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特別報道】科創板IPO大狂歡:市值飆升,財富自由聲音響徹云霄

    科創板迎來了狂歡的時刻。

    AI芯片企業寒武紀上市首日股價上漲288%,市值過千億,出乎很多投資者的預料。而在此之前,中芯國際也迎來了回A首日202%的股價暴漲,刷新了各項數據。

    對科創板而言,紀錄的存在,就是用來被刷新的。

    進入了2020年下半年,科創板的造富狂歡還在持續。同花順iFinD統計顯示,截至7月21日,科創板上市公司首日平均漲幅約163%,而在2019年的三季度和四季度,這一數字僅為155.72%和78.8%。

    巨量的資金進場,漲幅達十倍的上市公司不斷誕生,市值也隨之飆升,千億市值公司已經不再是稀有物種。

    在科創板,未盈利、營收少的公司也能上市,注冊制的包容性,為科技企業打開了快速通道。

    三達膜董事長蘭偉光曾對媒體說,“2019年3月1號,科創板上市細則出臺,我認真讀了一遍后喃喃自語,這不正是為我們這些科創人量身定制的嗎?”而兩年前,三達膜曾沖刺主板上市被否。

    科技變為財富的故事反復上演,造富效應在吸引著越來越多的企業,但科創板的包容也有尺度,恒安嘉新在注冊后被否,利元亨、世紀空間等在過會后被終止注冊,還有不少公司在上會后未通過。

    不過,一只巨型“螞蟻”已經在排隊等待。

    作為阿里系的一員,螞蟻集團的估值已經達到約9700億元人民幣,而它已經正式宣布要在科創板尋求上市。 一大波螞蟻集團的員工將獲得財富自由。

    更應該舉起香檳慶祝的是,科創板在開市一周年之際,迎來了第一個萬億元市值的公司。

    繼新三板后,科創板又懷揣了成為“中國的納斯達克”的夢想,但質疑也在不斷產生:市值規模不大的科創板,估值卻遠超正常水平;不少科創板上市企業遠遠未到達盈利的水平,業績支撐不起市值;不少投資者看重短期利益,缺少長期價值投資者等。

    除此之外,7月22日開啟首批限售股解禁,也考驗著科創板的抗壓能力,而這波解禁起碼還將持續到今年下半年。

    科創板的故事是瘋狂的,但也充滿了希望。創業板已過10年,新三板也有5年歷史,科創板作為后來者,能搶先孕育出更多高成長性的優質公司、成為“中國的納斯達克”嗎?

    1、開盤就暴漲,千億市值不是夢

    “聽說剛剛螞蟻整層樓歡呼,是財富自由的聲音。”互聯網人熱鬧地轉發著上了熱搜的段子。

    而比段子更真實是,7月20日,位于杭州的螞蟻集團大樓,馬云到來,而后與螞蟻團隊拍照合影,這一頗具儀式感的瞬間,給螞蟻集團A+H同步上市的爆炸性消息增添了一絲真實感。

    這一天,螞蟻集團宣布同時在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和香港聯合交易所有限公司主板尋求上市。

    對于科創板而言,一個萬億元市值的公司的加入,無疑是個重大事件。目前螞蟻已完成三輪融資,包括首輪融資的18.5億美元、B輪融資的45億美元、C輪融資的140億美元,整體估值已經超過1500億美元, 折合人民幣約9700億元。

    反觀科創板總市值約3萬億,其所在的A股在經歷近期的暴漲后,上市企業總市值也僅有73.9萬億元。科創板是否能接得住這只巨型“螞蟻”,反而變成外界所擔憂的問題。

    把擔憂先放一放,開市一周年的科創板,經歷了不破不立的自我重構,最終迎來了高光時刻,諸多新紀錄隨著一個個科技企業的上市而產生,無論是企業還是股民,都開始重新審視起科創板。

    比螞蟻更早刷新紀錄的是,中國半導體行業龍頭中芯國際。

    中芯國際上市,從6月1日提交申請并獲得受理,到6月19日成功過會,用18天的時間,走完了以往長達一兩年的上市流程。

    A股IPO最快之后,是募資規模之最。從科創板上市交易第一天的情況來看,中芯國際募集資金達532億元,是A股近十年來募資額最大的公司。

    中芯國際上市首日收漲202%,總市值超5900億,而此前的市場估值為2029億元人民幣。

    之后上市的AI芯片企業寒武紀同樣備受矚目,其在登陸科創板首日,股價上漲288%至250元,之后一度飆升至295元/股,市值過千億。

    截至2020年7月21日收盤,根據上海證券交易所披露的科創板股票流通市值排名前十名,目前市值過千億的上市公司一共六家,分別系中芯國際、金山辦公、中微公司、瀾起科技、滬硅產業以及寒武紀。

    這樣的瘋狂景象已經持續已久。其實從2019年科創板開盤,半導體股便一片暴漲,市值一路上升,而在2019年以前,國內沒有任何半導體公司能進入千億市值俱樂部。

    隨著美國對華為的封鎖升級、國內芯片替代的緊迫,直到今年,芯片股一直起起伏伏。

    科創板的漲幅并不僅僅出現在芯片股上,資本神話也在通信、航空等各個領域的上市企業身上上演。

    在科創板,不斷有新的企業上市,他們也不斷地打破暴漲的速度。7月7日,主營骨科手術機器人的天智航上市,首日上漲614.29%。

    7月9日,“量子通信第一股”國盾量子在科創板上市,上市首日盤中漲幅超過1000%,達到了一天漲十倍的可怕速度,而投資者中一簽最高可賺18.14萬元。

    包括國盾量子在內,以上市以來的最高股價相對于發行價的漲幅來看,科創板共誕生過5只十倍股,還有滬硅產業、安集科技、東方生物和天智航。

    2、7位百億富豪誕生了

    隨著一個個科技企業的市值朝著千億突進,科創板的“造富”榜單也相繼出爐。

    數個百億富豪已經誕生。據格隆匯整理,截止7月21日,已經有7位企業實控人登頂科創板百億富豪,按順序排列,分別是寒武紀、華熙生物、金山辦公、神州細胞、財富趨勢、華興源創、君實生物的實控人。

    科創板的首富,多少有些讓人意外,并非在市值位于前列的中芯國際和金山辦公,而是誕生在上市不久的寒武紀,為其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董事長陳天石。

    招股書披露,陳天石持有寒武紀約1.2億股股份,持股比例高達33.19%。

    按照目前1129.08億的總市值,陳天石個人財富達到374億元,穩坐科創板首富的位置。

    陳天石的履歷也引發了不少關注,雖然身家豐厚,但他今年才35歲,16歲就讀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少年班,25歲進入中國科學院計算技術研究所,31歲研發出首款人工智能芯片,2016年創立了寒武紀,4年之后就帶領公司在科創板上市。

    首富之下,華熙生物的趙燕位列第二,她的故事發生在醫美領域,做的是玻尿酸生意。

    1992年,趙燕北上創立了華熙集團,她精于投資,先后參股和投資了紅塔創新投資、第一創業證券、錦州銀行等一大批企業,獲得了豐厚的收益。2001年,趙燕看到了醫美行業的機會,以50%的股權入主山東福瑞達生物化工,而后將其更名為華熙福瑞達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經歷了多年的發展,華熙生物才成為全球最大的玻尿酸生產研發企業。而趙燕的身家也隨之不斷提升。在寒武紀上市前,今年2月,趙燕曾以244.94億元持股市值成為科創板首富,不過,幾個月過去,首富已經易主。

    緊隨趙燕其后的雷軍,也是這場造富盛宴的主角。

    雷軍投資的公司已經有7家企業正式登陸科創板交易,包括金山辦公、勢頭科技、樂鑫科技、芯源微電子等,其中有6家企業的股價已經超過百元。另外,創鑫激光、九號智能機器人兩家企業已經成功過會,也將登陸科創板。

    7月23日,金山辦公的總市值已經達到1824.96億元,位列科創板市值第二,僅次于中芯國際。

    想要坐到首富的位置,不僅需要巨無霸市值的支撐,也需要實控人持股比例支撐。目前寒武紀陳天石登頂,但隨著科創板上市公司的不斷涌現,想要保住位置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對于這些百億富豪們而言,成功上市值得慶賀,但壓力也隨之而來,企業的硬實力才是支撐市值的根本。

    3、巨量解禁之壓

    在瘋狂的飄紅之中,列車也偶有減速的趨勢。尤其在7月14日,科創板一改上漲趨勢,成為A股下跌的重災區,38只科創板個股跌幅超10%。

    從開市到如今,不少企業也在上市后破發。2019年11月6日,科創板出現首只破發的股票昊海生科。今年以來,破發不再頻繁上演,但XD金田銅、安寧股份、奧普家居等股票還是在上市后出現了長達5到10天不等的破發。

    在科創板的炒新熱潮下,表現出過高估值的新股,也存在破發的隱患。這源于科創板注冊制改革,交易制度上的漲跌幅限制更加寬松,給了二級市場博弈的空間。

    為了降低破發風險,2019年4月上交所頒布了《上海證券交易所科創板股票發行與承銷業務指引》,在戰略配售和跟投的相關要求上做出了具體明確。

    而當下,首批限售股解禁,也正在考驗著迎來開市一周年的科創板。

    7月22日,部分鎖定期為一年的首批科創板股份解禁,解禁數額高達1800億。此前,曾有私募排排網對此進行調查,結果是76.35%的私募認為當下市場資金面足以應對科創板解禁的沖擊,此輪科創板解禁并不會改變A股牛市的大趨勢。

    解禁首日,140只科創板個股中有77只下跌,62只上漲,下跌個股數量略有增加。天宜上佳、艾迪藥業等跌逾6%。

    但從整體而言,科創板確實扛住了壓力,上市公司們風口正盛。據上海證券交易所數據,截至7月22日,科創板共有140家上市公司,總市值為27965.45億元,總流通市值6786.18億元,平均市盈率100.44倍。

    市盈率,即股票價格除以每股盈利的比率,常用來判斷股票是否被高估或輕視。高于其他版塊的平均市盈率,宣告了科創板依然是A股最值得參與的版塊。

    就在今天,上證科創板50成份指數正式啟動,這是反映科創板證券價格表現的首條指數,昨天18時,上交所官網首次披露科創50指數歷史行情走勢圖。

    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科創50指數為解禁承擔了部分壓力。華寶基金副總經理李慧勇曾對證券時報表示,科創50指數及時推出,一方面讓市場投資者有了更多選擇,同時也為指數型投資產品提供了出色的跟蹤標的。同時,科創50指數的樣本公司也獲得了更明確“背書”。

    銀河證券則認為,科創50指數推出,有望加速科創板投資去散戶、機構化進程,由于處于科技新基建風口之下,整體較高的研發投入以及募投項目帶來的高成長預期,疊加高流動性溢價,科創板享受較高估值可能會成為常態。

    未來,解禁高峰還將持續。2020年下半年,科創板預計共有5024.6億元市值的限售股在下半年陸續解禁,其中94.4%均為首發原股東限售股份。對于科創板而言,壓力還沒有完全消失。

    4、潛力之外,也有泡沫

    科創板的潛力無限,想象空間遼闊,也給了大批苦于尋找資本的硬科技公司提供了新的平臺和機遇。

    但問題在于,市值規模不大的科創板,估值水平等各項數據都超出了預期,比如平均市盈率就遠遠超過了正常數值,這也意味著風險的增加。

    平安創投CEO張江曾在接受創業邦采訪時提到,“科創板剛開板時,我曾擔心市場過熱。現在,就市值和帶來的資本效應來看,確實超出當初預期。目前來看,破發的太少。”

    科創板上市公司還能持續上漲嗎?他們估值是否被高估?上市成績表現最好的寒武紀和中芯國際,也最受爭議。

    在科創板一戰成名之前,很多人也許并沒有聽說過寒武紀這家公司。寒武紀的中科院背景是其被看好的一大原因。這家科技公司成立于2016年3月,致力開發針對AI應用的專用芯片,以加速圖像識別、自然語言處理等應用。

    四年前,陳天石和中科院共同成立了寒武紀,注冊資本90萬元,其中陳天石出資63萬元,占股70%,中科院計算所占股30%。

    第二十一屆高交會現場,圖源寒武紀科技微信公眾號

    受到資本熱捧的同時,寒武紀也被認為存在巨大的市值泡沫。此前寒武紀絕大部分收入都來自華為,自華為轉為自研后,加之疫情影響,寒武紀的營收和凈虧損都出現了下滑,業績慘淡。

    2019年,寒武紀的主要營收是由珠海市橫琴新區管理委員會商務局、中科曙光等政府機構的訂單支撐,這被認為在客戶結構上存在風險。

    寒武紀的2019年營收僅為4.4億元,對于超過千億元的天價市值,寒武紀的業務規模似乎還不足以撐起來。

    但資本市場依然青睞它,截至7月23日收盤,寒武紀股價再漲2.55%,股價突破280元,市值達1126億元。

    相比寒武紀,中芯國際身上有業績、行業地位等諸多光環支撐。其成立于2000年、由被稱之為“中國半導體之父”的張汝京創辦,是中國大陸惟一能夠提供14納米工藝的芯片代工廠。

    唯一的問題是,與臺積電、聯華電子的市盈率相比,中芯國際超出的不僅僅是一點點。2029億元的估值約為臺積電的十分之一,但市場占有率卻遠不到臺積電的十分之一,14nm工藝技術方面也落后了臺積電10nm和7nm兩個階段,其中相差至少四年時間。不少業內人士預警,中芯國際的市場定價已經到了云端。

    中芯國際在科創板的市值也比港股高了不少,截止發稿,港股股價27.2港元,總市值2019.34億港元。

    不過,對目前市值的質疑,不妨礙市場對中芯國際潛力的看好。究其原因,中芯國際是國內晶圓龍頭,而在貿易摩擦的背景下,它被寄予了芯片國產化的重任。

    中芯國際此次科創板IPO,半導體界的“國家隊”紛紛出面支持也可以佐證。其本次發行初始戰略配售的股票數量為 84,281.00 萬股,初始認購金額為231.44億元。

    29名參與了配售的戰略投資者中,國家大基金二期和新加坡政府投資公司認購在30億元以上,分別為35.18億元、33.17億元。中國信息通信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國新投資有限公司、中國國有企業結構調整基金股份有限公司、青島聚源芯星股權投資合伙企業、中國保險投資基金均認購10億元以上。

    直到今年,美國科技摩擦還在加劇,市場情緒也受到影響,中芯國際趕上了上市的好時機,但未來其發展至關重要。如果能利用好科創板這一融資平臺,加大力度投入研發,追趕臺積電等玩家,提升市場份額,中芯國際將證明自己值得更高的市值。

    截止7月23日收盤,中芯國際股價報78.78元,總市值為5848.65億元,相比掛牌首日的6279億元,略有下降。

    可以預見,未來半年,科創板的熱度、關注度都不會輕易降低。但科創板的目光遠大,直奔“中國的納斯達克”王座而去。

    “科創板就是要建成中國版的納斯達克,這里將來會出現類似于微軟形態的企業。”上海股權托管交易中心黨委書記、總經理張云峰曾不只一次提到對科創板的期待。

    對于科創板,有追捧也有質疑,有顛覆論也有泡沫論,但現在任何斷論都言之過早。一場浪潮才剛剛開始,時間最終會證明一切。【責任編輯/李小可】

    來源:連線insight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特別報道】科創板IPO大狂歡:市值飆升,財富自由聲音響徹云霄
    【科創板】專利無效狙擊科創板IPO!極米科技披露的16件發明全被光峰科技提無效
    【創業板】重大信號:新股上市首日破發
    打新的懵了:最慘跌20% 有新股上市首日破發 多只腰斬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