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T時代周刊深度觀察】英偉達CEO黃仁勛近日在接受CNET采訪時坦白:Nvidia要退出智能手機和平板電腦市場。這對其他手機廠商的或許沒什么大的影響,但是對在小米3移動版和小米平板中剛拋棄高通使用英偉達的小米而言,處境可能有些尷尬。
隨著移動芯片競爭的白熱化,越來越多發展不佳的移動芯片廠商選擇退出這個市場,這里面除了美國博通,還有意法愛立信和德州儀器等一串長長的公司。英偉達也是其中一員。
一直以來,小米都是以搭載英偉達的芯片獲得高跑分來博眼球,以換得手機體驗高性價比的名聲,但是現在英偉達退出,對小米的跑分可能會帶來影響,但這還不是最重要的。更為值得一提的是,小米和一直的合作伙伴高通的關系現在變得越來越緊張,這也是小米為什么前期都在小米手機上用高通芯片,現在卻改用英偉達的原因,畢竟小米拉英偉達增加與高通議價能力的意圖太過明顯。
現在英偉達退出了移動芯片業務,小米手機和平板電腦未來的選擇將會是誰?這里我們就需要先梳理下現在移動芯片領域的格局。
移動芯片市場格局
移動芯片市場現在基本是以ARM芯片架構為代表的高通和聯發科的天下,此外還有蘋果三星華為等手機廠商為代表的自主生產的移動芯片,再有就是以X86架構為代表的英特爾芯片。
對小米而言,這三個體系的芯片廠商中,基本上可以把手機廠商自主研發的芯片去掉了,因為小米跟這些手機芯片商合作的概率幾乎為零。蘋果雖然研發出64位移動處理器芯片A7,但是蘋果是自成一統的生態圈,這條路走不通。而對三星而言,雖然也給其他手機廠商提供芯片,但是在中國本土使用三星芯片的已經有小米的“死對頭”魅族,所以小米應該不會去觸這個霉頭。而華為的海輝芯片雖然是自家研發的,但是技術還不夠完善,況且華為自身有的機型還在使用高通的芯片。另外,小米跟英特爾合作的可能性就更小了。畢竟一直使用ARM架構的小米,應該不會在ARM架構比較完善的情況下去改變產品路線,使用X86架構的芯片。
所以小米接下來的硬件產品所使用的移動芯片還是從ARM架構的芯片廠商里選擇。但是小米到底選擇誰,還要看手機芯片商有沒有在競爭焦點略勝對方一籌。
對現代智能手機而言,應用處理器(CPU)只是芯片的重要部件之一,負責處理通用計算。而目前手機CPU的性能,已經遠遠滿足用戶的需要了,所以應用處理器目前不是各家廠商競爭的焦點。目前競爭的焦點在基帶芯片、整體體驗和整合度。而因為手機的連接屬性以及移動網絡制式的復雜性,基帶芯片成為移動芯片研發中最難攻克的部分,也成為手機芯片市場的關鍵因素。
基帶芯片的重要性也反應在了市場占有率的劃分中。在其他移動芯片廠商受制于成本壓力逐漸退出的時候,高通和聯發科異軍突起。根據市場研究和咨詢機構Strategy Analytics的研究報告指出,2013年3季度的手機基帶芯片市場,以收入計算,高通以66%的份額保持市場主導地位,而聯發科以12%的份額位居第二。目前市場狀況是擁有高集成度芯片的高通和聯發科已經分別在中高端和中低端市場上確立了領先地位。
高通聯發科的客觀比較
那么對小米而言,在接下來的移動產品上會選擇高通還是聯發科?這個還要從兩家各方面的綜合實力考評中才能看出分曉。
從產品的全球化來看,高通面向的合作伙伴是全球廠商,幾乎壟斷了歐美市場。而聯發科面向的是亞洲的低成本廠商,目前真正稱霸的只有中國市場而已。
從芯片的市場定位來看,高通在中高端市場上的活躍度最高,而MTK則幾乎是中低端移動設備的標配。
從4G的發展脈絡來看,4G芯片市場,幾乎是高通一家獨大,但在仍保持增長的3G市場上,中低端則已經完全是聯發科的天下。有媒體稱,聯發科4G芯片上市的時間,將對各家終端廠商的4G產品布局,以及中國4G的普及率具有決定性的影響。
從產品的成本上來看,從2G時代起,MTK便以其獨特的Turn Key模式養活了華強北一大批山寨廠家。而進入3G時代以后,MTK仍采用這種策略,但情況似乎不怎么樂觀。以前高通專注中高端市場,不過近兩年也開始搞參考設計QRD,發力千元市場,運營商的千元定制機很多都是用的高通驍龍處理器。可以看出,高通在往中低端市場滲透。
從對廠商的補貼上來看,高通有更進一步的下降空間。在智能手機市場趨于飽和的今天,廠商未來在定價和補貼方面的壓力非常大,而聯發科一直都是薄利多銷狀態,這方面的下降空間并不大。
從技術層面來看,目前市場上主流的移動芯片基本上都是以單一的網絡制式為主,如WCDMA、TD-SCDMA、WCDMA 2000等。但在未來包括全網絡制式的通信基帶芯片可能會成為趨勢。而高通是目前唯一能大量供應商用“多模多頻”4G整合式芯片的廠商,而聯發科的4G整合式芯片將于今年下半年推出。
從市場增長量上來看,自今年初以來,搭載聯發科技四核MTK K6589芯片的多款終端產品紛紛上市,四核大屏手機的價格底線一再被刷新,憑借國內千元智能手機的熱銷,聯發科技智能手機芯片出貨量出現了10倍以上的增長。而高通由于日趨成熟,而增長逐漸放緩。
綜上,不難看出,高通追求高性能,聯發科追求低功耗。高通在技術上有著非常強的優勢,大量的專利掌握在手上,而聯發科則在市場的把握和推出時間上占有優勢,對于希望推低價智能手機的廠商來說,聯發科一直以來都是不二之選。事實上,華為、阿爾卡特、聯想、宏碁、Vivo、Xolo和Oppo等廠商都推出了采用聯發科芯片的智能手機。
小米的主觀選擇
小米最終的選擇除了要考量高通和聯發科本身的對比外,還要從自身戰略發展的角度找原因。如果說上面講的是客觀的產品對比,那么現在就要從小米的戰略角度上分析下可能的選擇。
首先,對于高通,雷軍在處理器上不想受制于人。
作為小米公司較早的投資人,高通高層在小米1和小米2發布之時都不遺余力的“站臺”,這兩代產品也都成高通最新CPU產品的“試驗田”。但在小米3發布會上,給小米站臺的卻是英偉達CEO黃仁勛。
而事實上,小米和高通很早就結下了“梁子”。雷軍在處理器上不想受制于高通一家,同時為了提高MIUI在MTK平臺上的適配,并推出低價機型以提升出貨量,開始與聯發科、英偉達、展訊等處理器廠商接觸,引發了投資人高通的不滿。
而小米與高通“死對頭”聯發科在紅米手機的結盟,更引發了意圖在中國力推驍龍200低價方案以打壓聯發科的高通的強烈反對。
小米既然邁出了擺脫高通的第一步,那么,再回頭全面與高通合作的可能性就變得極低。而且,與其他廠商的合作也可以間接的給高通施壓,增加小米在移動芯片上的議價權,小米也不用擔心受制于人。
其次,對于聯發科,兩者繼續合作的可能性最大。
為了對抗高通在中高端芯片解決方案的優勢,聯發科今年5月剛剛發布了1.5GHz四核芯片方案MT6589-Turbo,7月開始量產。不過紅米799元的價位,卻斷掉了其他手機廠商在中高端產品采用聯發科MT6589T的決心。
聯發科內部人員也表示,聯發科之前希望通過與小米合作擺脫“山寨機”的陰影,也希望給其他國產手機廠商做個榜樣,沒想到雷軍對紅米的定價直接斷了這款產品的“后路”。更麻煩的是,這直接打亂了聯發科在中高端芯片的產品步驟,聯發科新的八核芯片11月才會發布,量產則要等到明年1月份。
雖然聯發科方面對與紅米的合作頗有異議,但是對小米而言,本身是受益的。所以為了安撫聯發科情緒,在英偉達放棄移動芯片,而又不想受制于高通的情況下,小米下代產品對英偉達的替代芯片,最有可能來自于聯發科。
此外,還有非常重要的一點,可以佐證這個觀點。那就是小米手機在業界素有“價格屠夫”之稱,而聯發科最大的優勢就是成本低,可以保證小米在超低定價的基礎上,依然能賺取不菲的利潤。或許這才是小米最在意的。【責任編輯/馮敏】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