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過度競爭下的ofo和摩拜:再次共同遭遇公關危機

    編者按近日,ofo與摩拜相繼被網友爆料內部有著嚴重的貪腐行為,盡管,ofo與摩拜分別發聲稱該爆料與事實嚴重不符,并進行了辟謠,一時間,共享單車似乎與貪腐掛上了鉤。有媒體聲稱,這件事情的本質或許是ofo與摩拜在公關方面發“黑稿”抹黑對方平臺的信譽。

    事件的起源是5月10日晚間,有媒體援引脈脈平臺上ofo員工言論,稱ofo區域經理存在貪腐,次日上午,摩拜高管同樣在報道中,被以轉載個人用戶在社交網絡上言論的形式被指貪腐。

    令人驚訝的是,上述新聞中大量引用社交平臺上的匿名信源,但給企業或負責人劃定的罪名直指“洗錢”“貪腐嚴重”。在Google上搜索“ofo、摩拜、貪腐”,截至5月11日相關新聞鏈接已經超過13000條。

    但目前,沒有任何證據表明上述來自“自媒體”、“行業媒體”的報道屬實。5月11日,ofo和摩拜對上述報道進行了辟謠,但一時間共享單車似乎和貪腐掛上了鉤。

    背負共享經濟光環,甚至被視為中國互聯網原創模式代表的共享單車,正被可能是子虛烏有的報道“污名化”,但其來源恰恰是行業本身。至少在臺面上,共享單車的玩家們對于“黑稿”的來源避而不談,抑或是在私底下告訴媒體:其受到了來自友商的攻訐。

    互斥對方高管或者管理體系存在問題,本質上是在抹黑對方平臺的信譽。盡管各自發表了否認聲明,但顯而易見,沒有任何一家共享單車企業能在這樣行業污名化的過程中獨善其身。

    但一家獨角獸規模公司CEO被莫名攻擊“洗錢”,這恐怕是在整個國內互聯網創業史上鮮見的一幅景象。

    不禁讓人想起,淘寶和eBay、騰訊和奇虎,以及伴隨著中國互聯網誕生以來數不勝數的競爭關系,同樣伴隨著不計其數的“黑稿”。不過,“黑稿從來都有,此前還沒上升到觸犯刑法的程度”。資深媒體觀察人士洪波告訴記者,從一個更長的時間維度來看,競爭對手之間互相抹黑正在走向“無下限”。

    ofo和摩拜之間是否有可能僅僅在公開場合更加互相友好一些?就在上個月,ofo曾效仿寶馬、奔馳間的慶生互動,向摩拜祝賀一周年生日。但最終雙方的互動成了,ofo標榜自己首創無樁共享單車,摩拜標榜自身的電子鎖、高品質。

    話說回來,共享單車燒錢大戰還能持續多久?縱觀近些年的網約車競賽、百團大戰,最終剩下的僅僅一家。本質而言,和早期競爭相比,共享單車本身正在成為一場越來越“輸不起”的戰爭。除了各自砸下的十余億美元資金,共享單車背后還站著巨頭們和各自投資的入口資源。

    在資本大規模投入周期內,共享單車自身商業模式的可持續性和健康度往往得不到考量,一旦停止投入,泡沫掩蓋下的問題也會逐漸顯現。例如在網約車補貼大戰中,各家平臺以培養用戶消費習慣的名義培養了諸多“偽需求”。

    “偽需求”原因本身來自于創業公司面向投資機構、希望做出更多訂單量以獲得后續投資的一種形式。對于共享單車而言,這一問題的拷問是“我們的城市是否需要如此多的共享單車”,以及對于號稱進入上百個城市的共享單車平臺而言,是否所有的地域都適合以自行車來作為短途交通解決方式?

    另一座仍待共享單車跨越的大山是盈利。截至目前,即便是滴滴這樣殺出重圍的O2O企業,在“盈利”這一問題下給出的回答仍難以真正讓人滿意。

    與此同時,較高的耗損率也成為共享單車在不久的將來實現盈利的阻礙:按照計劃,每輛共享單車應通過數月甚至上年的運營周期后,才能逐步實現盈利。除了不少單車在實現盈利之前即報廢,后續需要持續投入的運維成本同樣也是盈利的阻礙。

    在自身造血能力尚未完善的情況下,一位共享單車公司員工向記者感嘆,既然蛋糕還未做大,先不要急著互掐了。【責任編輯/李若純】

    (原標題:過度競爭下的共享單車:陷入互黑的公關戰)

    注:本文轉載自21世紀經濟報道,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刪除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過度競爭下的ofo和摩拜:再次共同遭遇公關危機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