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消息:鴻蒙4年了,2022年,搭載HarmonyOS的華為設備已達3.2億,到今天還有不少人在爭論它到底是不是安卓套殼。
日前,市場傳聞小米也將出手機操作系統,有網友表示,如果小米真的出MIOS,是否會去掉手機開機頁的Powered by Android?引發了大量網友的爭論,鴻蒙把開機變成了Powered by Harmony,目前不少人執意的認為是安卓套殼,事實上,在知乎上,目前關于鴻蒙是否安卓套殼的爭論也長期都存在,問題來了,鴻蒙到底是不是安卓套殼?
安卓套殼的爭議從何而來?
事實上,早在最初2020年,曾與華為在軟件層面有著深度合作的谷歌在第一時間進行了響應,明確表示不再向華為授權最新版本的安卓系統,且禁止華為手機搭載谷歌GMS服務。
早在2019年,鴻蒙面世的時候,余承東提到HarmonyOS 鴻蒙有四大特性:1、采用分布式架構,可以實現跨終端的能力互助共享;2、低時延和高性能IPC帶來高流暢的使用體驗;3、基于微內核技術的可信執行環境,通過形式化方法提升了內核安全,全面提升全場景終端設備的安全能力;4、鴻蒙OS可支撐開發者實現一次開發、多端部署,最終實現跨終端生態共享。
華為的Harmony OS之所以有套殼Android的爭議,是因為當初從美國宣布制裁華為到鴻蒙亮相,其間只有短短幾個月。事實上,早在2015年,鴻蒙就已經在華為內部醞釀。到2019年拿出來,已經歷經了4年的打磨。
此外,爭議還來自于,鴻蒙操作系統有兩個,一是Open Harmony,它華為捐贈給開放原子開源基金會的項目,它沒有使用來自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安卓開放源代碼項目)的代碼,不能兼容Android應用,只能運行鴻蒙應用。
二是Harmony OS,是華為基于Open Harmony開發的商業化閉源發行版本,和Open Harmony的區別是使用了AOSP的一部分代碼構建Android應用兼容層。
這被人認為,鴻蒙來自于安卓的AOSP,并表示,這與多年前阿里yunOS的操作類似,尤其是在某些版本的鴻蒙中出現了安卓系統的彩蛋,比如安卓特有的不兼容性。那個版本的鴻蒙就是在系統中把安卓換成鴻蒙。這被某些業內人士打了個比喻,就是谷歌造了一輛車,華為換了個標志。
而事實上,Harmony OS不是基于Android開發的,因為開發晚,所以需要兼容AOSP代碼,才能更好的推進軟件生態,但它的系統架構和Android不同,Harmony OS不是Android套殼,也不是Android分支,更不是Android魔改。
HarmonyOS 使用 AOSP 的核心原因,是可以利用已經開放、可以使用的開源代碼,推進效率更快,開源意味著可以更快的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把生態做起來,同時也更好的面向物聯網時代。
從宏內核到“微”內核,操作系統的玩法與本質已經變了
這里需要知道的是,安卓系統采用的是“宏”內核,而鴻蒙系統采用的是“微”內核,這也是它們之間最根本的區別。別看只有一字之差,所產生的結果卻是天差地別。
宏內核是將手機系統所用到的所有驅動軟件、底層代碼、各種管理以及網絡協議等都直接保存在了內核當中,好處是資源管理統一,劣勢是代碼量龐大,久用變慢卡頓,而且漏洞無法避免,系統可擴展性差。
微內核是由一群模塊化的最小化軟件程序劃分成幾個單獨的運行在不同地址空間的服務,好是時延可控,內核安全性高,代碼量小、內核精簡、接口統一。
鴻蒙OS采用全新的微內核設計,即只提供操作系統最基本的少數核心功能與基礎服務,比如多進程調度和多進程通信等,它擁有安全特性和低時延等特點。
簡單拿個比喻來說:微內核就是一個皇帝,所有權利集中在他手上,但辦具體的事情要找別人。宏內核像國務院,組織機構很龐大,有好多人在管事。
據相關專業人士指出,從資源管理的角度來說,宏內核肯定是沒問題;但是從安全的角度來說,微內核的優勢比宏內核會明顯得多。
之所以說安全性更高,也有業內人士打了一個比方:微內核的設計就好比輪船的水密艙設計——將整艘大船隔離成一個個的水密艙,一個倉破了,船也沉不了。同理,一處系統被攻破,整個系統不至于崩潰。
因此,我們看到,盡管Android系統是宏內核,但后來谷歌針對物聯網時代,做了一個新的操作系統,叫Fuchsia,也是微內核,走的也是華為的這條路子。
因此,從這里可以非常明確的知道,如果鴻蒙是安卓套殼,谷歌面向物聯網時代,就沒有重開新操作系統的必要,直接用Android系統就可以,而谷歌之所以選擇與華為一樣的微內核路線,顯然是因為谷歌也看到4G時代的安卓操作系統可能不太適應5G時代的架構。
物聯網時代需要連接包括電視機、汽車媒體系統、機電腦、家具物聯和智能手機等產品,它需要面向5G萬物互聯打造全新的操作系統。這自然意味著微內核模式對應物聯網時代操作系統要更有優勢,這是一種兼容模式更高的操作系統。
這其實意味著操作系統的玩法與規則也已經變了。
爭議還在:意味著鴻蒙還不夠強大
正是因為鴻蒙的兼容性,所以其基于AOSP的一部分代碼構建Android應用兼容層,進而出現了套殼安卓的爭議——在不少人看來,它還是基于AOSP,和人家MIUI,Flyme,包括華為的EMUI,本質上沒有區別。
但是需要知道的是,AOSP是開源的,它的全稱是“安卓開放源代碼項目”的縮寫,它是開源的代碼!開源代碼意味著可以為任何人所用。安卓操作系統使用了 AOSP 的代碼,HarmonyOS 也使用了這些代碼,只要遵循有關協議,它們都可以進行二次開發,安卓無法限制鴻蒙使用并二次開發這些代碼,同理鴻蒙也無法限制安卓使用這些代碼。
這類似Ubuntu、Redhat 是基于 Linux。
事實上,如果套殼能夠讓華為繞過禁令,還能讓谷歌沒有辦法進一步制裁,那幾乎是不可能的。畢竟,如果涉嫌抄襲,搬運代碼,谷歌安卓完全可以起訴,既符合其本身利益,又能打壓華為,何樂而不為?
簡單來說,它基于AOSP,但AOSP是開源項目,任何人都可以在這基礎上二次開發,因為Linux內核開源協議要求使用了他們的部分也要開源,這些谷歌是沒有所有權的,全球可用,谷歌也沒有權限去打壓。國內也有很多大公司開源了自己一些技術框架,國外也有人去使用。
因此,兼容安卓是對的思路,這意味著可以讓鴻蒙更快的覆蓋當下Android移動應用市場的應用,不然只用有鴻蒙版本的那幾百個應用是很難冷啟動。
從今天鴻蒙的成績來看,兼容安卓是一種妥協,也是明智的,但也因此帶來了更多的爭議,不過發展到今天,從它的接入的設備數量來看,基本上已經算是初具規模,不僅僅是系統生態去美化,更是生態高度自主化。
從這個角度來看 ,它基于基于AOSP是不是套殼這個爭議,其實對華為并不重要,技術路線絕對不能再錯了,對于華為來說,它沒有那么多時間來重新走一次,現階段依托開源去發展是更快的路線。
目前,HarmonyOS 已經完全自主化,沒有人可以限制或者斷供它,它已經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節奏去發展、迭代與優化,這其實就是正確的思路。
在今天,超1000個硬件廠商尤其是大量家電廠商都在加入,在IoT領域的生態也在逐步形成。搭載HarmonyOS的華為設備已達3.2億,鴻蒙智聯已有合作伙伴超2200個,產品發貨量超2.5億,這其實已經走在成功的路上。
畢竟,自己能完全掌控操作系統發展的自主權,才是最關鍵的,尤其是谷歌在安卓系統上采用華為的EROFS超級文件系統,也是對鴻蒙套殼安卓的這種言論進行了間接回應——華為擁有對鴻蒙系統的絕對控制權。
自主權與控制權,這點鴻蒙已經做到,這才是事關核心。隨著鴻蒙壯大,這種爭議可能會越小,隨著其設備數再翻一番,可能套殼不套殼,談的人就越來越少了。當有人還在爭論套殼,其實也在說明鴻蒙還不夠強大。
因此,這個角度來看,鴻蒙依然需要繼續向前走,當它足夠強大,與谷歌Android、iOS、Windows、谷歌Fuchsia鼎足而立、給這些競爭對手帶來壓力的時候,鴻蒙套殼的爭議自然就會消失了。
來源:搜狐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