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掉隊的戴爾和惠普如何追趕?失手移動化還有什么底牌?

    【IT時代周刊編者按】戴爾和惠普,作為PC時代的IT領軍企業,如今卻成為掉了隊的追隨者。2012年戴爾停止對智能手機開發,而惠普也于2010年底,關閉所有webos商店,兩家傳統PC廠商最終都徹底退出移動戰場,固守自己的PC領域,但是PC紅利大潮已經過去,連年萎縮的市場,留給戴爾和惠普的還有什么?他們失手移動化還能有什么底牌?


    若不是被邀請去參加戴爾的發布會,我差點忘記了這個公司的存在。自去年退市之后,戴爾真正實現了從public到private的“轉型”,按照創始人邁克爾戴爾的話說:戴爾現在是全球最大的創業公司。但從發布的產品來看,戴爾離再一次的爆發還有很長一段時間。

    也就在昨天,惠普發布2014年第三季度財報,財報顯示,惠普第三財季凈營收為276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272億美元增長1%;凈利潤為10億美元,比去年同期的14億美元下滑29%。但這份出乎華爾街分析師預期的財報還是沒讓投資人感到興奮,當天,惠普股價下跌了1.01%。

    戴爾和惠普,這兩個PC時代的IT領軍企業,如今卻處在被人遺忘的邊緣,這之間不過十多年的光景。彼時,戴爾以27.1%的投資回報率成為當年股市Scoreborad第一位,而在中國,戴爾位列第三大PC生產商;彼時的惠普僅第一季度利潤就達到107%的增長,稱雄服務器市場和PC市場。

    失手移動化

    托爾斯泰說: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戴爾以直銷的商業模式起家,長期以來忽視研發投入,盡管業界戲稱它為“小IBM”,但與藍色巨人每一次的華麗轉身相比,戴爾的反應明顯慢半拍。當年勸說喬布斯讓蘋果退市的邁克爾戴爾錯過了老友喬布斯2007年的宣言,而當他意識到PC紅利結束的時候,為時已晚。

    2009年戴爾開始謀劃自己的移動化戰略,但三年時間幾乎沒有一款像樣的產品。2012年12月,戴爾宣布停止智能手機開發。

    而惠普本來很有希望成為移動化產品的領先者,但一系列管理混亂以及戰略決策失誤使得他們失去了兩年的寶貴時光。

    2010年惠普以12億美元的價格收購Palm公司WebOS,準備借力webos發力移動。2011年2月,惠普發布了基于WebOS的平板電腦TouchPad以及Veer和Pre 3智能手機。然而僅僅半年后,便停止了對Web OS的系統支持,年底,關閉所有webos商店。

    至此,兩家傳統PC廠商徹底退出移動戰場,固守自己的PC領域。自2004年之后雖然走著不同的路,但如今卻都面臨著同樣痛苦的境遇。轉型還是不轉型,這的確是個問題。

    盤點手中的底牌

    邁克爾戴爾絕對是個商業天才,但很遺憾卻不是技術精英。他治下的戴爾公司,有著至今仍被MBA課堂討論的經典案例,但成業商業模式、敗也商業模式。當PC浪潮過去,留給戴爾的卻是一個退市的結局。

    從戴爾目前的產品線來看,PC依然是其硬件的主要增長點,深化與英特爾的合作關系,繼續打造更具性價比的PC產品。但戴爾的核心業務已經轉移到企業級市場,以服務器市場為例,戴爾一直穩居全球X86市場前三甲,在中國市場則長期位列第一。而且在存儲、工作站等設備上,戴爾都有一定的市場份額。

    硬件之外,戴爾也在逐步構建自己的軟性競爭力。正如前文所言,由于研發能力的欠缺,戴爾在軟件領域只能通過收購來充實自己的產品線。退市之前,戴爾表示其軟件規模可達15億美元,但這在退市時244億美元的公司總價值中的比重還很低,退市之后由于沒有財報數字,外界更難知曉其成績如何。

    比如前幾年的熱鬧,惠普管理層在過去一年很平靜。臨危受命的惠特曼成功遏制了惠普“自由落體”的股價,但長期以來,惠普高層的混亂隨時都是一顆定時炸彈,這一成為惠普未來發展的潛在危險。

    惠普的第三季度財報盡管展現了其不俗的收入能力,但若細心查看各個集團的收入增長不難發現,兩大核心業務——打印機、PC的收入非常驚喜的兩位數增長成為主要原因,但從行業的大趨勢來看,PC不景氣已成事實,打印機又是一個增長相對緩慢的市場,綜合來看,硬件已經很難支撐惠普的發展。

    那新的領域呢?惠普以Helion為其云計算品牌,整合一系列的云端產品和服務,并且未來兩年,還要投資10億美元用于云計算的發展。但在一個已是紅海的云計算戰場上,惠普的Helion品牌又如何與亞馬遜、IBM、微軟競爭?這些都值得我們繼續關注,現在來看,惠普的云戰略并沒有太多新意。

    以克里斯坦森的“路徑依賴”理論來總結戴爾與惠普如今的境遇并不為過,兩家企業似乎在每個時間點上都在正確的做事,以PC起家并達到頂峰,移動化起步時發力,出現問題時果斷止血放棄、云計算興起后果斷入駐……但所做的這些,都只是追隨者而已,而且,他們早已掉隊已久,如果沒有站在行業前沿的創新,追趕之路必將無比艱辛。

    【IT時代周刊編后】移動化未來一定是大勢所趨,甚至有言論認為,移動終端將取代PC,雖然這樣的言論有些偏激,但不可否認的是,我們已經在向移動時代邁進,可是戴爾和惠普這些昔日的巨頭,卻反其道逆向而行,如果再這樣固步自封,不要說追趕道路是無比艱辛,恐怕日后只會越落越遠!【責任編輯/鄭希】

    作者趙賽坡,微信公眾號:“機器之心”。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掉隊的戴爾和惠普如何追趕?失手移動化還有什么底牌?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