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新能源車企到哪“找錢”?
12月3日消息:不到一個月,新能源汽車賽道出現兩筆超大規模的首輪融資。
11月18日,嵐圖汽車宣布完成A輪融資,額度近50億元,額度已十分巨大。但是,額度更大的融資事件,發生在10月20日。
當天,廣汽集團發布公告稱,子公司廣汽埃安完成A輪融資,53名戰略投資者入股,融資總額182.94億元,一舉成為當前新能源整車行業最大單筆私募融資。而且,投后估值達到1033億元,這也是迄今為止,未上市新能源車企的最高估值。
通過這兩筆融資,似乎又讓人看到了新能源汽車投融資的再一次火熱。但是,車百智庫綜合各方面的資料發現,新能源汽車行業投融資已經冷下來了,新能源車企融資變困難了。
但是,造車十分費錢,車企還需持續燒錢。此前,蔚來創始人李斌曾說,造車需要儲備的資金門檻是200億。到了2021年底,他改變了看法,認為沒有400億可能都干不了。就連在去年3月宣布造車的小米,也因為三季度營收和利潤的下滑,遭到了媒體的質疑。
(媒體質疑小米造車的資金壓力)
嵐圖A輪50億元巨額融資,也被認為燒不了多久。據了解,嵐圖50億融資中的40%,即20億,將用于研發。這些錢對于蔚小理來說,三個月就能燒光。蔚來汽車今年僅第三季度,研發投入就高達29.4億。
本文試圖講述三個問題:
1.近十年,新能源汽車投融資情況如何?
2.為何新能源車企普遍“缺錢”?
3.新能源車企該去哪里“找錢”?
往事
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投融資,可追溯到2014年。當年,特斯拉的Model S在中國火熱起來。雖然Model S高達70多萬元的售價,讓很多消費者高呼太貴,但一些嗅覺敏感的業內人士卻發現了新能源汽車未來的商機。
就是在這一年,李斌創辦了蔚來汽車。面對造車的巨大投入,這位互聯網人毫不猶豫地借助資本的力量,利用投融資市場快速融資。坊間傳聞,李斌僅用15分鐘的闡述,就在飯桌上說服劉強東投資蔚來。淡馬錫、百度資本、紅杉、厚樸、聯想集團、華平、TPG、GIC、IDG、愉悅資本等數十家知名機構都參與了蔚來汽車的投資。
平安銀行生態事業部首席分析師簡良分析新能源汽車投融資市場時,也將2014年作為一個重要節點,他認為,從2014年開始,國內新能源汽車行業投融資案例保持高速增長。
2015年,新能源汽車賽道掀起風起云涌般的投資熱潮,幾乎每隔幾天就發生一次投融資事件,遠遠超乎當時業內預計。據并不完全統計,在這一年,全國各地新建的新能源整車投資項目就多達30個,投資總金額超過1000億元,總規劃產能超過300萬輛。理想汽車就創辦于2015年這一年,小鵬汽車的A輪融資發生于2016年。
這一波投資熱潮在2017年達到頂峰,據企查查數據,2017年新能源汽車融資事件達185起,比此前的其他年份都高。而從2018年開始,新能源汽車投融資開始走下坡路。2019年新能源汽車投融資數量為55件,同比下降超30%。2020年新能源汽車賽道融資事件89起,依然沒有反彈。
最早一批新造車企業,如果一開始沒有拿夠融資,在2018年后的資本寒冬中就可能資金鏈斷裂,且很難緩過來,最終走向衰落,這包括博郡、拜騰、賽麟、游俠等新能源汽車品牌。就連強大如蔚來汽車,其創始人李斌也坦言,撐到2020年初的時候,“差點掛掉”。
遇冷
2021年,新能源汽車賽道的投融資再次火熱,融資事件數量共計239起,超過2017年的185起。
在這一年,蔚來、小鵬、恒大、寶能完成了戰略融資。蔚來汽車融資總額超127億元,小鵬汽車融資總額超123億元,恒大超220億元,寶能超120億元。就連新能源汽車的供應鏈企業寧德時代,也在2021年融資超582億元。
不過,這種熱度持續時間不長。進入到2022年,新能源汽車賽道投融資再次遇冷,主要原因在于:
其一、新能源汽車賽道增長率開始放緩。
目前,部分投資者已將新能源汽車行業從高成長行業劃分為成熟行業。在2022年9月,國內新能源車零售滲透率達31.8%,已能看到天花板。而且,新能源汽車的增長率處于逐年放緩態勢,據瑞信的研報,2023年的增長率將從2022年的超90%放緩到40%。因此,投資機構不會再像此前那樣狂熱追捧。
作為確定性強的投資賽道,市場超過60%的VC/PE已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進行了布局。如今,投資者等待的是該賽道的爆發,然后順利撤出,而非像此前那樣一擁而上。
其二、投資者對新能源賽道出現了質疑。
2021年11月之后,新能源迎來一波調整,主要體現在估值降低。此前,新能源車汽車發展勢頭搶眼,在資本的推動下,出現了不少盲目投資情況。很多項目估值過高,甚至出現一二級倒掛問題。
典型如零跑汽車,在2022年9月29登陸港交所,發行價為48港元/股,首日跌幅便超過了35%,創下了當年上市新股首日跌幅之最。截至11月29日剛好三個月時間,其股價已跌至19.68港元/股,跌幅達到了59%。
零跑汽車的投資機構因此損失慘重。據中國經營報,零跑汽車Pre-A輪融資、A輪融資、B輪融資、C輪融資的每股對價成本,分別為4.54元、12.26元、20.66元、27.26元。截至11月29日,零跑汽車港股股價是19.68港元。可見,零跑汽車的B輪與C輪投資者已賬面浮虧。對于A輪投資者來說,投資零跑汽車,也未必是一個賺錢的投資。而基石投資者損失更大,以目前股價粗略計算,損失或在60%以上。
也是在今年,萬億市值的比亞迪被“股神”巴菲特以及全球知名私募股權基金貝萊德,多次減持套現,一度引發市場恐慌。而且,巴菲特賣出新能源代表比亞迪之后,轉身擁抱起舊能源——西方石油,更讓不少投資者心慌。
今年來,蔚小理等新勢力的表現也不是很好。新勢力銷量下滑,已被傳統車企的新能源汽車公司超越,且面臨年度KPI很難完成的困境。相較于傳統車企的新能源汽車公司,新勢力的競爭力并不強。此前的“蔚小理等新能源汽車全面取代燃油車”的這一估值邏輯也被打破。
具體來看,目前新能源汽車賽道的投融資,主要集中于原材料及零部件,而整車制造只能排在第二位,且從2021年至今,其占比越來越低。
另據投中研究院發布的《2022年三季度VC/PE市場報告》,IT及信息化已取代此前火熱的新能源,成為最受投資人青睞的行業。
缺錢
新能源汽車行業投融資遇冷,車企十分缺錢。
目前,新勢力蔚小理均沒有實現盈利,未來的盈利時間也不確定。《財經十一人》根據蔚小理目前的成本和毛利率測算,要達到盈虧平衡,蔚小理的年銷量分別需提升到20.4萬輛、36萬輛、12.15萬輛。而今年前三季度,蔚小理的銷量分別為8.24萬輛、9.86萬輛、8.69萬輛,差距較大。
傳統車企的新能源汽車公司,也處于虧損境地。問界母公司賽力斯前三季度凈虧損26.75億元,較去年同期虧損擴大147%。極氪上半年凈虧損為7.59億元,而2021年已經虧損10.1億元。北汽藍谷前三季度歸母凈虧損35.00億元,2020年以來,已經累計虧損超過152億元。
新能源車企還面臨成本上漲困境。占據新能源汽車較大成本的動力電池,因為上游原材料,如鎳、鈷、鋰、碳酸鋰、氫氧化鋰、六氟磷酸鋰等價格不斷上漲,也不斷漲價。
當前,新能源車企又面臨降價潮。此前特斯拉的降價,已經攪亂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媒體紛紛追問,其他車企是否跟進降價。即將在2022年末退坡的車補,也將影響新能源車企明年、乃至未來的銷量,拉遲盈利時間。
造車十分燒錢,在沒有實現造血能力之前,未來新能源車企還需源源不斷的資金投入,而這只能依靠投融資市場不斷地注資。
而且,目前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已開始由電動化走向智能化,在智能化下半場的競爭,自動駕駛十分關鍵。該技術研發,燒錢更厲害,而這方面的投融資市場在今年也由熱轉冷了。
年初,自動駕駛行業投融資還是一片火熱,IT桔子數據顯示,今年前3個月國內自動駕駛行業月平均融資事件為10起。但在這之后開始滑坡,月平均融資事件為7起,甚至在9月、10月份每月僅有5起投融資事件。相較于2021年國內自動駕駛行業144起投融資事件、932億元的融資規模,今年截至11月,投融資事件僅92起,融資規模僅有240億元。
如今的投融資環境,也使這兩年剛開始的初創造車企業十分困難。早在今年6月,何小鵬與羅永浩都表示,目前進入造車領域,已經來不及了,資本對初創企業的興趣已經不大。即使小米造車,哪怕首期投資為100億元人民幣,未來10年投資額100億美元,也遭遇業內人士關于資金是否足夠的疑問。
找錢
未來,對于新能源車企來說,競爭將更激烈。除了蔚小理等造車新勢力,哪吒等更新的造車新勢力已經崛起,埃安等傳統車企傳統車企也進入新能源汽車賽道,而且還有一批初創企業,大家都在分食這個增速放緩的市場。
如何才能競爭中取勝?今年5月份,美團聯合創始人王慧文到理想汽車參加戰略會時,根據此前生鮮領域“百團大戰”的經驗指出,真正到激烈競爭階段,資金和資源總會遠遠不夠。
因此,無論初創新能源車企,還是成熟車企,為不被淘汰出局,就必須不斷找錢,確保能夠持續燒錢。
對于新能源車企來說,目前最為重要的投融資渠道是國資,譬如來自地方政府的產業引導基金。目前的新能源汽車賽道依然坡長雪厚,但缺乏“一投暴富”的機會,這不太適合賺快錢的部分投資機構,但十分適合地方政府這樣的長期主義投資者。
合肥政府投資蔚來,就為業內輸出了經典案例。
2019年,在資本寒冬下,蔚來汽車資金告急,股價暴跌,當年10月,股價最低達到了1.19美元,瀕臨1美元退市紅線。就在李斌感嘆“撐不過2020年”的時候,得到了合肥市政府的資金支持。2020年4月29日,李斌與合肥市政府就蔚來入駐合肥達成協議,獲得70億元投資。落戶儀式上,李斌出現了久違的笑容。后來他感嘆道,投資機構沒有人救他們,只有政府才會看得很長遠。
2020年下半年后,在新能源汽車風口下,蔚來的股價就開始飛漲,合肥市也因此次投資,在當地逐步發展出了一個世界級的智能電動汽車產業集群,達到了“雙贏”局面。
近期獲得融資的埃安與嵐圖,投資者也大多來自國資。據嵐圖的公告,此輪融資由國企混改基金領投。埃安雖未詳細披露53名投資者名單,但領投中的人保資本、南網能創、國調基金、深創投、中信金石、廣州產投集團等,無一例外,均有國資或地方政府背景。
目前,正是新能源車企尋求國資支持的好時機。
2022年,已被業內稱之為地方政府母基金元年,各地政府正積極引入創投機構,試圖通過產業引導基金招商引資,為地方導入優質產業資源和社會資本,推動當地產業轉型升級。
比如,南寧產業高質量發展一期母基金首期總規模為100億元,擬投向新能源汽車及零配件等產業。武漢市政府產業引導基金規模高達500億,部分資金也將投入到新能源汽車這樣的高端制造行業。
而且,相較于以前,各地產業引導基金除了在規模和數量上不斷創新高,還在出資比例、返投比例、容錯糾錯機制方面呈現出新特點,部分產業基金不僅將返投比例放寬到了1:1.還放寬了返投認定標準。
作為企業,不管是初創造車企業,還是新勢力,抑或傳統車企的新能源汽車公司,為了獲得國資的融資,不能僅靠講故事、造概念;沉下心來造車,提供好的產品和服務,才是吸引國資的根本。
來源:搜狐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