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粵港澳大灣區國際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高峰會2022”于12月20日至21日,在香港、深圳、澳門三地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方式舉行。本次活動是香港回歸25周年系列重要講話之后首個粵港澳三地共同舉辦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的大型會議,也是香港特別行政區成立二十五周年的慶祝活動之一。香港創新科技及工業局局長和深圳市科技創新委員會領導,以及國際圖靈獎得獎者、十余名中外院士及專家、多位大灣區高校校長出席會議,或將成為粵港澳大灣區三地聯合主辦的最高層次的人工智能與機器人領域專業會議。
本次會議由香港生產力促進局(生產力局)、深圳市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廣東省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學會、香港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學會與澳門大灣區人工智能學會主辦,以及深圳數據交易所、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研究院、灣區數字科技聯盟、開放群島開源社區聯合承辦。聚焦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前沿技術創新,關注兩大技術于各行各業落地應用,同時與數據要素緊密結合,以科技創新為核心,以技術產業化為描點,共同推動粵港澳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
開幕當天舉行了萬人科普活動啟動儀式及《跨境數據流通合規與技術應用白皮書》(簡稱《白皮書》)發布儀式,國家信息中心原黨委書記、常務副主任,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研究院名譽理事長杜平為《白皮書》發布致辭,他表示“大灣區具有一國兩制三地的中國特色,圍繞促進跨流通領域,粵港澳大灣區承擔了探索實踐數據跨境流動大灣區方案的使命。研究院承擔了國家發改委地區經濟司委托的課題,組建運營了粵港澳大灣區數據交易實驗室,在深化數據跨境流動以及應用轉化研究取得了積極進展。今天研究院聯合聯易融、深圳數據交易所等三十余家機構共同發布《跨境數據流通合規與技術應用白皮書》 ,將有利于廣泛深入地推動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
聯易融創始人、董事長兼首席執行官宋群就《白皮書》的致辭中講到,“數字貿易已經成為國際貿易增長的新引擎,隨著新一代信息技術快速崛起,跨境貿易加速數字化轉型,跨境數據在支持國際貿易活動,促進跨國技術合作、推動數據資源共享方面的作用越來越凸顯。聯易融受邀牽頭創建開放群島跨境數據流通小組,聯合生態伙伴結合業務模式與技術能力,推進合法合規可落地技術解決方案,助力企業實現數據跨境流通。今日,由開放群島開源社區跨境數據流通小組牽頭,聯易融、深數所、貴數所、粵港澳大灣區大數據研究院、中國電子等三十余家機構編寫的國內首部《跨境數據流通合規與技術應用白皮書》正式發布。”
近年來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新一代技術的快速涌現,陸續進入到大規模、快速實現商業轉化的階段,與此同時,催生了大批數字化企業、數字化業態。《白皮書》顯示,我國的數據量在 2021-2025 年間平均增長速度為30%左右,將成為全球數據量最大的國家。隨著國際貿易和數字服務進出口規模的持續擴大,跨境流通的數據量持續增加,我國跨境數據流通機遇與挑戰并存。《白皮書》 以跨境數據流通線下合規與線上技術解決方案相結合為特色,在研究數據出境接受國或地區的法律環境分析的基礎上,探索技術手段實現跨境數據的高效流轉,也是跨境數據技術解決方案的首次集中展現,白皮書按照行業對跨境數據流通技術解決方案進行分類,選擇跨境數據流通需求大的行業,比如說物流、金融、汽車、醫療、跨境電商等,以區塊鏈、數據網關、隱私計算等技術,為高效又合規的跨境數據流通提供信息科技思路,白皮書亦基于對歐盟、美國、香港、澳門、日本、新加坡等數據接收國或者地區的法律分析,為國內從事合規的從業人員提供相關素材的參考。
本次大會邀請國內外專家學者30余名,其中包括圖靈獎得主、10余名院士,多名粵港澳大灣區高校校長,以及多名政府各級領導、產業專家、研究機構院長,圍繞“人工智能及機器人產業發展前瞻”和“人工智能及機器人技術、應用及展望”兩大主題進行交流與分享,重點關注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在元宇宙、醫療健康、自動駕駛、智能制造、數字經濟等行業的創新應用與前沿探索。
隨著信息領域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的鋪設,以鵬城實驗室、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大數據研究院等新型研發機構正展現出大灣區創新力量。專題報告環節,中國工程院院士,鵬城實驗室主任,北京大學博雅講席教授高文在關于“大灣區在國家新一代人工智能發展戰略中的定位與功能”中講到,“作為大灣區的一個縮影,深圳市人工智能技術與產業在鵬城實驗室等創新力量的支撐下,鵬城云腦等智能算力大裝置的建設取得較快的發展,也帶動了人工智能大模型、中國算力網等相關前沿研究的起步,希望未來鵬城實驗室可以繼續為經濟發展和科學研究提供更強的算力支持和服務”。
專題報告環節,國家發改委價格監測中心副主任王建冬在關于“數據要素市場化配置與數據要素定價探索”中表示,“數據要素參與分配是改革開放向縱深推進的新階段,初步計算,數據全量資源潛在規模超過30萬億,這里面有非常多的新興行業、應用和創新場景。我們要形成制度、技術和應用各個層面相結合的模式,圍繞構建數據資產全鏈條,從確定、登記、評估、定價到入表環節進行體系化計算,探索完善相應實施路徑。”
當下,數據作為生產要素,已經成為企業高質量發展的核心競爭力。如何驅動數智業務,實現數據價值成為很多企業關心的話題。專題報告環節,華為公司數據總架構師馬運就“數據空間的理念與實踐”介紹道,“數據的現實特征導致其在流通中面臨著與其他要素完全不同的問題,需要構建一套全新的數據主權保護方案,其關鍵在于通過技術手段對數據跨主體的使用進行精準化保護。華為參考歐盟國際數據空間IDS的理念,結合自身業務場景和需求,原創性地提出“可信、可控、可證”的數據流通完整能力框架,服務于數據提供方、數據消費方、中介服務方、監管方四類角色,打造企業數據交換空間(EDS) 并在華為內部和生態伙伴間成功應用。同時,通過自身實踐,參與中國工信部可信工業數據空間TDM建設,共同設計參考架構和制定標準,推進數據主權的有效保護與數據價值的釋放。”
在數字經濟快速發展時代下,深化企業、協會等社會主體參與數據要素市場建設機制,充分發揮各自在數字科技等方面的資源優勢,成為深入推進灣區數字科技建設的必要手段。由深圳市福田新一代產業投資服務有限公司倡議,華潤數科、騰訊云、大數據研究院、深圳數據交易所、比亞迪通號、華為云、物美南方科技、大灣區研究院、國家金融科技測評中心、深圳市CIO協會、澳門大學等12家單位聯合發起的“灣區數字科技聯盟”現已正式成立。會上聯盟各成員單位發來寄語,期待聯盟將通過產業鏈的垂直整合和創新資源優化,強化數字經濟產業鏈條,做大數據要素市場增量,在數字科技領域形成灣區特色示范效應。
隨后的“粵港澳數字經濟與跨境數據流通”交流論壇上,由中科院香港創新研究院、人工智能與機器人中心應用AI總監柳崎峰擔任主持人,與深圳市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研究院常務副院長丁寧,北京中盾安信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副總經理黃耀暉,IDEA研究院AI安全普惠系統研究中心首席科學家藍晏翔,深圳國家高技術產業創新中心大數據平臺部部長盧春江,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前政府資訊科技總監楊德斌,中國信息通信研究院兩化所工業大數據高級總監趙志海等嘉賓就粵港澳大灣區的跨境數據流通中遇到的機遇與挑戰、人工智能技術應用等問題交換意見。專家們表示,數據本身有其特殊性,未來的數據流通領域需要從法律制度、規范標準、技術手段三位一體的交織考量,也需要各界共同推動跨境數據流通事業的完成。
本次大會兩天行程滿滿,干貨滿滿。從政府政策、學術研究、應用落地、產業發展等多個層面上著手,錨定人工智能與機器人在元宇宙、智能制造、醫療健康、自動駕駛、智慧城市、數字經濟、氣象生態、人文藝術等熱門領域應用與發展,邀請粵港澳大灣區的重要領導、專家學者進行積極的探索,共同探討促進三地前沿技術的應用創新,賦能區域產業升級,構建有利于人工智能與機器人發展的社會生態體系,為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建設獻言獻策。
同時前沿技術創新應用與數據要素融合變革,將賦能實體經濟,推動產業鏈與創新鏈深度融合,也將為大灣區數字經濟發展開啟嶄新篇章。
?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