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我們來講幾個IT大佬當年的高考故事。馬云、李彥宏、李想,這些叱咤風云的IT大佬,當學生的時候也成功嗎?還真不是。用現在的“分級體系”來看,馬云是三次高考、數學只得1分的“學渣”;丁磊是班里永遠考十幾名“學酥”,成績一碰就掉成渣渣;李彥宏是以山西狀元身份考進北京大學的“學霸”;張亞勤是12歲考進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的“學神”;李想更厲害,根本要不參加高考,直接輟學當了CEO,可算作就是“學仙”了吧。
“學渣”馬云
1982年,18歲的馬云迎來了生命里的第一次高考,豪氣沖天地報了北京大學。可成績出來之后,他數學只得了1分,也算是創造了一個小小的奇跡。不服輸的馬云開始了艱苦的復讀,19歲再次走進高考考場,這次他的數學成績實現了同比1800%的迅猛增長——19分,就這體育老師教的數學,明白為什么去年雙11時馬云會說出“1.5米長的短褲”的話了吧。20歲的馬云毅然參加了第三次高考,這回馬云背下了10個基本的數學公式,考試時就一個一個的往公式里套,這次馬云終于及格了,79分。不過他總分數比本科線還是差5分,只能上專科。馬云是幸運的,當年杭州師范英語系剛升到本科,報考的學生不夠招生數,于是校領導決定讓幾個英語成績好的專科生直升本科。這樣,英語成績很牛的馬云光榮的以本科生的身份踏進了杭州師范。畢業之后,馬云從一間小小的翻譯社開始了自己的創業生涯。
“學酥”馬化騰、丁磊、周鴻祎
馬化騰最初的志愿是天文學,但當時天文學學生畢業之后基本上只能當地理老師,務實的馬化騰不甘心這樣了此一生,就改報了深圳大學計算機系。馬化騰求學期間并不是特別突出,他說過自己學習編程的方法是“用最笨的方式去領悟”——用抄代碼來培養感覺。馬化騰技術不是最強,但他對產品發展方向的感悟能力很強,找到合適的合作伙伴就能把事情做成。
丁磊高中時學業平平,成績最好也只在班里排第十至二十位之間,從來沒有殺進班級前十名,更別提在年級內的排名了。高考時丁磊交出的成績同樣貌不驚人,他以高出重點分數線1分的成績被成都電子科技大學錄取。
周鴻祎中學時學習還行,但真要高考“也犯嘀咕”。他靠參加各種物理競賽得獎,被保送去西安念大學。周鴻祎說過,“我從小懼怕考試,高考前獲得一個機會一不小心就混到大學了,后來上研究生也沒有參加考試,只加試了英語就差點累吐了。不過,我還是非常遺憾沒有參加過高考,在我的記憶里,總也找不到高中和大學的分水嶺,這樣挺不好的,似乎人如果不參加高考,就可能談不上成熟。所以,我想對那些對高考感到緊張的人說,高考是人一生中回憶的資本,能參加高考是一件幸福的事情。”
“學霸”李彥宏
小時候的李彥宏頗具戲曲天賦,他常常把床單圍在腰里做戰裙,拿一根棍子當槍耍,一個人不斷亮相,還差點去了山西陽泉晉劇團當演員。可當他看到大姐考上了大學,引得四鄰艷羨,便立志也要通過讀書改變命運。19歲的李彥宏考取了山西陽泉市的高考狀元。高中時就參加過全國青少年程序設計大賽的他,第一志愿卻不是北大計算機系,而是信息管理系,因為他考慮到,單純地學計算機恐怕不如把計算機和某項應用結合起來有前途。能夠這么想,對一個高中生來說是非常不一般的。北大畢業后李彥宏留學美國,因為導師一句話,“搜索引擎技術是互聯網一項最基本的功能,應當有未來”,讓他確定了未來的發展方向。這時候是1992年,互聯網在美國還沒開始普及。
“學神”張亞勤、郭去疾
1978年7月,“文革”后正式恢復高考的第二年,12歲的張亞勤與其他“老三屆”考生一起參加高考。盡管年紀小,但他自信絲毫不遜色與任何成年人。一個月后,高考成績公布,盡管張亞勤的成績十分出色,但比當年中國科技大學在山西省的錄取線還是低了十分。就在他以為自己要和中科大失之交臂的時候,李政道、楊振寧和丁肇中聯合倡導在中科大創建首期少年班,而12歲的張亞勤完全符合錄取條件。于是當年媒體傳頌著這樣的一個奇跡“12歲考入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比寧鉑還小的大學生”……
1984年1月鄧小平首次南巡時叮囑了一句:“學電腦要從中學生,從娃娃抓起。”而蘭亭集勢CEO郭去疾表示,自己就是首批被“抓”到的電腦娃娃,小學期間多次參加中學的計算機編程比賽,得過各種獎項。后來郭去疾以“省計算機編程大賽一等獎”的身份被保送到中國科技大學少年班。郭去疾不僅是個“計算機神童”,還是“競賽狂人”,從小學至高中畢業先后參加了多個學科的競賽三十余次,幾乎次次獲獎。
“學仙”李想、茅侃侃
李想,1981年生,紐交所上市公司 汽車之家網站創始人、CEO。1998年還在上高中的李想就開始做個人網站,2000年注冊泡泡網并開始運營,把這家網站做到業界第三。2005年,李想帶領團隊從IT產品向汽車業擴張,創建汽車之家網站,目前,汽車之家已成功赴美上市。創業之初,李想為了辦好網站,毅然放棄高考。雖然當時也考慮過是否要一邊上大學,一邊搞網站,但最終還是覺得應該全身心地投入到自己的事業上來,那個時候自己除了睡覺、吃飯,其余的時間全部都在為這個網站工作,如果上了大學,還要兼顧學業,時間上就會損失一半,因此要全力取得父母的支持,而最有力地說服辦法就是“拿出自己的成績來”。對于社會上普遍看重學歷的現狀,李想說:其實做成什么樣的事業和學歷沒有直接關系,在我心里只是覺得沒體驗大學生活有一絲遺憾。但也不能說因為我是高中學歷,所以現在身家1億,這會給很多人一個錯誤的信號。其實,在我創業之前,我已經有了六年電腦知識的積累。
1999年,北京育英中學高一男生茅侃侃,地理會考不及格,補考,再不及格,按國家政策,他沒有考大學的資格了。但16歲的侃侃說,這不正好,咱就不學了。據說當時的年級主任為此頭發都急白了一茬。居然出了這種人!2000年,“自由”的他連考了微軟和思科的計算機認證,那時全亞洲只有兩個18歲以下的人拿到了這兩項認證,他就是其中之一。拿著這兩個招牌他在一家網站謀了個月薪3600塊的職位。接下來三年里,足足換了有一打工作,從小網站、游戲公司、電視臺、一直換到政府事業單位;從研發、策劃、市場、宣傳一直做到節目制作。2004年正式創業,任MaJoy總裁兼首席架構師,,給人家外包研發項目。這些年真是吃盡了苦頭,把自己積蓄的20多萬都當學費賠了進去,當然也見識到了各行各業、各階各層的“道道”。
IT大佬的高考故事就說到這里,再過幾個小時,災難劇情群演大片《高考》就要全國上映了,雖然這片子年年上演,但其驚心動魄的劇情總能打動人心。各年齡層的觀眾對《高考》有不同的解讀:“有一種青春叫高考,努力過了,就是無悔青春”、“吹空調、吃西瓜、看學弟學妹們高考,這個夏天真是爽爆了”、“高考再重要也不過是場考試,更美麗的風景和更艱辛的跋涉還在后面”……當年的你,不論是是學渣、學酥還是學霸,甚至學神、學仙,都與今后的成功沒有直接的關系,現在只有付出超人的努力,才能看到別人看不到的美麗風景。【責任編輯/賈茹】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