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網銳觀察】消費IP,而不是創新或創造IP,成為手游領域發展到一定時刻必然爆發的頑疾。怎么解毒呢?曾經在端游和頁游時期分別中過IP毒的游戲行業,并非手足無措。
在2015年,從影視劇、音樂乃至廣義的體育和體育中的小眾門類電競,整個文化創意產業都傳染上了“IP綜合征”,并陷入極度狂熱的地步。而這一“病癥”最早的發作領域——手游產業,卻遭遇了大面積寒冬。
巨人網絡總裁紀學鋒的判斷是90%甚至到99%的游戲內容提供商沒法活過2015年。而樂動卓越CEO邢山虎的觀點更為激進,他認為兩年之內,現有的一萬多家游戲內容提供商最后存活率僅有0.04%。
都是IP惹的禍嗎?至少,IP+游戲=成功這個公式是絕對錯誤的。
近半數手游都有IP基因
IP(版權)從2013年下半年開始走俏,當時一部熱門網絡小說的授權價格僅約百萬元,如今最高已達5,000萬元。而最開始的買家,就是手游行業。
據泛娛樂數據服務商DataEye公布的2015年10月數據顯示,新上線移動網游使用IP的比例約48%。普遍IP化,儼然已經成為了手游行業的一個必備關鍵詞。而與2015年開始猛烈跟進IP的影視業公司主要關注網絡文學、在線視頻平臺紛紛收購體育賽事轉播權不同,游戲產業對IP的關注度,更多地集中在動漫之上。
游戲廠商之所以關注動漫IP,是因為這些動漫本身就有一定的用戶基礎,可以很快為游戲帶來穩定的用戶量,更重要的是,改編成本身就有動漫風格的游戲,會更加簡單。
根據《2014年度中國動漫產業發展報告》的數據顯示,2014年手機動漫游戲的市場規模達到230億元,較上一年度增長約一倍;2015、2016年將超過300億、400億元,如此巨大的衍生品市場,對目前急需用戶的手游產業而言極具誘惑。
與之伴隨的,則是第一波次對動漫資源,尤其是日本動漫授權的爭奪,隨后《航海王》《火影忍者》《圣斗士》《灌籃高手》等一大批國內玩家耳熟能詳的動漫作品被改編成手游。
隨著動漫IP的瓜分殆盡,更多的游戲公司開始將目光投放到需要進行再創作的網絡文學和熱門影視劇之上,最終,IP手游呈現出三大類來源:其一是,端游的頂級IP,《夢幻西游》《熱血傳奇》就屬于此類;其二是來自于影視劇,如《花千骨》《瑯琊榜》等;其三是小說、動漫,比如《火影忍者》《秦時明月》《名偵探柯南》均屬此列。
有IP的手游下載轉化率是無IP游戲的2.4倍,收入是無IP游戲的兩倍。IP在用戶引導初期具有不可估量的經濟價值?!斑@一業界共識,也極大地抬高了IP的市場需求量,更使得IP授權的價格翻了3倍不止?!睒I內人士指出:但是一旦你去掉IP的光環,比如說只看卡牌類游戲,你會發現,它們根本沒有本質的區別。更多的玩家玩游戲,只是因為他們需要找到一個情懷,或者用更通俗的話語來說,這就是粉絲經濟。
在這種狀態下,消費IP,而不是創新或創造IP,就成了手游領域發展到一定時刻必然爆發的頑疾。
游戲公司遭遇寒冬
此前,在政府大力扶持下,成都曾經號稱是“千游之城”,擁有1000家游戲公司,游戲創業成為風潮。但是產業鏈不牢固、人才相對缺乏和與游戲行業較為脫離的情況,讓成都的游戲公司倒閉情況嚴重。據成都媒體估算,目前活下來的游戲公司不到100家。而在北京,情況也好不到哪兒去。
導致這一狀況的一個根本原因是巨頭已經在手游領域形成了壟斷,據媒體報道,騰訊、網易兩家公司2015年第三季度手游收入之和超過88.4億,兩家公司的占比就超過了市場的60%。而國內整個前15的游戲大廠幾乎拿下了超過90%的移動游戲市場份額,暢銷榜前50的產品拿下了App Store游戲收入近80%。
擁有龐大資金池的巨頭們,恰恰是IP主要擁有者。如騰訊,早在2013年初拿下《火影忍者》《航海王》(海賊王)等11部集英社旗下的著名漫畫的授權,金庸作品的游戲版權也已被搜狐暢游和完美世界購得。這些舉措,恰恰掀起了第一輪的IP搶購風。
“但更重要的是,因為搶奪IP,耗盡了大量創業型中小微手游公司的最后一滴可以流動的資金之血。”業內人士指出:“巨頭恰恰就是用這種資本游戲,塑造一個個IP神話,來引潛在的創業型公司入轂。讓他們把本來不多的資金,投放在購買IP上,而非進行創新研發。最終在IP紅海中一個個沉沒?!?/p>
這種陰謀論的論調是否成立,不得而知。但這一幕IP搶購風,卻實實在在地從手游一步步地刮向了影視、網絡音樂和在線視頻等諸多領域,而一個個用天價構筑起的IP壁壘,也讓眾多創業者為之卻步。
與此同時,在北京市新聞出版廣電局組織專家對2013年至2015年北京游戲出版物進行審讀過程中,專家發現,三國、西游等老牌IP數量正在下降,隨著游戲市場的日趨成熟,簡單套用三國、西游IP的時代已經過去。知名IP改編成為新趨勢,如《甄傳》等。
而這一趨勢,讓過去端游時代一部西游加一部三國就養活半數游戲公司的狀況發生了質變。也讓創業型游戲公司只能更多地選擇用購買IP的方式,來打開自己的生機。
向死而生的狀況下,必然導致大量公司的出局。而且擁有IP依然未必能活。
事實也是如此,如《灌籃高手》《圣斗士星矢》等系列均被改編為手游,但是這些經典火爆的作品在上架后,并未出現井噴式的下載量以及較高的排名,大量爆款游戲,反而不是源自IP。
大量IP,其實只是被囤著,用來提高估值或者遏制對手。這一幕恰恰在后續爆發IP熱的產業里均有體現。
如何解IP的毒
對于最早在手游中熱起來的日本動漫IP為何在玩家中不火,業內有一個觀點值得參考:日本的游戲玩家更注重游戲的操作性及文化內涵,具有極強自由度的游戲,將會被更多人所認可,而中國游戲研發的固有思路則是簡化游戲操作流程,而從PK、屬性等方面帶給玩家更多快感。
其實這一觀點,并不僅僅適用于日本動漫IP,也同樣適用于其他被改編為游戲的IP類型。對于國產游戲研發思路樂逗創始人陳湘宇曾埋怨為:“目前國內大部分用戶還處于休閑游戲狀態,用戶玩游戲不是沉浸在游戲劇情中,而是消磨時間?!?/p>
恰恰是這樣的思維,導致了國內手游企業對于IP的認知本身就有偏差。誠如漫威前主畫師Walter McDaniel所言:“真正的IP是可以永久存活的。中國目前的IP還不能叫做IP,只能叫品牌?!?/p>
一些改變也在孕育,如2015年春夏季在優酷土豆上播映的大熱網劇《仙劍客棧》,其本身脫胎于經典角色冒險單機游戲《仙劍奇俠傳》和同名經營類單機游戲《仙劍客棧》,并有早前大熱的《仙劍奇俠傳》連續劇為之背書,而順勢推出的手游版《仙劍客?!罚M管被不少仙劍迷紛紛吐槽,但亦有不少獨創的玩法,和網劇以及經典單機游戲相區別。
但這依然還只是對情懷的一種延續,至少,讓這個情懷不至于過于乏味。與之相類似的如《夢幻西游》《天龍八部》等手游,均采取類似的方式,以打破IP的毒咒。但如果能夠對情懷進行更深層次解讀呢?
至少,在2015年夏熱映的《大圣歸來》提供了這樣一個解藥,同樣是西游IP,在世界觀不變的核心之下,重新解構出一個新穎的故事,當年網易的西游系列客戶端網游之所以在眾多西游IP游戲中脫穎而出,并常青十余年,恰恰是走的此路,而國際知名游戲公司暴雪能夠橫跨單機、網游和手游讓玩家找尋各種不同風味的魔獸情懷,也恰恰得益于此。
別忘了,還有超級馬里奧,這個游戲IP的進化史和近百種不同風味的相關游戲,恰恰是IP游戲的大未來。更重要的是,它和魔獸一樣,都是自己原創的,而非買來的?!矩熑尉庉?荊玉珍】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