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人民網再批自媒體亂象:讓“沒底線”的謠言無法蠱惑人心

    不久前,一條“伊利股份董事長潘剛被帶走協助調查”的謠言,從微信公眾號“光祥財經”發出后,在各網站和社交媒體上大量傳播,讓與伊利公司相關的奶農、上下游合作商、企業員工以及資本市場投資者感到恐慌。10月24日上午,經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回民區人民法院第一法庭公開宣判,兩位造謠的自媒體作者分別獲刑。

    這一案例,還只是自媒體淪為“謠言集散地”“謠言放大器”的滄海一粟。清博研究院的《造假風暴和大數據異常分析報告》顯示,2016年抽檢的近萬個疑似造假賬號中,自媒體占比近88%,尤其是營銷、公關類公眾號成為重災區。而今年以來,從“企業家被抓”“企業家子女表白”之類的惡意中傷,到“明星出軌”“明星懷孕”之類的無中生有,再到涉機構改革、涉軍涉警謠言興風作浪,對當事方造成極大困擾,在社會上產生惡劣影響。

    謠言四處傳播,假話蒙蔽人心,這是任何法治社會都難以接受的。或是誤導公眾認知,或是毒害網絡生態,或是消耗公權力形象,或是破壞市場秩序、傷害企業利益,無論什么形式的謠言,都極具社會危害。正因為這樣,包括自媒體在內的網絡參與者,都應當恪守不造謠、不信謠、不傳謠的底線,自覺做社會正能量的擁護者、支持者、奮斗者。

    謠言止于智者,人人都渴望得到事實真相。但許多時候,自媒體造謠傳謠費盡心機、用盡手段,就是為了讓謠言看上去“比真相還真”。有的靠聳人聽聞、見所未見的標題和內容吸引關注,比如“黑人留學生輪奸女學生”“國民素質排名世界倒數”;有的蹭公眾人物、時政新聞熱點,比如“王某某表白馬某某女兒”“明星趙某某懷孕”;還有的打友情關懷、健康提示牌,比如“全球43種燕麥片可能致癌”“某牛奶被檢出致癌物超標”。套路各有不同,但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騙取點擊量和關注度,繼而從中漁獲暴利。

    近年來,社會各方面辟謠機制建設不斷加強,嚴懲網絡謠言成為社會共識。與此同時也需看到,自媒體網絡謠言層出不窮,一波未平一波又起,造謠速度和數量甚至遠遠超過辟謠。為什么會呈現這樣的反差局面?我們看到,盡管許多造謠傳謠者因為誹謗、尋釁滋事等違法行為被懲處,但仍有大量自媒體運營者甘愿火中取栗鋌而走險。有調查表明,利用自媒體造謠傳謠已呈現公司化、產業化趨勢,生產、傳播環節明碼標價,“以謠生利”讓謠言屢禁難止。

    非重拳懲治不足以激濁揚清,非猛藥去疴不足以澄清視聽。自媒體不僅需要反“三俗”,更需“打假”“掃黑”。自媒體網絡謠言可能囂張一時,但終究難逃法網,難阻網信事業發展洪流。對那些僭越法律紅線、撕裂道德底線的自媒體造謠者,對那些散布謠言、侵權他人的網絡大V,對那些妄圖通過謠言詆毀競爭對手的不法經營者,對那些想借助謠言進行商業營銷、抬高自身名氣的人,都應當依法予以嚴懲。正如有論者所建議的,不妨像打擊假冒偽劣產品那樣,認真來一次滌蕩自媒體不正之風和不良言行的“新風行動”,讓“沒底線”的謠言無法蠱惑人心。

    今天,信息化為中華民族帶來了千載難逢的機遇,網絡生態是否天朗氣清,網絡空間是否安全可信,事關8億多中國網民的福祉。堅決抵制網絡謠言,嚴厲懲治造謠傳謠者,我們才能從網絡中收獲更多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責任編輯/林羽】

    (原標題:人民網再批自媒體亂象:讓“沒底線”的謠言無法蠱惑人心)

    來源:人民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特別報道】自媒體大潰敗
    自媒體亂象:低俗色情標題黨 傳謠洗稿買流量
    《焦點訪談》:6宗罪面前,自媒體不是法外之地!
    38億買981個公號交易黃了 瀚葉股份現在才知道不值?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