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享電動車被上海市拒之門外,就注定了其命運的多舛。
日前,上海市交通委員會發布了《上海市規范發展共享自行車指導意見(試行)》公開征求意見,明確表示未來不會發展共享電動車。也就是說,共享電動車在北京被禁之后,又失去了上海這樣一個超級市場。這對于共享電動車行業來說,儼然已經走上了一條滿布荊棘的路。
痛失超級市場
根據上海發布的共享單車試行規范意見得知,截止2017年4月25日,在上海運營的共享單車企業共有8家,投放單車總量約為62萬輛(其中電動自行車約6萬輛),注冊用戶數約為766萬。這樣一種現象級的增長態勢,讓上海市的承載能力受到了不小的壓力,并在今年3月暫停了共享單車企業在市中心區域的單車投放。
除了對共享單車的規范意見,我們還可以看到,上海市交通委直截了當的對外公布,未來不考慮發展共享電動車。對于此前已經上路的6萬輛共享電動車,也會做出相應處理。
不僅是上海對共享電動車明確說了“不”,還有多個城市同樣對共享電動車表示“不歡迎”。今年1月開始,陸續有不同的共享電動車企業在北上深等城市投放共享電動車,有的像斑馬,有的像蜜蜂,但結果都是帥不過3秒,上線之后即被拿下。
今年1月在深圳上線的7號電單車,因違反了相關條例規定,僅1天就被深圳市交警局叫停,已經投放的400多輛電動車也被責令收回。交警部門表示,深圳90%的道路沒有非機動車道,不適合發展電單車。
2月中旬,50輛名叫“小蜜公共電動單車”的共享電動單車,悄悄地出現在北京市海淀區的街頭。但僅在兩天后,“小蜜”電動車的公司負責人就被海淀區交通支隊約談,要求其必須2月17日前將已經投放的電動車全部收回,否則將被交管部門清移。于是,“小蜜”按照交管部門的要求,撤回了市面上自家投放的電動車。
然而,總有些企業抵不住市場的誘惑,非要“頂風作案”。不同的是,這家企業更聰明一點,知道海淀區不讓投放,那就去朝陽區試試水。3月5日,距離“小蜜”被叫停不到20天,共享電動車“電斑馬”在朝陽區東三環到東五環之間投放了第一批共享電動車。
高時速、無押金、微信支付寶快捷支付等特性,吸引了不少群眾圍觀,也同樣引起了相關部門的注意。在上線后的第3天,公安部門就找到了“電斑馬”公司,告訴他不能任性上路。
幾乎同一時間,共享電動車在天津也玩了一次“快閃”。共享電動車“小鹿單車”在未獲得天津市公安局批準的情況下,做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只是,天津市公安局內部研討認為,共享電動車不能像共享單車那樣“一擁而上”,否則隱患巨大。3月28日,上線12天的小鹿單車就停止了用車服務,退出了天津市場。
無論是被叫停,還是主動退出,目前共享電動車在多個一線城市都面臨折戟的結局。能夠直接看到的是,共享電動車的發展絕不會像共享單車那樣簡單。尤其是痛失多個一線城市的超級市場,對于它們來說,無疑是一個噩耗。
命途注定多舛
很多共享電動車企業認為,共享單車的缺點,就是他們的機會。于是在共享單車方興未艾的階段,共享電動車也跟風強上。
但目前來看,多數城市的相關部門對共享電動車的態度都十分明確,絕不會讓共享電動車像共享單車一樣肆意發展。即便個別共享電動車企業打著“求監管”的旗號再次上路,也必須是在嚴格符合相關規定的前提下才免遭被驅逐的結局。而北京市共享單車《征求意見稿》中,還是面臨著不被認可的風險。
如此看來,共享電動車受到了很多條件的制約,或許就決定了它無法像共享單車一樣,注定要面對難于蜀道的命途。
1、安全因素
從上海市交通委的試行意見中,懂懂筆記讀取到拒絕發展共享電動車的核心理由就是安全,主要是基于城市交通安全和市民人身安全考慮。意見認為,由于共享電動車的產權不屬于個人,存在騎行對象不確定、不固定,車速較快,且騎行者對車輛技術性能熟悉程度不一,尤其是每一次使用后,缺少安全性能檢查和操作交接,一旦駕駛操作不當,存在較大的安全隱患,極易引發交通安全事故。
據上海市交警部門統計,僅上海市因電動車肇事的道路交通事故,2015年發生158起共96人死亡,2016年發生108起共95人死亡,電動車交通事故死亡率由2015年的60%上升至2016年的88%,事故死亡率呈現明顯的增長。另外,共享電動車的充電過程和露天停放,都對電池有很大的影響。所以,上海市不會考慮發展共享電動車。
2、政策因素
據懂懂筆記了解,我國自1999年10月1日起就發布了《電動自行車通用技術條件》,條例第5部分對電動車的技術有非常明確的要求,“電動自行車最高車速應不大于20km/h,且需要具備良好的腳踏騎行功能”。也就是說,想要上路的電動車必須將時速限定在20公里以內,并且必須配備腳踏板。以“電斑馬”為例,它的產品設計就不能滿足這兩項要求,最高時速達到了35km/h。
另外,條例要求電動車需向交管部門提交牌照申請,上牌方能上路。而此前在北京、深圳被叫停的共享電動車都沒有向交管部門提交上牌申請,而且車輛本書就不具備上牌條件。
我們可以看到,小牛電動車為了能夠順利上牌,就做了不少妥協,變得有點“不小牛”。“為上牌定制的好車”,這是小牛最新款U1誕生的理由,小牛把U1的車身體積、外形、時速等參數,都做出了調整,產品與普通電動車越來越像,沒有了N1和M1的鮮明特點。小牛的妥協,也證明了電動車上路的必要條件就是上牌。
3、成本因素
共享電動車的成本與共享單車不在同一個數量級上,一輛單車的成本,低如ofo早期單車的200-300元,高如摩拜的1500元左右。而一輛共享電動車的成本,因為增加了電機和電池而大大提高。據智東西文章介紹,租八戒的電動車成本為3060元,獵吧的電單車成本也有2000元左右。僅車輛成本,就是普通單車的數倍。如果遇到被損壞、被盜的情況,共享電動車企業的損失肯定不會像丟幾輛自行車那么輕松了。
從成本問題,進而可以延伸到盈利問題。共享單車的使用費雖然低,但大規模的投放使用頻率也會變高,這讓共享單車企業還有的賬可以算。共享電動車就不同了,本身成本高,這一點就決定了共享電動車無法做到大規模投放,那么使用頻率自然也不會很高,盈利就顯得有些吃力。
此外,共享電動車因為電池的充電、車身的保養等問題,需要比單車更精細的運維,必須配備專業的線下維護團隊和維修點,都會增加共享電動車企業的運營難度。而且,即便在共享電動車被多數一線城市叫停的情況下,依然有不少企業擠了進來,行業競爭也會隨之而來。
綜合來看,共享電動車因為受限因素太多,基本不可能復制共享單車的火爆。而且,現階段共享單車的熱潮仍在繼續,資本的眼睛都在緊盯著它們,不會輕易將目光移向各種條件都不明朗的共享電動車行業。創業者們需要注意的是,不是所有“共享”都能成為經濟。【責任編輯/楊雅倩】
注:本文轉載自鈦媒體,如有侵權,請聯系我們
來源:鈦媒體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