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科創板】IPO前先分紅10億 華熙生物高毛利還能維持多久?


    故宮口紅,曾一夜刷屏。而現在,故宮口紅的生產供應商華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下稱“華熙生物”)也要登陸科創板了。

    上交所官網顯示,近日,華熙生物的狀態變更為“已問詢”。從“已受理”到“已問詢”,中間只隔了8天時間,科創板的審核速度已然加速。

    據招股書信息,華熙生物打算從科創板融資31.54億元,而在幾個月前,華熙生物才進行了10.08億元的現金分紅。那么,本就“不差錢”的華熙生物為何還要登陸科創板?

    上市之前先分紅10億

    與《投資者網》之前調研過的多家擬登陸科創板企業相類似,華熙生物也是從其他資本市場撤離后,再著手準備登陸科創板。

    2008年10月,華熙生物科技(00963.HK)在港交所掛牌上市,發行股份7800萬股。9年之后,華熙生物于2017年11月花了31.29億港元完成私有化,從港交所退市。

    對于退市原因,華熙生物曾發公告表示,“股價表現一直不令人滿意,股價持續低迷對公司業務以及員工士氣造成不利影響。” 而股價不溫不火可能只是華熙生物退市的原因之一。

    有分析認為,上市9年仍要私有化,是因為港交所估值始終不及華熙生物的預期。作為醫美供應鏈產業的隱形冠軍,芝麻開花節節高的經營業績也支撐起了華熙生物尋求更高市場估值的野望。

    據悉,華熙生物是世界上規模最大的透明質酸(HA,俗稱玻尿酸)原料生產商,2018年生產180噸,占據全球30%的市場份額,在國內亦有70%的市場份額。擁有如此高的市場占有率,作為行業龍頭,華熙生物的財務數據自然光鮮亮麗。

    招股書顯示,華熙生物2016年-2018年的營業總收入分別為7.3億元、8.1億元和12.6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2.69億元、2.22億元和4.24億元。而華熙生物的毛利率更是高得嚇人,2016年-2018年分別為77.36%、75.48%和79.92%。

    《投資者網》調研發現,生物醫藥制造企業的毛利率普遍偏高,愛美客、昊海生科這兩家玻尿酸供應商的毛利率接近90%。看來,生產玻尿酸和釀造茅臺酒一樣賺錢,但卻并不像茅臺酒一樣具有不可替代性。

    除了毛利率高,玻尿酸產品還有高頻交易的特征。據了解,玻尿酸主要分長效型和短效型,短效型玻尿酸完全被吸收的時間不超過1年;長效型玻尿酸被吸收的時間不超過3年。從愛美人士的角度來說,打過一次玻尿酸的客戶,基本上都會持續消費,所以各家整形美容機構也會不斷從華熙生物、昊海生科等供應商這里采購玻尿酸。

    所以從經營現金流、現金、理財和有息負債等關鍵指標來看,華熙生物的現金充裕,并在2018年底進行了10.08億元的現金分紅。而“不差錢”的華熙生物卻還計劃從科創板融資31.54億元。

    高毛利背后存隱患

    除了上市理由不夠充分,《投資者網》研究招股書后發現,還有一些隱患可能會影響華熙生物的上市進程及后續發展。

    首先,研發支出占比較低。據招股書,華熙生物2016年-2018年的研發支出在營業總收入中的占比分別為5.99%、11.01%和8.25%。與其他科創板受理企業動輒30%的研發投入相比,華熙生物的研發投入占比較低,而科創板以“科”字當頭,自然對申請企業的科研創新能力非常看重。以華熙生物的當家產品玻尿酸為例,截止 2017 年 8 月,獲得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CFDA)審批的玻尿酸品種有 16 種。隨著玻尿酸產品的增多,市場競爭的格局越來越激烈,可替代性也非常強。如果公司研發投入比例太低,或將成為華熙生物登陸科創板的一大障礙。

    其次,銷售費用高企。“輕研發、重銷售”是許多生物醫藥制造公司的顯著特征。相關人士指出,由于信息不對稱、價格不透明、獲客成本高等因素,生物醫藥的終端價格一直居高不下,流通渠道的中間費用大頭幾乎全是營銷費用。財務數據顯示,華熙生物2018年的銷售費用率為22.49%,明顯比2017年同比增加許多。此外,在央視廣告投放和市場開拓費的增長也使得其銷售費用大大增加。

    最后,關聯銷售與關聯采購等問題。公開信息顯示,華熙生物最近兩年進行了多起并購業務,這可能導致旗下諸多醫美產品與華熙生物產生同業競爭的問題。

    另據財務數據顯示,華熙生物2016年-2018年的關聯銷售額分別為3098萬、4348萬、5611萬,占同期營業收入的比例為4.23%、5.32%和4.44%。與此同時,華熙生物2016年-2018年的關聯采購額分別為2516萬、1635萬、2382萬,占同期營業收入比例為15.16%、8.15%、9.40%。關聯交易過于集中,也可能成為華熙生物上市的障礙。

    此外,華熙生物還存在信托及私募基金等投資機構突擊入股的情況。事實上,科創板以科技創新為導向,對此類行為并不鼓勵,發審委在問詢的時候,可能也會要求華熙生物對此類股權轉讓的合理性做出解釋。

    股權轉讓的真實性和合理性是IPO時發審委必問的規范性問題,2019年2月-3月眾多機構突擊入股華熙生物,其中包括眾多三類股東(即私募基金以及信托機構)。

    《投資者網》就如何避免同業競爭、降低銷售費用、減少關聯交易、現金流充足為何大筆融資等問題致函華熙生物,但一直沒有收到回復。【責任編輯/古飛燕】

    (原標題:科創板IPO前先分紅10億 華熙生物高毛利還能維持多久?)

    來源:投資者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特別報道】科創板IPO大狂歡:市值飆升,財富自由聲音響徹云霄
    【科創板】專利無效狙擊科創板IPO!極米科技披露的16件發明全被光峰科技提無效
    【創業板】重大信號:新股上市首日破發
    打新的懵了:最慘跌20% 有新股上市首日破發 多只腰斬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