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上市兩年市值漲幅超過30倍,“妖股”唯品會如何持續?

    【IT時代周刊編者按】作為中概股中的一朵“奇葩”,唯品會從流血上市到最后變身“妖股”的變化,直接閃瞎投資者的眼。雖然很多人在探討它成功的原因,也有不少平臺模仿它的名品特賣閃購模式,但是目前仍沒有哪家電商公司能真正在服裝特賣上超越它。不過,現在沒有不代表以后沒有,隨著當當和京東加速進軍服裝市場,唯品會的優勢也逐漸變得越來越不明顯,想要持續保持股價的高增長,對標亞馬遜,唯品會的下一步該如何去做,本文作者就這個問題做出了探討。

    上周,唯品會發布了其2014Q2財報,報告顯示,唯品會在2014Q2中總凈營收為8.294億美元,同比增長136.1%;凈利潤為2640萬美元,同比增長192.1%。

    對于這一只上市兩年多漲幅已超30倍的“妖股”,這種情況下,投資者愿意相信其是國內可能會在電商行業內獲取相對優勢地位的公司。

    但如今,體量愈發龐大的唯品會,已經被行業所重視。無論是身后的當當聚美,還是身前的阿里京東,都逐步在模式及品類上進行著布局。

    隨著玩家的增多,唯品會建立的規則已經逐步在發生變化。作為一個包銷渠道,如果只是泛泛的提供商品,平臺型電商完全可以更有效率地替代你。

    所以,唯品會在一定時間內會因為人口紅利與高毛利率賺到錢,但當未來行業需要精細化操作時,唯品會的勢頭應該怎樣持續下去,也許可以從現在的布局中看出一些端倪。

    一切為了擴張?

    唯品會的商業模式一直都很清晰:品牌方有庫存我幫你一站式銷掉,我用五天一波的饑餓營銷讓顧客不斷光顧和沖動性購買,買手團隊與數據支撐負責選款,主要針對二三線城市客戶的以二三線品牌為主的快速迭代上新。

    特賣的商業模式已被證明成功,但如今的唯品會面臨的是必須擴張的壓力與一灘渾水的市場。

    唯品會在年初曾經表示,其在一定時間內會持續深耕現有特賣模式,僅限于在非核心標品類逐步試水第三方平臺,同時拒絕自有品牌,做好代銷代運營模式。

    這也就意味著在行業高速發展的這段時期,唯品會需要在維持高毛利率,持續盈利的同時,還要保持足夠高的增長速度。這聽起來并不容易。

    電商要想生存壯大,無論從用戶體驗還是規模效應上來看,最重要的環節在于倉儲物流。相較于其他的電商公司,特賣模式需要商品的入庫和出庫非常快,唯品會理論上每五天倉庫里的貨大概要100%地周轉一次。有效率并且低成本地來完成這個過程并且擁有較高的倉庫管理水平,物流體系是其核心競爭力之一。

    但在倉儲這種需要持續不斷投入的方面來看,比起已經建立了成本優勢的京東,唯品會還差的太多。因此持續發力于倉儲領域,降低履約費用所占比例是維持唯品會盈利的重要手段。

    僅有這些一定不夠,如果不能維持唯品會現有的高增長率,它將失去了有效競爭的能力。刨除人口紅利帶來的利好,唯品會需要從移動端與品類擴展上發力。

    特賣模式天然適合移動端,在Q2,唯品會的手機端GMV占比46%,7月份超過50%。他們把當年用在PC端搜索、網址導航和關鍵詞上的營銷手段重新拿到了微信和分發渠道上。

    同時從市場環境來看,京東等多家B2C公司已經逐步發力于非標商品,一旦唯品會的議價能力降低,經銷商被逐步瓜分,毛利率方面的優勢減低,最終能夠支持唯品會價值提升的,更多的是品類上的擴張。

    所以我們可以看到,唯品會現在以服裝鞋帽為出發點,貼女性電商標簽,以“特賣”為核心模式,選擇行業毛利率高、庫存周轉快的品類,通過內部或外部力量進行品類擴張,在拿到樂蜂的渠道業務后,Q2樂蜂及其自營化妝品業務GMV達到1.77億美元,坐二望一也證明了這種并購模式并非不可行。

    唯品會目前只有6個人在M&A團隊,對于未來的并購,標的公司的業務必須是和唯品會現在業務呈現互補,需要帶來實際價值。對于現金儲備相對較弱的唯品會,他們不做,也沒有時間做財務投資者。

    對標亞馬遜,還有那些可以玩的?

    拋去橫向一體化的品類擴張,唯品會頂破低毛利率的天花板還需要依靠另外幾方面的努力。

    電商都想學亞馬遜,B2C業務貢獻流量,其他業務貢獻盈利,但實際操作起來還是要根據自身情況來看。

    對于亞馬遜來說,背靠龐大的B2C客流,通過第三方平臺、企業云、廣告、物流等高毛利率服務獲取利潤正是所謂“羊毛出在豬身上”的一種體現。

    金融現在已經成為了大型電商企業的標配,其基本目的一定是為供應商提供服務,降低融資成本,完善生態圈。

    目前,唯品會已經拿到了小貸及保理牌照。同時正在申請支付牌照。除去增強供應商及用戶黏性,現金流產生的利息收入同樣十分重要。

    從企業云方面來看,AWS(Amazon Web Service)近幾年持續快速增加,在2013年已達30億美元左右,同比增長60%以上,遠高于亞馬遜整體業務21.9%的增速。

    而對標京東,其在2013年也推出了電商云平臺,目前主要工作是對云計算商業模式的討論,教育市場以及培養用戶使用習慣。

    唯品會在技術上的投入目前中規中矩,主要精力在于投資于整體IT系統來更好地支持未來增長,其團隊規模也將在今年擴充一倍左右。同時唯品會在美國開設了一個研發中心,除去提升用戶前端體驗之外,基于大數據的精準推薦也許可以使得未來用戶重復購買率更高。而在未來,企業云應用有可能成為金融之后的電商生態圈的又一標配。

    【IT時代周刊編后】雖然亞馬遜是中國電商發展的圭臬,但是比如唯品會這種特色的電商未必非要學習亞馬遜的模式。美國巨頭的發展固然會給本土企業的發展帶來啟示,但是探索屬于中國本土特色的電商模式才是唯品會和中國電商公司的方向,而實際上,唯品會的發展正是結合了中國特色的拓展。【責任編輯/馮敏】

    本文作者:劉錚,互聯網評論員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上市兩年市值漲幅超過30倍,“妖股”唯品會如何持續?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