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特別策劃】最近有消息稱,繼小米之后,華為在今年上半年也將進軍PC市場,4月時會量產首款筆記本電腦產品。另有消息顯示,華為也已注冊MateBook的商標,“顯然會用在筆記本上”。此消息一出,立即在業界引起了強烈的反響,各種傳言、推論和分析不斷出現,IT時代網也收到了不少相關的稿件,為此,我們特意整理出代表正、反、中立三種不同意見的稿件,角度和解讀均大為不同,希望帶給讀者以啟示和思考。
從IDC的數據來看,自從聯想超越了惠普成為全球老大之后,聯想就不斷的擴大在這個市場上的優勢,甚至開始表現出一起絕塵的味道。隨著PC/筆記本市場的逐漸成熟,很多曾經的品牌已經淡出的市場爭奪。這時候的市場是有可能面臨二次洗牌的。一些從前并非是這個市場的玩家會開始陸續將目光轉移過來。
縱觀PC市場的主要的品牌,無不是有30年以上悠久歷史的公司。相比而言,他們成熟的操作思路和全球化的供應鏈是PC市場的主要競爭力。如果作為一個新來者,華為的風格和積淀顯然比小米等公司,要更有說服力。如果說誰有能力攪局PC市場,華為一定完勝小米。【閱讀全文】
PC市場并非是一個無利可圖的行業,雖然出貨量持續走低,但每年仍然有3億臺左右的銷量,產值高達上千億美元。現實情況是,雖然智能手機可以隨時聯網并完成部分工作,但涉及到工作的部分,PC仍然處在難以替代的位置,如果想要進一步滲透到用戶日常的方方面面,PC仍然是不可繞過的一環。
不過,盡管華為研發實力雄厚,資金充分,但筆者仍然不看好華為進軍PC產業。華為的核心優勢在硬件研發,在硬件供應鏈十分透明的筆記本產業,軟件體驗才是競爭關鍵。
綜合來看,華為進軍PC產業形勢并不明朗,華為固然在硬件設備、芯片研發領域有很強的實力,但筆記本市場的核心競爭在軟件體驗,這并不是華為擅長的。【閱讀全文】
在筆者看來,華為在一定時間內并不會想著在PC市場分一杯羹,將其打造成另一個業務增長點。PC在現階段或許只是華為的幌子,本質是“喝湯”而非“吃肉”。
首先,華為有意樹立品牌的高端形象。一個積極的信號是,目前華為手機的主打旗艦仍是Mate系列,華為Mate系列的平板也銷量不錯,至少在蘋果、三星、華碩等品牌銷量持續拉低的情況下,華為卻在平板市場實現了高速增長。
推出針對高端商務市場的MateBook筆記本對Mate品牌的高端市場布局有著錦上添花的作用。相比于蘋果的一站式體驗,三星Galaxy系列的成功似乎更值得華為效仿。華為面向消費者的主營業務仍是手機和平板,通過筆記本產品的發布拉升品牌形象,進而提高手機和平板的品牌溢價,似乎比依靠PC盈利更有價值。
其次,PC和平板二合一的趨勢。單從銷量來看,華為已然成為平板市場的四強之一,和聯想的差距也在不斷縮小,但平板市場的衰弱已是大勢所趨。蘋果出人意料的發布了12英寸的iPad Pro,微軟Surface Book也是好評不斷,PC和平板的二合一已是大勢所趨。
和其他平板巨頭不同的是,華為在PC業務上的布局幾乎為零。從另一個層面說,華為急需一款PC產品進行供應鏈磨合、渠道開拓、人才培養和品牌積累,當然也是在技術上做一些鋪墊。不管PC的最終未來如何,華為都需要賭上一把,相同的是,小米也看到了這一點。
不管是小米還是華為,即便推出筆記本電腦產品,也很難在市場銷量上延續手機的輝煌,一切都是在鋪路罷了。【閱讀全文】【責任編輯/荊玉珍】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