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今日頭條稱通訊錄不屬個人隱私遭“打臉” 98%網民表示反對

    繼今日頭條拋出“算法沒有價值觀”這一雷句之后,近日,頭條又再次祭出經典,讓眾多吃瓜群眾表示“瞠目結舌”:今日頭條公開稱,手機通訊錄不屬于個人隱私信息。電話號碼在日常民事交往過程中發揮信息交流作用,不但不應該保密,反而需要向他人告示。

    對此,官媒《瀟湘晨報》迅速在微博上發起了民意調查,有將近98%的網民反對今日頭條關于“手機通訊錄不屬于隱私”的這一說法。虎嗅也在其昨日發布的微信公號晚報里稱,今日頭條這是“重新定義了個人隱私”。


    頭條這一“反常規”的回復,來自用戶劉先生起訴今日頭條侵犯用戶隱私的一起案件。在公開審理現場,劉先生控訴稱,他在注冊賬號時,今日頭條的《用戶協議及隱私條款》中并沒有提到該App會讀取和上傳用戶通訊錄。在劉先生更換了手機后,他也明確拒絕授權今日頭條讀取通訊錄。然而即使劉先生明確表示拒絕,今日頭條依然給劉先生推薦了原手機中通訊錄好友的聯系人信息。

    劉先生認為,今日頭條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讀取并上傳、保留了通訊錄的內容。對此,劉先生請求法院判令被告停止侵權、賠禮道歉并支付精神賠償金1元。而頭條對此的神回復則是文中開頭提及的那句“手機通訊錄不屬于個人隱私”。

    手機通訊錄確定屬于個人隱私,頭條之說純屬狡辯

    經查閱資料顯示,在法律概念上,關于個人信息權利的大致有兩種,一是隱私權,二是個人信息權。隱私權是指自然人享有的私人生活安寧與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知悉、收集、利用和公開的一種人格權;個人信息是指與特定個人相關聯的、反映個體特征的具有可識別性的符號系統,包括姓名、年齡、性別、電話號碼、身份證號、家庭住址、聯系方式、教育背景等。

    劃重點!“隱私權”中提到,私人信息秘密依法受到保護,不被他人非法侵擾、收集、利用。很明顯,從這個角度來看,在劉先生一案中,劉先生個人手機里的通訊錄屬于劉先生個人所有,今日頭條未經允許就擅自讀取和保留,的確存在一定程度的“非法”嫌疑。

    而對于今日頭條另一維度的辯解——通訊錄里的個人電話號碼,都是用于日常民事交往的,不但不應該保密,反而需要向他人告示——則純屬狡辯。如果按照頭條這一邏輯,今日頭條公司內部上上下下幾萬人的手機通訊錄,包括張一鳴等高管,包括頭條員工的家屬們,他們的電話號碼是否會擇日在網上公布?明星藝人們、政府部門領導人們的電話也可以隨意公布咯?

    其實在這里,頭條偷換了概念:電話號碼確實是用于日常民事交往的,但給還是不給,公開還是不公開,權利在當事人手里。如果企業或他人不問自取,就是一種“盜取個人隱私”的行為。翻閱媒體報道可以發現,近幾年來,公安機關處理抓獲了不少販賣手機號的個人,其根本原因就在于,在未經當事人知情的情況下,使用、販賣、購買他人的電話號碼,就是非法的。

    頭條抖音已成隱私泄露的重災區

    對于頭條這一頗毀三觀的說法,有網友說,“頭條是對通訊錄、個人隱私有什么誤解么?”還有網友說,“流氓軟件,現在就卸載“,甚至還有憤怒的網友說,“這得多不要臉才說得出通訊錄應該拿出來共享?” “頭條屢次這樣藐視法律的做法有沒有監管部門出來管管啊”。


    事實上,就如這些網友控訴的一樣,今日頭條這種無視用戶隱私的行為早已不是什么新鮮事了。

    早在2017年,今日頭條的用戶“金先生”驚奇地發現,今日頭條給他推薦了一個十幾年沒有聯系過的朋友,隔天又推薦了一次,前后共12位“你可能認識的人”,里面竟然還有金先生家人的名字,這不禁讓網友大呼“算法太精準了”!

    2018年,有位名叫“互聯網路人”的微博網友爆出:老婆想去摘草莓,還沒有在今日頭條上搜過任何關于摘草莓的咨詢,隔天就收到了有關摘草莓的推送文章,后來才發現,今日頭條在用戶不知情的情況下使用了麥克風權限。

    不僅是頭條,跟頭條同出一門的抖音也是侵犯用戶隱私的重災區。今年3月,一位法學博士爆出,抖音和多閃在沒有授權獲取通訊錄的情況下,精準推薦了多位久未聯系的同學,里面甚至還有他的前女友!面對這種行為,他向北京互聯網法院起訴,要求二者停止侵犯他的隱私權,并賠償經濟損失6萬元。


    不少豆瓣網友也群投訴抖音對深扒用戶的隱私感到“細思極恐”。有豆瓣網友表示,“抖音是一個讓我深切感受到隱私泄露的APP”。據網友描述,ta注冊了抖音之后,第二天抖音推薦的好友全都是認識的人,而且推薦的視頻都定位在這位網友的老家。而這位網友本人不在老家,身在外地求學。網友感慨“以前看有人說抖音能把不聯系的小學同學拍的視頻都退出來以為是夸張,現在有點兒信了”。

    抖音的不重視隱私不僅在國內,在全球其他國家也同樣聲名在外,且不少政府部門已經開始采用雷霆手段整治:此前,印尼通信與信息技術部就封鎖過抖音海外版Tik Tok的8個域名系統,平臺內容無法查看,原因就是在抖音上存在大量用戶隱私信息,導致用戶隱私泄露;今年3月,抖音海外版TikTok被美國聯邦貿易委員會(FTC)開出570萬美元罰單(約3820萬元),原因是違法聯邦COPPA法案、即非法收集13歲以下兒童個人隱私數據。

    再不改進,將繼續失去民心,前途不容樂觀

    今日頭條、抖音、多閃等都隸屬字節跳動旗下,這些APP之間同一用戶是可以關聯登錄的,這在技術上被稱作“數據中臺”。

    數據中臺對于企業來說,能更多管理,也能更好分析用戶行為,為之后的精準廣告提供便利;但對于用戶來說,卻要面臨隱私泄露的風險。而反觀騰訊,其CEO馬化騰曾公開表示:對于外界的“數據中臺論”,我們反而要強調的是如何加強數據保護而不是打通數據和算法論。兩者對比,誰更尊重用戶一目了然。


    近年來,包括今日頭條、抖音App等在內的字節跳動系app快速發展,在用低俗色情等游走在法律灰色地帶的內容聚攏用戶的同時,又在用各種手段消費用戶:擅自讀取和保留用戶的隱私信息、投放違規的虛假廣告、現金貸廣告等等。越來越多的用戶開始意識到來自app工廠的這些應用正在作的惡,也有不少用戶開始卸載、遠離。如果頭條和抖音們再不做出實質性的改進,沒了口碑、失了民心,前路不容樂觀。【責任編輯/常小滿】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嚴重歪曲方志敏烈士事實 今日頭條被約談責令整改
    今日頭條侮辱先烈事件再升級 江西警方正式受理案件
    通訊錄不屬于個人隱私?今日頭條你敢再說一遍嗎!
    今日頭條稱通訊錄不屬個人隱私遭“打臉” 98%網民表示反對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