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見不得光的“刷手”、“賭徒”居然學會向媒體投訴“維權”了。法制網報道了這一怪現象。
最近,多名“消費者”投訴在某電商平臺上買東西付了錢卻沒收到貨。結果,調查發現,這些爆料的“消費者”都是“刷手”,原本就是通過“刷單”牟利,結果被騙。電商平臺方面表示,對于“刷單”行為零容忍,對于刷手這種違法行為不予保護。甚至還有人在網絡上購買“博彩類”彩票后發現被騙,也要出來裝“消費者”維權。
事實上,如今刷單已經成為一個龐大網絡灰產,一些“刷手”遭受“黑吃黑”之后,就到各大媒體及社交媒體平臺進行虛假陳述,甚至組團惡意投訴,這嚴重敗壞了正常的消費者維權環境,《消法》也不該為“刷單”撐腰。
首先,刷單行為,本身就不是基于當事人真實意思表示的民事行為,相反,它屬于《合同法》所規定的“惡意串通并損害國家、集體或第三人利益的”行為,屬于無效合同,刷單行為自始至終,都得不到民事法律的保護,甚至是一個徹頭徹尾的違法行為。在2018年新修訂實施的《反不正當競爭法》中,對網絡刷單做出了明確的規定:經營者不得通過組織虛假交易等方式,幫助其他經營者進行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商業宣傳。違反者,處二十萬元以上一百萬,元以下的罰款;情節嚴重的,處一百萬元以上二百萬元以下的罰款,可以吊銷營業執照。
其次,如今的“刷單”也不是大家所理解的“小打小鬧”的薅羊毛,而是形成了強大的網絡黑色產業鏈,和正常消費行業判然有別。刷手動輒動用成百上千的虛假賬號,利用黑客技術,把平臺放出的優惠商品在幾秒鐘里擼得一干二凈、寸草不生,這導致平臺、商家原本希望用低價爆款打開市場的愿望落空,更是把本屬于消費者的優惠吞到了黑洞里。
如果說,之前的“刷單”還算打擦邊球,現在已變成了明目張膽的網絡黑產業,乃至刑事犯罪,相應地,治理措施也必須要升級。有的屬于非法經營行為,有的屬于詐騙行為。2017年,李某就因為刷單,被杭州市余杭區判定構成“非法經營罪”。這是國內首例刷單炒信被追究刑事責任的案件,也標志著“刷單”行為正式作為犯罪進行處罰。那些妄圖把自己打扮成“消費者”的刷手們,該醒醒了,你們從事的行為是犯罪。
6月20日,國家市場監管總局等八部委聯手的2019“網劍行動”出爐,嚴厲打擊網絡虛假宣傳、刷單炒信、違規促銷、“二選一”等行為。刷手說白了,就是侵害了消費者的利益,就是動了消費者的奶酪,成為行業吸血鬼,一旦他們的騙術被識破,或者遭遇“黑吃黑”,就試圖哭著喊著把自己打扮成“消費者”來維權,這是不行的:法律不允許,公眾更不必給予同情。
消費者的權利必須得到保護,平臺不能夠電大欺客,但是,絕對不允許刷手們搞“碰瓷”,不允許“刷手們”把違法刷單和正常消費者薅羊毛,混為一談。【責任編輯/李小可】
來源:澎湃新聞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