宣布,該公司在10月底向廣州知識產權法院提起的訴某電商平臺“涉嫌濫用市場支配地位”一案,已于11月4日得到法院受理。
“618大促”時曾經引發軒然大波的電商平臺“二選一”爭議,終于在“雙十一”前夕走到了法庭!盡管在立案登記制改革的背景下,“案件受理”的結果不再像此前立案審查制時那般自帶悲壯光環,但幾個月來圍繞電商平臺強制“二選一”問題進行的輿論大戰一路打下來,不能不說訴諸司法仍然是對爭議各方,包括對直接利益相關但又不知所措的消費者群體而言都堪稱最優選擇。
司法應當是社會成員化解爭議最后必然要走的路,而選擇訴諸并相信司法,更可以說是全社會法治意識成長的一個注腳。
互聯網經濟蓬勃發展的這些年,電商平臺的“二選一”爭議,格蘭仕出頭只是其中的一個代表。從最開始的直接通過協議或平臺規則來明確提出非此即彼的要求,到現在發展成可能更為隱蔽和瞬時發生的技術屏蔽,由來已久的所謂平臺“二選一”,即使是在前互聯網時代也并不鮮見,只是網絡技術給了相關操作更多技術性的加持,每次類似情況發生,公共平臺上總難免一場接一場的口水戰。
特別是在“二選一”操作迭代升級的語境中,指控被“二選一”對待和對此予以否認都有了更多技術壁壘,僅僅訴諸公議越來越無法止息爭議:不僅沒法給圍觀者一個定見,甚至可能導致人群因觀點差異而撕裂;不僅讓消費者的權益受損,更給市場主體平等參與競爭增添羈絆。
“二選一”糾紛交付司法,訴訟雙方對具體司法居中判斷、專業裁量的期待在提高,同時專業性更強的此類案件對司法(甚至訴訟雙方)的考驗也在增強。畢竟,是否濫用市場支配地位問題,在輿論戰層面自可以各說各話,但到了訴訟階段卻完全需要換一套“玩法”,因為專業司法對相關證據、證明責任的要求會更加嚴格,也只有秉持專業態度、從證據出發所做出的司法判斷才能真正定分止爭。
就在二選一風波“官宣”入稟司法同一天,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在杭州召開“規范網絡經營活動行政指導座談會”,一眾電商平臺大佬受邀與會,會議明確點出互聯網領域的“二選一”、“獨家交易”問題,指出其違反《電子商務法》、《反壟斷法》、《反不正當競爭法》的實質,直言“既破壞了公平競爭秩序,又損害了消費者權益”。
但值得注意的是,國家職能部門此番措辭立足于行為定性和國家態度重申,并未涉及具體爭議。無論是行政執法還是司法判斷,對證據都有比輿論戰更嚴格的要求,這對爭議雙方以及更多市場主體來說都是個態度嚴謹的提醒。及時、盡全力固定和收集證據,不光用證據說話,而且讓證據在法律渠道中發揮作用,是對最終選擇相信法律的社會成員提出的基本要求。
既然平臺強制“二選一”的操作在技術迭代,對法律明確禁止、國家反復重申的強制“二選一”行為的指控與證據收集也有必要“道高一尺”。不僅如此,互聯網法院作為中國司法因應技術發展的集中成果之一,有責任向公眾展現的,就不僅僅是在遠程立案、提交證據方面的技術便利,對網絡爭議進行冷靜客觀、洞察行業前沿的專業判斷更是司法專業的題中應有之義。
硝煙彌漫的互聯網經濟戰場,需要極盡克制、秉持專業的權威判斷,來為激烈但不能有失公平、健康的市場競爭亮明規則,注入一針鎮靜劑。選擇相信司法,可以說是糾紛雙方對專業裁量投出一張關鍵的信任票,同時也是對自身參與訴訟能力有信心的一種表現。“法庭上見”不是消極避戰,而是公眾的爭端解決機制步入成熟、理智和專業的象征。【責任編輯/林羽】
來源:南方都市報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