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龍睛一號”太空來信:我國初步掌握空間中子能量分布識別技術
3 月 20 日消息,據國資委網站,由中核集團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個中子譜儀“龍睛一號”,近日順利實現從太空中持續穩定傳回在軌測量數據。所有探測器均探測到中子信號且數據正常,標志著我國已初步掌握空間中子能量分布識別技術。
中核集團表示,空間中子輻射具有能量高、能量動態范圍寬、入射方向復雜、空間環境為多粒子混合輻射場等特點,被國際計量局(BIPM)列入中子測試領域未來十年的兩大挑戰之一。中核集團原子能院核技術綜合研究所突破一系列關鍵技術,建立起國內首個、國際第三個 20MeV 以上能區準單能中子參考輻射場,并聯合反應堆工程技術研究所項目團隊以及上海宇航系統工程研究所成功研制出國內首個熱能到 20MeV 的在軌中子譜儀 ——“龍睛一號”。
IT之家從中核集團官方得知,“龍睛一號”于 2020 年 7 月 25 日搭載長征四號乙運載火箭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開展在軌飛行驗證和長期留軌試驗。這是我國首次將自主研發的中子譜儀送上太空,標志著我國空間中子測量進入在軌標定試驗新階段,為自主獲得和掌握空間中子輻射關鍵數據提供了重要手段,為我國發展載人航天、深空探測、探月工程提供了重要支撐。
據介紹,在原子能院長期基礎研究專項的資助下,核技術綜合研究所中子計量與測試研究團隊聯合 100MeV 回旋加速器團隊以及核物理研究所項目團隊開展了 70MeV-100MeV 準單能中子輻射場研究,突破了準單能中子靶站、雙閃爍體飛行時間中子能譜測量、中子注量率絕對測量等多項關鍵技術,將我國單能中子參考輻射場的能量上限拓展至 100MeV。
借助該輻射場,項目團隊在國內首次開展了航天員艙外服輻射屏蔽性能測試實驗,為航天員出艙活動輻射劑量評估提供了基礎數據,并為航天員訓練中心等多家單位提供束流服務。同時,該輻射場有效解決了“龍睛一號”中子譜儀的地面標定難題,后續可更多應用于空間中子探測器標定或材料輻照性能測試等研究。
來源:IT之家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