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FGO》救了B站的商業化,卻給上市埋下了一個暗雷


    B站和愛奇藝,就像一根藤上結出的兩顆完全不同的果實,各有各的美,各有各的苦,但相對而言B站的未來帶有更大的不確定性。

    3月17日,B站更新IPO招股書,將此前的4億美元融資變更為4.41億到5.25億美元之間,其中間值估值32億美元。把上市地點從原定的紐約證券交易所變更為納斯達克證券交易所,證券代碼為“BILI”

    這家脫胎于A站的彈幕視頻網站,毫無疑問的是已經在短短的幾年內成長為了國內的一家獨角獸,并且還是一個可以稱之為獨立性非常強的獨角獸,因為這家網站的用戶忠誠度是如此之高。

    但是對于B站而言,它的未來實際上存在著很大的不確定性,它各個業務面臨的競爭,它單一的營收結構等等都是問題,而最大的問題是《Fate/Grand Order》的“繼承人”在哪里?

    一、先天硬傷的VIP和廣告

    或許,B站是如此的羨慕著愛奇藝,畢竟B站一直為之努力,且小心翼翼如履薄冰式的廣告和VIP會員收入兩個業務上愛奇藝是如此的成功。

    根據愛奇藝招股書的數據顯示,在2017年愛奇藝的收入為173.784億元,其中會員付費用戶達到了5080萬(最新數字是6010萬),貢獻了65.36億元的營收。而在另外一項的傳統廣告業務上,愛奇藝的收入同樣喜人,約81億元,兩項業務分別占營收的比重37.6%、46.9%。

    對比之下,看上去同樣是以視頻為展現形態的B站在這方面則要寒蟬的多。數據顯示,2017年B站營收24.684億元,其中廣告業務營收不到1.6億元占營收比重6.5%,而在另外一項的付費會員收入上,財報根本沒有獨立顯示,被劃分到“其它”一項當中,占整個營收比重3%。

    實際上,一直以來,廣告都是視頻網站最主要的營收方式,而這幾年隨著內容付費的興起,其和付費會員一起構成了視頻網站的兩架馬車,另外一家視頻巨頭的騰訊在最近也宣布自身的付費會員數量達到了6300萬。

    而無論我們隊B站如何去定義,不變的是B站的選項當中必然有一個“視頻網站”的選項,因為B站的所有延伸實際上都是圍繞在視頻之上展開。

    因此,對于B站而言,廣告和付費會員也應該是重點的收入構成,但事實卻十分殘酷,而實際上B站也曾為之努力過,但收效甚微。

    2016年10月,B站上線付費會員制度“大會員”,但是這個模塊實際上更多的是象征意義,大會員除了可以享受1080P的畫質外,更多的權利并不突出,所以也可以解釋2017年B站會員收入慘淡的原因。

    2017年底,B站將“大會員體系”更進一步,宣布2018年1月番B站共獲29部正版授權,但其中的8部番劇將采用“付費先看”的模式。

    這種模式分為兩個模式,第一種大會員優先觀看,所有大會員可優先觀看新一集番劇,第二種非大會員的用戶,部分版權方同意單獨購買單部番劇,價格10元。

    但是這一模式目前來看受到了用戶廣泛的抵制,雖然有一批理智的用戶認為,B站這么做無可厚非,畢竟內容付費已經在內容平臺成為一種常態,而B戰的內容也不是免費的,“用愛發電”這樣的事情不存在于現實中。

    但理智的用戶畢竟是少數,更多的用戶認為B站在一家獨大后背離了“初心”,開始向用戶“揮舞著屠刀”和那些充滿“銅臭”的網站沒什么兩樣,即便這個“初心”好像B站從來沒有官方口徑宣傳過。

    而在另外一方面的廣告業務上同樣,B站遇到了很大的困境,在試水貼片廣告后,B站受到了用戶一致的抨擊,這一點倒真不是用戶的苛刻, 而是B站的確有過相關的承諾:bilibili購買的新番,永遠不加視頻貼片廣告。

    可以看到,無論是付費會員,還是廣告,B站的業務很難展開,而B站似乎也知道這一點,無論是去年年底的付費觀看政策,還是貼片廣告,我們發現B站都是用“迫不得已”來解釋。

    在宣布“付費先看”時,B站表示:從2014年來正版番劇均為無廣告免費觀看,但付費觀看目前在業界已經成為主流,多家版權商要求B站與其它的平臺保持一致,否則將不再與其合作。B站未來的每季新番在上線之前均會與版權方商定播放模式。

    而在貼片廣告商,B站CEO陳睿也在知乎表示:由于獲得番劇的不止B站一家,其他幾家向版權方試壓,以“商業公平”為由,要求B站必須加貼片廣告。

    然而無論如何,這所透露的是B站在商業化與情懷上一個不可調和的硬傷,與之相似的是豆瓣。

    二、FGO的影響力如何消除?

    然而,墻內開花墻外香,B站的商業化在游戲上取得了意想不到的突破。

    2017年,B站的營收相比2016年的5.233億元同比增長達到了371.7%,其中最大的貢獻就是來自于游戲上的突破,游戲業務營收從2016年的3.4億元猛升至了20.58億元,可以說B站的所有增長完全來自于游戲的增長。

    而游戲能夠如此快速的攀升,源自2016年10月代理發行的《Fate/Grand Order》上線。根據AppAnnie發布的2018年2月國內IOS收入排行版顯示,前10產品當中只有《Fate/Grand Order》一款非騰訊網易系產品。

    在接近一年半時間之后,這款產品的成績依舊如此突出,早已證明這款產品在市場上所取得的成功,而在B站的財報當中我們也可以看到這款產品帶來的影響力。

    根據B站的財報數據顯示,2016年Q3營收為1.36億元,環比增長37%,但到了Q4環比增長變為60%,而2017年Q1這個數字是95%。

    一款產品拉動一個公司的業績飆升,這樣的案例在游戲公司內不勝枚舉。但游戲公司的另外一個共性是在一款產品成功之后,往往會無以為繼,這樣的案例同樣比比皆是,甚至國內除了少數的如騰訊、網易等之外,盡皆如此。

    目前看來,B站也有這樣的征兆,根據財報,2017年Q4其營收環比增長僅為1%,幾乎完全停滯。這會成為B站上市的一個巨大的隱患,背后的意義在于,如果2018年B站找不到另外一款《Fate/Grand Order》,那么其業績停止增長已經是最好的結果,甚至可能會出現倒退。

    B站是否能夠復制《Fate/Grand Order》的成功將直接決定未來的商業走向。那么《Fate/Grand Order》是怎么成功的?

    按照B站COO李旎在一次大會上的分享,“先是它的動畫在B站上形成了特別深度的粉絲群體后,我們在中國大陸地區獨家代理了FGO的發行。”

    也就是說,B站是根據自身的平臺,對用戶進行一定的數據分析之后,再進行游戲上的探索。

    在《Fate/Grand Order》成功之后,B站在游戲業務上開始發力,相繼宣布代理多款二次元系手游,包括《碧藍航線》、《夢王國與沉睡的100王子》、《RMBY》、《BanG Dream》、《無法觸碰的心》、《夢之祭》、《東離劍游紀之生死一劍》、《A3!滿開劇團》、《一血萬杰》等已經上線或正在預約中的產品,另外還自研了《神代夢華譚》這款于2017年初上線的產品。

    然而無論是已經上線的產品,還是正在開放預約的產品,從數據量上比之《Fate/Grand Order》都不算出色,在開放預約的產品當中,目前預約量均在幾十萬量級,其中最高的《一血萬杰》為52萬預約量,最低的《夢之祭》更是只有4萬多,與之對比的是《Fate/Grand Order》開放預約首日便達到47.8萬,一個月內預約量170萬。

    而在上線的產品當中,截止2017年12月31日,招股書顯示B站經營著8款獨家代理手游,1款自主研發手游,但事實上只有一款《碧藍航線》表現雖還算不錯,卻依舊與《Fate/Grand Order》相差巨大。

    財報顯示,B站的手游收入當中《Fate/Grand Order》占比為71.8%,《碧藍航線》為12.7%,其余所有產品相加為15.5%。

    營收單一,這是B站所要面臨的巨大問題,一旦《Fate/Grand Order》這款手游倒退,將影響整個B站的收入,而現在已經有了這樣的征兆,除了環比僅增長1%的收入外,其2017Q4手游付費用戶從Q3的74.3萬萬人滑落到64.4萬人。

    《Fate/Grand Order》的收入表現再怎么突出,它也已經是一款上線一年半的產品,這對于生命周期普遍較短的手游而言已經很意外,但下滑是必不可免。

    而且需要注意的是,這款產品還不是B站的自研,僅僅是代理發行,這意味著在版權上有著巨大的不確定性因素,版權方隨時可能會更換代理方,或者在續作上不考慮與B站合作。

    也就是說,盡管相對于一般的游戲廠商來說,B站有著自己的優勢,比如平臺優勢,垂直且忠誠度頗高的二次元人群,用戶數據的分析能力等等,但是這依舊難以保證B站可以一定找到《Fate/Grand Order》的替代品,因為游戲產品一直以來眾多廠商都擺脫不了的就是其強大的偶然性概率,B站也是如此,9款產品只有一款大成,一款小成的事實是回避不了的。

    這也是B站在上市時一定會面對的疑問,如何改變《Fate/Grand Order》左右業績的影響力?弄不好,就會面臨破發的風險。

    三、直播業務只是輔助?

    除了在游戲業務上進行意想不到的突破之外,2017年的B站的另外一項業務直播方面也小有所成,收入達到了1.76億元對比2016年同比增長121%。

    B站的直播業務看上去風生水起,但是一個赤裸裸的事實是,B站留不住主播,大主播往往會選擇跳槽,從少寒到納豆,再到404,僅去年一年,B站就出走了三位頂級主播,這還只是筆者所關注的。

    實際上跳槽在直播產業并不新鮮,新鮮的是B站只有出沒有進,B站在直播行業內也獲得了一個不雅的稱號“新手村”。

    關于B站為何留不住主播,一方面是B站對于直播和視頻兩個板塊的重視程度完全不同,在B站視頻的UP主才是真正的網紅,直播只能算是附帶的產物,不受重視。

    除此之外,在對于一個大主播的薪資方面,B站給出的價碼相對于一些競爭對手,著實有點寒磣,之前主播404跳槽虎牙時,微博曾表示,B站給他的薪資是1個月1萬元,外加禮物提成,這對比其他直播平臺的出手是在有點難看。

    當然,如果禮物提成可以穩定且可觀,或許主播們也不會都想著跳槽,但可惜的是超低的簽約金背后,禮物提成相比于其他平臺的同等量級主播而言同樣并不出色,原因來自于B站觀看直播的用戶并不屬于高凈值人群,否則也很難理解對于“付費觀看”這個模式的抵觸。

    在B站的用戶當中,1990-2009這個年齡段占比達到了81.7%,這個群體要么是事業剛剛有所小成,要么是剛踏出校園,有的還在校園,整體而言在對于主播的打賞支出上捉襟見肘是正常情況。

    實際上說到底,對于直播來說,B站到底是怎么看的才是最關鍵的,從目前的發展態勢來看,直播只是B站完善自身社區生態的一個輔助工具,其所投入的資源和精力必然是有限的。另外,再加上強大的競爭對手的存在,B站在直播業務上能夠走多遠實在不好說。

    在B站招股書的三個業務當中,占比83.4%的游戲、7.1%的直播、6.5%的廣告,可以肯定的是,至少在未來2年內,B站的商業化依舊要看游戲方面運作的成功與否,這將直接導致未來B站在資本市場的起伏,但是《Fate/Grand Order》的起點似乎太高了一點,想要再找一款難度實在太大。

    當然,除此之外,實際上B站還有著眾多的問題,比如部分視頻內容的版權問題,再比如雖然B站是一個社區生態,但幾乎每一個板塊都有這強大的競爭對手,視頻、游戲、直播等等,在這個對二次元用戶或者說年輕用戶越來越重視的互聯網世界,原本可以劃到B站陣營的用戶逐漸被一點點的分流,另外在這個生態的。

    當然,我們并不能否認B站它巨大的價值,年輕一代或許現在不是消費的主力人群,但遲早會成長為這樣的人群,B站的未來是值得期待的,這個平臺的用戶忠誠度遠比一般的平臺要高出太多。

    依托于這個群體的成長,B站未來或許可以開拓更多方向的商業化思路,但是這個群體隨著年齡的增長是否還會留在B站,這才是B站要去思考的。【責任編輯/孟亮】

    (原標題:《FGO》救了B站的商業化,但也會成為上市的一個隱患)

    來源:創事記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FGO》救了B站的商業化,卻給上市埋下了一個暗雷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