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護城墻坍塌?5G專網放開,對運營商影響幾何?
11月23日消息:近日,工信部給中國上海商飛發放了國內第一張企業5G專網的頻率許可,用于商飛公司獨立建設5G專網。
有分析人士稱,這標志著國內電信運營商長期以來賴以生存的“護城墻”正在坍塌,將動搖運營商未來發展之基。
那應該如何正確理解這一事件呢?白犀牛談談我們的看法。
什么是5G專網?5G專網是在特定區域實現網絡信號覆蓋,為特定用戶在組織、指揮、管理、生產、調度等環節提供通信服務的專業網絡。5G專網對應的就是5G,而公網與專網的區別主要在于公網為社會大眾服務,而專網為特定對象服務。
此前,工信部只給運營商企業授權了5G專網的頻譜,其他企業需要使用5G專網,就只能找運營商企業合作。
而基于不同企業的不同需求,運營商也為此推出了三種合作的模式,比如,中國移動就推出了“優享”“專享“尊享”三種模式——
優享模式(公網公用)是在公共網絡基礎上,通過QoS、網絡切片等手段,滿足客戶對特定業務的網絡速率、時延、隔離性優先保障需求。
專享模式(公網專用)是在局域增強覆蓋基礎上,通過邊緣計算、數據分流等技術手段,滿足客戶對超低時延、數據不出場等業務需求。
尊享模式(專網專用)是通過基站、頻率、核心網設備的專建專享,為企業客戶構建專用網絡,滿足客戶對高安全性、高隔離度等定制化建網需求。
比如,此前中國移動和寧德時代宣布建成了全國最大的5G企業專網,正是采用了與公網部分共享的“專享模式”。
事實上,不光中國移動,三大運營商都分別提供了分級的5G專網產品體系,各家對于不同級別5G專網有不同的名稱,不過其分類的邏輯和同一分級的內涵基本是一致的,可以說是按照與公網的共享程度分為三個級別。
基于這三種模式,三大運營商廣泛地與垂直行業眾多企業開展了5G專網的合作,根據公開資料顯示,三家運營商截至2022年6月初打造的5G專網項目情況如下:
中國移動已累計落地5G專網項目4400余個,在工業、能源、港口、礦山等行業頭部企業落地。
中國電信已累計打造5G定制網項目超2500個,在工業、交通物流、醫療、教育等“揚帆”行動計劃的15個行業,與數百個大型企業開展合作。
中國聯通已打造了1500個5G行業虛擬專網項目,覆蓋鋼鐵、采礦、教育、文旅、醫療等20多個細分行業。
那既然三大運營商已經推出了貼近垂直行業需求的分級服務體系,基本上已經能夠滿足各行各業、各大企業的各類業務的網絡需求,為什么此次工信部還是打破了這個延續已久的“潛規則”,發放了國內第一張企業5G專網的頻率許可呢?
企業希望自建獨立的5G專網的目的無非三個:
第一、出于信息安全性的考慮,畢竟哪怕是最高級別的“專網專用”模式,網絡還是掌握在運營商手中,對于高級別的保密信息,還是希望能夠不經他人之手;
第二、出于業務靈活性的考慮,垂直行業的業務形態千奇百怪、層出不窮,而且迭代頻繁,依靠運營商的建設的公網進行虛擬化共享,顯然難以滿足業務發展的靈活性。企業想要自建5G專網,一部分原因是想要擺脫運營商的限制,真正把基礎設施掌握在自己手里。
第三,出于成本可控性的考慮,5G專網作為運營商當前的重頭業務,肯定是希望能帶來豐厚收益的,這不可避免地將發生與垂直行業爭利的局面,企業想要自建5G專網,相當一部分原因是為了節省成本。
此次,工信部向商飛公司發放第一張企業5G專網的頻率許可,我認為應該是出于信息安全性的考慮。畢竟商飛公司承擔著國內民用飛機的設計、研制、生產、試飛、技術開發等重責,對國內航空安全至關重要,通過授權頻譜自建獨立的5G專網,對其數據和信息安全起到很大的保障作用。
那工信部后續會繼續面向其他企業大規模發放5G專網頻譜嗎?會不會如同部分分析人士稱的“將徹底摧毀電信運營商賴以生存的護城墻”?
我認為不會。原因有四:
第一,頻譜資源有限。
當前,據了解,工信部現已劃出 5925~6125MHz和24.75~25.15GHz作為5G工業無線專用頻段,從資源上看,相當有限,不可能面向眾多企業發放專用頻譜許可。當然,后面還有5G毫米波頻率仍在規劃中,可作為工業專業頻段。
商飛公司獲得第一張企業5G專網的頻率許可,這件事情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一是商飛公司的企業性質,二是跟高層調動可能也有一定關系。
其他企業想效仿商飛公司,申請獲發5G專網的頻率許可,我認為這里面難度很大。未來,或許還有其他企業獲得許可,但范圍應該局限于那些舉足輕重的“國之重器”。
第二,5G專網的建設、運營具有一定的門檻。
術業有專攻,各垂直行業一直以來作為網絡的使用方,在基礎網絡的建設、運營上并不專業,一套完整的5G專網包含了RAN、核心網、交換機、管理系統和應用,建設過程相當復雜,而建成后的運營運維更是一項難度極高的工作。要自行建設、調試出一張優質的5G專網,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當然,它們可以找華為、中興、諾基亞等設備商來負責建設和運營,但是,既然是找華為、諾基亞這些廠商來建設和運營,為何不直接找運營商呢?!
第三,自建5G專網性價比未必高。
建設一張企業擁有所有權的5G獨立專網需要大量的投資,尤其是跨省市的基地模式的5G專網,其建設投入很高,普通企業特別是小型企業肯定是無法承擔購買和部署全套5G網絡的費用。
哪怕對于財大氣粗的大型企業,自建5G專網性價比未必高,畢竟不是每家企業都有高保密性的需求,強行自建5G專網,其建設投資和后續的運營成本,將為其財務報表帶來沉重的壓力。
因此,我認為,未來5G專網不可能出現大量“企業自建的5G專網”,與運營商合作才是常態。最終應該就是鄔賀銓院士所建議的狀態——
①中小企業可以通過網絡切片方式使用公眾通信網;
②運營商向企業出租專用基站和下沉到企業的UPF,核心網控制面在運營商,但基于IPv6的UPF分流,可保證企業敏感數據不在公眾網落地;
③大企業申請專用頻率自建5G專網,可實現靈活按需分配TDD上下行時隙,該專網仍可交由運營商代維。
可見,運營商的“護城墻”并未坍塌,更關鍵的是,運營商的護城墻將不再是“一紙政策”,而逐漸轉變為具有競爭力的產品和服務。
來源:IT之家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