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調查:叮當快藥、淘寶等網上藥店涉嫌違規出售處方藥

    據人民網報道,近日,記者對20家網上藥店和提供藥品交易服務的第三方平臺進行了調查,其中17家可購買處方藥,其中包括知名的360健康、平安好醫生、叮當快藥、丁香醫生等多家平臺。在沒有處方的情況下,記者用寵物狗照片當處方,在“丁香醫生”、“健客”、“平安好醫生”、“京東到家”、“藥房網商城”5家均通過了審核,最后竟能成功下單!

    環球網健康頻道注意到在20家醫藥電商處方藥銷售情況四項指標調查中,叮當快藥、優優快藥、藥房網商城、淘寶等四家網上藥店在四項指標上均“亮起紅燈”:可以購買處方藥,部分藥物有明顯“處方藥”或“Rx”表示,沒有設有處方審核流程,對處方藥物進行促銷。

    網售處方藥在藥品流通領域一直是個熱門話題,網上藥店違規銷售處方藥也是媒體一直關注的“痼疾”,而叮當快藥自創建以來更是被媒體廣泛曝光,頻繁違規、觸及監管底線的行為嚴重增加了網售處方藥政策可能放開后的監管之憂,這種憂慮成為政策不放開的重要砝碼。

    因涉嫌違規銷售處方藥 叮當快藥屢被媒體曝光

    2005年《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明確,向個人消費者提供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的企業,只能在網上銷售本企業經營的非處方藥。盡管網售處方藥政策一波三折,到目前,網售處方藥仍是不被政策所允許。

    叮當快藥成立于2014年9月,2015年2月6日正式上線。因向用戶承諾“28分鐘免費送到家”概念而備受行業和媒體關注。而被媒體尤為關注的是叮當快藥涉嫌違規出售處方藥。

    《北京商報》在2015年3月和11月分別對醫藥電商銷售處方藥的問題進行調查。第一次調查了4家醫藥O2O平臺,其中曝光了“叮當送藥”(2015年3月25日更名為“叮當快藥”)無處方的情況下平臺可提供醫師代開的問題。8個月后,北京商報再次調查發現叮當快藥、藥快好、藥給力、快方送藥等仍然在未索要處方的前提下出售處方藥。對此叮當快藥公關負責人把責任推給了合作的實體藥店:叮當快藥本身不進行藥品銷售,只是信息服務展示平臺,藥品銷售由線下合作的實體藥店完成。

    2017年2月,《每日經濟新聞》曾經調查在“叮當快藥”平臺上輕松搜到各類處方藥信息,而且直接可以下單付款購藥,沒有任何有關處方藥的提示和門檻得的問題。盡管有一個“驗方送藥”的流程,但是“形同虛設”,在購買期間同樣沒有任何藥師要求記者提供處方。1個月后,《羊城晚報》記者在廣州調查發現包括叮當快藥、“1藥網”、“健客網”等多家網上藥店無須處方也能買到藥。

    《南方都市報》曾經在2018年9月28日-29日測評14家醫藥電商平臺網售處方藥情況,其中就發現包括叮當快藥在內的四家醫藥電商均未有處方藥的明確標識或者標識較為模糊,在界面中一時難判斷是否為處方藥。在購買處方藥環節,需要在叮當快藥上“繞一道彎”——通過“問醫生”關卡,并由醫生開出處方,再進行付款購買。結果是叮當醫生沒有詢問便直接開處方。在處方審核環節,叮當快藥的審核只需30秒。

    2019年05月23日,《南方都市報》再次測評18家網絡購藥App,其中“叮當快藥”、“優優快藥”、“掌上藥店”所售部分處方藥依然沒有標明“處方藥”或“R x”字樣,“叮當快藥”A p p存在不合規銷售了興奮劑類藥物、腫瘤治療藥和抗生素類等處方藥物的問題。

    今年5月初,上海的《新民周刊》在叮當快藥上搜索秋水仙堿無果后,平臺智能推薦了另一款治療痛風的藥物“苯溴馬隆片”,下單后,記者收到了“是否特殊人群”“是否有過敏史”“是否了解清單中藥品的功效”三個常規問題,提交答案后不久,平臺顯示執業藥師審核成功,在沒有出示任何處方的情況下成功下單。

    6月25日,人民網調查發現在“叮當快藥”平臺上購買處方藥時,互聯網醫生只問了“是否為特殊人群”便為記者開具了一張可用來購藥的電子處方,而且這張處方的審核藥師和復核藥師兩欄均為空白。

    政策一波三折 網售處方藥或從立法層面被禁止

    今年3月27日,叮當快藥宣布完成6億元人民幣的新一輪融資。本輪資本的加持讓叮當快藥看上去前景無限。但是其盈利和未來發展仍然不明朗,首當其沖的制約因素便是政策瓶頸。

    早在,2005年,《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審批暫行規定》就明確指出,向個人消費者提供互聯網藥品交易服務的企業,只能在網上銷售本企業經營的非處方藥。

    此后,網售處方藥的政策一波三折。最讓行業期待的是,2014年,原國家食藥監總局發布《互聯網食品藥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提出,互聯網經營者可憑處方銷售處方藥。

    盡管是個征求意見稿,但是業內普遍認為醫藥電商產業的春天要來了。當年6月,該意見稿遭到醫藥領域十多家行業協會和知名藥品零售連鎖企業相關人士聯名上書,反對放開網售處方藥。此后,此意見稿便“腹中夭折”。

    2017年11月和2018年2月,原國家食藥監總局先后發出兩份《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明確藥品網絡銷售者為藥品生產企業、藥品批發企業的,不得向個人消費者銷售藥品。

    網售處方藥大門的閘門似乎被徹底關閉。2018年4月,曙光再次照進這個領域。國務院辦公廳發布了《關于促進“互聯網+醫療健康”發展的意見》明確規定“醫師掌握患者病歷資料后,可以為部分常見病、慢性病患者在線開具處方。在線開具的處方必須有醫師電子簽名,經藥師審核后,醫療機構、藥品經營企業可委托符合條件的第三方機構配送。”

    然而,2018年12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印發的《市場準入負面清單(2018年版)》(以下簡稱《清單》)中則顯示,“藥品生產、經營企業不得違反規定采用郵寄、互聯網交易等方式直接向公眾銷售處方藥”。

    2019年1月,有疑似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初擬的《藥品網絡銷售監督管理辦法(送審稿)》在網絡上流出。文件明確,允許三方平臺向個人消費者售藥;允許通過網絡向個人消費者銷售處方藥;允許單體藥店通過網絡銷售藥品;允許向個人消費者售藥網站發布處方藥信息等。

    雖然歷經一波三折尚未定論,但是每一次政策的松動,都讓醫藥電商興奮不已。政策松動的同時,也有政策和法規的相互矛盾。2019年4月23日,《藥品管理法》修訂草案二審稿新增規定“藥品上市許可持有人、藥品經營企業,不得通過藥品網絡銷售第三方平臺直接銷售處方藥”。

    如果修訂草案最終依次確定。那么意味著,網絡第三方平臺直接銷售處方藥,或將從暫行規定上升到立法層面被明確禁止。在線醫藥行業或再次迎來調整洗牌。

    叮當快藥盈利不明朗 頻繁突破監管底線或加重政策放開之憂

    除了政策的制約,叮當快藥的盈利模式仍不成熟。主要叮當快藥擁有兩大業務板塊:線上的叮當快藥平臺和線下的叮當智慧藥房。線下叮當智慧藥房不但面臨運營成本高問題,還面臨傳統藥房的競爭擠壓;目前叮當快藥的配送團隊都是自建的,這種物流方式雖然在專業和服務方面可以嚴格把控,但是其成本也相對較高,這也對醫藥O2O實現盈利帶來了一定的困難。

    另外,業內人士認為,互聯網藥品銷售政策,既要促進流通,又要加強監管,如果銷售脫離了監管視野,可能會對公眾健康帶來傷害。從近些年來,叮當快藥等醫藥電商屢次違規銷售處方藥行為加重了網售藥品的監管之憂,擠壓了網絡銷售處方藥政策放開的有限空間。

    政策的制約尚未解除,醫藥電商的盈利模式也難以有所突破。醫藥O2O電商仍處于探索可持續性盈利模式期間,在租金成本壓力以及醫保接入難等問題下,可持續性盈利的實現還有待市場檢驗。【責任編輯/徐封】

    來源:環球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生鮮電商們,別被巨頭騙了
    2020:用整頓P2P的辦法 整頓社交電商
    薅羊毛無底線,但有對手
    【特別報道】你是怎么被社交電商割韭菜的?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