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深度觀察】硬件配置和大屏是潮流卻不是智能手機的未來,手機廠商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

    【IT時代周刊深度觀察】應該說,自三星GALAXY Note開始,大屏從一個小眾市場變化成為一個潮流,它改變了各廠家從原來的硬件配置比拼轉向屏幕(盡管屏幕也是配置的一種)大小的競爭;而隨著越來越多的人開始使用大屏手機,這一趨勢仿佛演變成為了未來手機行業的一個方向。

    IT時代周刊認可大屏是一種潮流,但不認可這就是手機的發展方向。根本原因在于,不管是小米開啟的拼硬件配置還是三星開啟的拼屏幕大小的潮流,都掩蓋了手機廠家真正應該的發力方向和自身核心競爭力的提高,特別是進一步被忽略并掩蓋了中國手機產業的致命性弱點。

    手機從一個通信工具發展到今天成為個人信息或計算終端,硬件配置和屏幕大小的競爭總歸有終點的,這正與上世紀90年代初PC行業的競爭頗有相似之處。當年PC行業的“軍備競賽”到最后隨著XP系統至Windows7系統的出現,系統及應用對硬件的需求下降讓整個行業進入了一個無力自救的現狀,PC最終還是要回歸提供更有價值的應用和使用場景的創新上。

    從消費者層面看,大屏已然是一種流行趨勢,即使即將推出的iPhone 6也有可能難以免俗的使用4.7寸以上的屏幕。然而,如果手機只是為了大屏而存在,那么這種潮流究竟能維持多長時間?雖然在閱讀、圖片瀏覽、視頻播放等應用中有較為明確的優勢,但同時由于屏幕擴大后帶來的操控性下降、續航能力下降、UI適配困難等一系列問題加劇了安卓手機用戶體驗的進一步下降。

    大屏其實也是一種比拼硬件配置而產生的低水平競爭策略而已,并未對智能手機產業的進步帶來太多的進步,而且隨著屏幕大小的不斷提高,這種低水平的競爭也難以避免地進入了一個同質化的時代,比完屏幕大小,手機廠家還能比拼什么呢?

    現在看來,噱頭可能沒有了,即使有,象2K像素之類,也是很很勉強的競爭點,甚至可以理解為一些廠家為了所謂的個性化而個性化制造的一個個虛假需求而已。實際上,在實際使用中,安卓系手機存在的一系列影響使用體驗的需求并沒有得到廠家的重視。

    至少在我們的研究看來,安卓手機的以下幾個方面,仍然有較大提高空間。

    一、單手操控體驗

    隨著手機屏幕突破5英寸,單手操控已經成為一個非常艱難的事。盡管有廠家反復強調,大屏手機就不是為單手操控生產的歪理,但事實上列位看看身邊使用大屏手機的人群,都在艱難地用單手在進行打電話、發短信、閱讀等一系列操作,用戶實際需求擺在那里,長期形成的操作習慣不是因為一款手機可以改變的。

    事實上,安卓系統已經能較好地支持懸浮鍵功能,這類似于蘋果的虛擬“home”鍵功能。在實際產品上,已經有廠家意識到這一點,并著手改善大屏手機的操作體驗。三星部分手機、華為的一些大屏型號手機以及酷派的大屏類型手機都采用了懸浮功能鍵的設計,但實際上,這些引入的改善操作體驗的功能,廠家并沒有用心去做,或者說其懸浮功能鍵的設計,仍然停留在大致可用的狀態,并沒有因為它的出現改善手機的操控性能。

    不管是右手操作還是左手操作,人的大拇指的長度目前仍然無法達到5英寸屏幕三分之二的面積,在這種客觀現實中,通過類似懸浮功能鍵的設計,也許是只快解決單手操作困難的一條出路。

    二、續航時間

    一天一沖好象現在成了智能手機的普遍現象,加上不可更換電池的設計,讓非常差的智能手機續航性能好像成了天經地義的事情!實際上現在智能手機的續航差到了成為手機發展的瓶頸。

    雖然說由于現在移動電源的出現,似乎從另一方面解決了手機續航的問題,但卻把一個獨立功能的智能手機變成了智能手機+移動電源的標準配置,生活中沒有幾個人愿意真正地想每天帶一個象炸彈一樣的移動電源四處移動。

    誠然,鋰電池的發展到了一個極限,更高效的電池組出現,需要電池材料的革命性產品出現才可能得到一個大的改變。表面看來智能手機的續航是這么一個進步的順序,然而,真正電池產業發生革命性變革后,能解決這個問題嗎?或者說大家就天天拿著一個移動電源等著電池業新技術的出現?

    這其實是智能手機廠家不作為或者沒有追求的一種現象。

    我們反過來看看這一問題,iPhone 5s的電池容量是1570毫安,續航時間為一天,而目前安卓系的產品,電池容量一般都在3000毫安左右,有的甚至接近5000毫安,是iPhone 5s的兩倍到三倍之間,但其續航能力還是一天,這說明了什么問題?

    光靠增加電池容量是不可能解決安卓系統智能手機的續航問題的,即使電池材料發生革命性的變革,新的大容量電池出現,也未必能解決目前存在的問題。

    我們有必要回顧一下功能機時代。當時的手機電池基本在600毫安左右,手機的續航一般在二三天左右。而在眾多廠家中,飛利浦手機的續航能力獨步天下,有些機型甚至超過了一個星期。剛開始大家覺得飛利浦的電池模塊做得好,后來的研究表明,在飛利浦的手機上,安裝兼容品牌的電池,其續航能力與原廠電池相差無幾。這從另外一個方面說明,并不是飛利浦的電池做得好,事實上是他們對系統的優化做到了極致。

    對今天的智能手機而言,在電池材料未發生大的變化之前,首要任務是需要象當年飛利浦解決問題的思路一樣,對安卓系統進行深入的優化,才是解決續航能力的正確出路,光靠不斷增加電池容量,永遠解決不了根本性的問題。

    如果現在任何一家廠家,能參考iPhone 5s的1440毫安的電池容量,在5英寸以上屏幕的手機上,做到一天的續航,那么在電池容易增加到3000~4000毫安后,其續航能力可達到3天左右,只解決這一個用戶核心需求,就可以對用戶產生巨大的吸引力。

    三、ROM及UI

    統一的系統下,安卓系智能手機的同質化是一個難以避免問題,當硬件配置差異進一步變小,安卓系手機的同質化將進一步加劇。

    在這種天生的統一性的現狀下,真正能讓各廠家表現出不同的用戶體驗的,最終將會集中表現在ROM和UI的深度二次開發上,硬件的性能只有通過系統的功能得以表現,而這種表現上的差異在用戶端就成了用戶體驗的好與壞。

    當然,安卓手機廠家早已意識到這一問題,各家都在做自己的ROM或UI系統,然而由于ROM和UI的開發不僅需要技術上的能力,還需要視覺表達上的鑒賞水平。然而各手機廠家長久以來的工程師文化侵淫下,讓這個既需要技術,又需要藝術的開發再次表現出了同質化的趨勢,雖然各家自以為有自己的思想在ROM和UI上得以體現,但如果你將十家的產品放在一起體驗里,你會驚奇的發現,他們的想法與用戶的需求差距是那么得大,就用戶使用的便捷性和易用性而言,卻又表現出了令人驚奇的同質化趨勢。

    就圖標和色彩而言,如果拿各家的單個圖標來看,單獨看可能各有優點,但當這些圖標放在一起顯示在屏幕上時,卻無法達到基本的審美要求,要么土得掉渣,要么惡俗得要死。

    更加讓我們難以理解是,雖然各廠家都在二次開發自己的ROM或UI系統,但當IT時代周刊記者泡了相當長的一段時間的幾家主流廠家用戶論壇后發現,廠家對ROM和UI的態度是那么的不經意,對于用戶反饋的Bug和改進意見反應遲鈍,甚至敷衍了事。通過論壇本來可以加強與用戶之間的溝通,本身就是提高用戶粘度和提高產品體驗的一個有效途徑,但在許多廠家看來,好象可有可無,許多論壇里用戶對產品本身存在的bug罵聲一片。這種普遍現象與廠家熱衷于堆砌硬件和制造營銷噱頭的熱情差距懸殊,和蘋果等一線廠家按時按點進行系統升級也形成了巨大反差。最為奇葩的一家號稱全球排名前五內的廠的個別產品的ROM,上市時就是beta版,到產品下架仍然還是當初的一個beta版。

    ROM和UI設計能力上的弱點,讓安卓手機硬件配置的比拼消失于無形,即使是采用了最高配置的機型,與中低端的機型相比,其用戶體驗差別難以察覺。

    在ROM和UI設計能力很弱的當下,任何一家廠家如果能真下功夫把ROM和UI的二次開發做好,那么它帶給用戶的體驗遠比提高配件配置來得實在和有用,其個性化、差異化的趨勢也會更加明顯的顯現出來。

    實際上,當硬件配置達到一定的水平,或者說當硬件配置超過系統需要時,產品的體驗就需要通過系統來提升,安卓系手機最終也將會走上各廠有比拼ROM和UI設計能力的競爭中來。

    四、工業設計及制造工藝

    雖然安卓智能手機的設計跟著蘋果跑了四五年,但就目前各廠家的產品而言,其外形設計和制造工藝離蘋果還有很大的距離。如果非要在眾多的廠家中找出幾款與蘋果相似的機型,也只有國內華為P7、魅族的MX3;國外廠家的有索尼幾款老機型(LT18i等)、臺系HTC的ONE等為數不多的幾款。

    而眾多的安卓智能手機,如果把廠家Logo蓋住,然后再放在一起看的話,你很難分辨出那款機型是誰家的,雖然很多廠家選擇的代工廠家都和蘋果一樣,但實際的產品制造工藝卻千差萬別,如果和iPhone 5s放在一起比較的話,會讓人一時覺得同樣是一個代工廠出來的產品,差別怎么就這么大呢?

    安卓系廠家對自己的產品要求太低了,自降身價的情況下,你能指忘用戶會喜歡你嗎?

    智能手機的工業設計和制造工藝,是最具個性化的一個手段。好的工業設計和制造工藝會讓產品不僅吸引住用戶的目光,而且可以有效地避免同質化的同時,提高產品的可辨識度。

    三星的產品在GALAXY III之前,一味地抄襲蘋果的版型,但抄得不得要領,自GALAXY III開始,采用四角較大弧度的倒角和灰藍色的使用,讓GALAXY III完全從蘋果的陰影里走了出來,而且讓用戶一眼就能分辨出三星產品和其它安卓產品的區別,也就從GALAXY III開始,三星才得以在全球市場上稱雄。盡管由于三星在利潤上的控制和成品率方面的考慮一直沒有采用金屬外殼,讓其產品手感較差外,就外形設計而言,在安卓系,除了索尼可以與之叫板外,目前仍然少有對手,工業設計和制造工藝的重要性由此可見一斑。

    好在象華為、OPPO等廠家已經覺醒,要從安卓系陣營做出有特色的產品,首先要在工業設計和制造工藝上向蘋果看齊。未來誰的工業設計和制造工藝接近或超過蘋果,誰將更加吸引用戶的目光。畢竟,手機不僅僅只是用來打電話的,沒有人愿意拿一個象磚塊一樣的產品四處移動。

    事實上,要全部做到上述四點很難,但在操控性、續航性能、ROM和UI、工業設計和制造工藝的任何一個方面做到極致,那么其產品個性化就能彰顯出來。就這四個方向而言,都是關乎用戶急需要解決的問題,相比于硬件配置,或者是5寸屏還是5.5寸屏,800萬攝像頭還是1200萬攝像頭而言,這些要實在得多。但就目前而言,安卓智能手機廠家,更多地在精力好象放在了花活上,攝像頭的改進、超薄、窄邊框等一系列花而不實的功能上,而這些方面的改進,在刀客看來,都是廠家制造出的假需求,而不是用戶真正需要的東西,最多的是一些多了不嫌多,少了不嫌少的東西。

    事實上,安卓系廠家只要安靜下來,不要制造那么多噱頭,象給自己家人制造一件藝術品一樣去制造一款手機,以上的一切都不是問題。【責任編輯/西域刀客】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深度觀察】硬件配置和大屏是潮流卻不是智能手機的未來,手機廠商的核心競爭力在哪里?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