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價值星球Planet,作者 | 歸去來,編輯 | 唐飛
近日,被業內評為“AI第一股”的商湯科技,再次被推上風口浪尖。
11月8日,阿里以平均每股1.8190港元的價格賣出8000萬股商湯股票。三天后,11月11日未來資產環球投資又宣布減持7325萬股。
另據富途證券數據顯示,近60天眾多大行拋售了商湯股票,排名前五的是,美林(45425萬股)、富途證券(20108萬股)、中金(18910萬股)、摩根士丹利(13718萬股)、中信里昂(11921萬股)。值得注意的是,早在今年7月6日時,商湯科技創始人湯曉鷗已減持2079萬股。
事實上,投資者大逃殺的背后還是和商湯在二級市場上股價的暴跌有關。2021年12月30日,商湯正式登陸港交所,上市當日,公司股票創當年7月中旬以來中國香港IPO首日最大漲幅。上市第三天,股價翻倍,市值更是超過2720億港元。
但目前商湯的股價在2港元/股附近波動,市值更是暴跌到僅剩690億港元左右。換句話說,不到一年的時間里,商湯市值已蒸發超2000億港元。
圖源:雪球
其實,不僅僅是商湯的日子難熬,“AI四小龍”其他三家的發展也不樂觀。
早在2020年11月,上交所就已受理依圖科技IPO申請。但在8個月后,上交所發布公告稱決定終止對依圖科技首次公開發行存托憑證并在科創板上市審核的消息,終止原因是由于依圖科技選擇主動撤回申請。
2019年8月,曠視科技向港交所遞交招股書。6個月后,曠視科技港股上市進程狀態顯示“失效”。2021年,曠視科技轉戰科創板,然而在今年3月份,卻因上市文件中財務資料有效期問題需補充提交資料,發行注冊程序被迫中止。
云從科技雖在今年5月份完成在科創板上市,但其股價已經從最高點時的35.75元/股,跌到今年9月份時的15.65元/股的低點,這一價格和發行價的15.37元/股相差無幾。兜兜轉轉幾個月,云從科技股價又被拉回到原點。
圖源:雪球
那么為何如今AI四小龍的日子都如此難過呢?短期之內,他們又是否可以走出困境?
曾經有多輝煌,如今有多沒落
2011年,畢業于清華“姚班”的印奇與唐文斌、楊沐兩位同學,在北京一起創立了曠視科技。同年,在美國紐約大學深造的朱瓏,有了回國創業的想法,次年便與同學林晨曦創立了依圖科技。三年后,商湯科技成立了。2015年,湯曉鷗的中科大校友周曦,成立了云從科技。
但實際上,當時投資人以及國內的相關企業對AI仍處在認知階段。
2016年3月Alpha Go圍棋奪冠后,谷歌、亞馬遜、Facebook 、IBM及微軟在同年9月宣布成立Al聯合組織“Partnership on Al”。
微軟也在同年10月宣布其人工智能設備的語言理解能力擊敗人類,陸續重大事件的不斷披露,也讓外界對于AI有了更加清晰的認知,并在全球范圍內引發了新一輪人工智能熱潮。
此后,我國多地陸續出臺多種行業利好政策,資本也在紛紛加注這一賽道。據《2021年人工智能行業發展藍皮書》藍皮書統計,過去9年人工智能領域IPO前的股權投資行為,共發生了2048起,投資金額達4800億元,而投資的高峰期集中在2015年-2018年。
圖源:《2021年人工智能藍皮書》
以商湯為例,其在2017年到2018年兩年的時間里,完成六輪融資。背后的投資方包括高通風投、光際資本、賽領資本等知名投資機構,導致此后很長一段時間里商湯都被外界稱為“融資機器”。
數據來源:企查查
同期,百度、科大訊飛、華為等一眾大廠也在紛紛加速布局AI,并推動AI和交通、物流、零售、金融、政務等多個產業的融合。甚至可以說,AI逐漸成為了一眾大公司的標配。
當然,這一動作也加速了AI行業的“內卷”程度。
但沒有任何風口不滅,進入到2019年以后資本對于AI的熱情在明顯減退。《2021年人工智能行業發展藍皮書》指出,2018年全國單筆平均融資投資額為4.1億元,2019年直接下降到1.6億元,相差2倍以上。
所謂的“AI四小龍”進入2019年以后,在融資金額、融資頻次上也均出現明顯降低。以依圖科技為例,其在2019年到2022年,僅完成四輪融資,對外披露的最高金額也只有數億元人民幣。
而曠視科技進入到2019年以后,更是沒有任何新的資本進入。
或許正如創新工場創始人李開復2020年在一個公開場合談及AI創業公司所說的那樣,有三個AI專家就能估值7億、靠AI概念忽悠投資人的時代已經過去。
也是在2020年,工信部賽迪研究院副總工程師、人工智能產業創新聯盟秘書長安暉曾指出,全球近90%的人工智能公司處于虧損狀態,中國AI產業鏈中90%以上的企業也處于虧損階段。
“四小龍”也沒有逃脫這個厄運,商湯2021年營收47億元,總虧損將達171.4億元,虧損高達營收的3.6倍。云從科技在2019年到2021三年的時間內累計實現營收26.4億元,但扣非凈虧損則高達23.2億元。
依圖科技2020年上半年營收雖為7.17億元,但歸母凈利潤卻高達-36.42億元。而曠視科技在2020年營收和凈利潤則分別為13.91億元和-33.26億元。
如果說資本尚能接受所投企業短期之內的虧損,但當下以及未來的不確定性,讓AI四小龍未來何時能夠盈利依舊成謎,繼而引發市場對AI科技公司商業模式的質疑,這就不難解釋為何已經完成上市的商湯會出現股價暴跌、部分股東頻頻減持的原因所在。
回款難、需求低
技術是AI公司的基礎,企業只有拿出我有你沒的技術才能構建出自身的護城河,這也決定了研發投入是AI企業的最大成本。
結合AI四小龍目前對外披露的招股書和業績報告來看,商湯2019到2021年研發費用占營收的比重分別為63.3%、71.2%和76.9%,同期云從科技則分別為56.3%、76.6%和49.6%,起伏較大。
曠視科技2018到2020年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分別為70%、74%和64.4%。依圖科技在2017年到2019年研發費用占營收比重則分別為146.4%、95.7%和91.6%。
值得注意的是,云從科技在招股書中寫道:當前人工智能行業尚處于發展初期,相關技術及各應用場景的定制化解決方案迭代速度較快。這也意味著未來AI企業在研發上的投入依然很高,成本很難被拉低。
然而,在高研發投入成本的背后卻是企業自身相對較差的造血能力。
AI四小龍以“大安防”業務為切入口,客戶主要來自政府和企事業單位。以云從科技為例,其業務線包括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行、智慧商業等,核心客戶包括中國聯通、聯想等企業及數家通信運營商,并服務于國家海關總署等政府部門,以及工商銀行、建設銀行等銀行機構。但這種業務模式正面臨著來自多方的挑戰。
來自安徽的邵總告訴價值星球,和TO G端合作遠比外界想象的要復雜。
首先,政府項目審核、審核流程繁復,對相關資質和技術的考察也很嚴格。比如說,自己公司此前曾在2020年時,向當地政府提交過一個關于直播基地的項目,但時至今日,該項目依然沒有獲得批復。
其次,政府部門預算劃批多圍繞民生項目,對于AI項目的投入較謹慎。邵總熟悉的一位政府官員曾透露,他們當地財政接下來的的投入主要會是以民生類項目為主。
最后,國內頂尖科技公司均在大力發展G端業務,華為、科大訊飛這樣的企業本身就有足夠的品牌信譽和競爭力,而其他中小型AI企業的競爭難度可想而知。
不僅僅是TO G端的難度在增加,TO B端的需求也在減少。來自北京的張總告訴價值星球,現在國內的中小企業都在壓縮一切不必要的成本,盡最大能力保持手中的現金流穩定,活下去才是最重要的。
其實張總的話不假,以這兩年疫情后爆火的云行業為例,Canalys副總裁Alex Smith曾指出,在宏觀經濟的影響下,企業客戶往往會選擇通過減少IT預算來降低運營風險。
況且B端市場本身競爭也很激烈,比如在智能客服領域,百度有夜鶯智能客服平臺,網易推出了網易七魚,華為和科大訊飛也有自己的智能客服系統,用友、金蝶等大廠更是深耕多年,留給其他企業的空間并不多。
圖源:《2022中國AI技術應用場景》
而需求低、競爭激烈所引發的直接問題就會讓AI四小龍接下來的銷售費用率被不斷拉高,盈利能力不斷下降,虧損程度繼續加劇。
冬天很長,但春天很近
事實上,目前AI四小龍也在尋求破局之道。
比如說,云從科技目前開始涉及元宇宙業務,商湯則對外宣稱自己是最大的元宇宙賦能平臺之一。
雖然按照中國信通院副總工程師許志遠的說法來看,“我們離真正的元宇宙落地還有很遠的距離”。但同時許志遠也表示,在他們看來,元宇宙順應了數字世界發展的趨勢,包括虛實的日漸融合、對互聯網體驗的不滿等等。他強調,元宇宙的概念涵蓋了更多元、更廣闊的技術圖譜,因此具有很大的想象空間。
對于當下的云從和商湯而言,服務元宇宙,為元宇宙提供算法、交互,輔助語音識別、圖像識別等等,都可能為自己帶來一定收益。
比如前段時間爆火的AI繪畫,今年6月,百度數字人度曉曉曾第一次作畫,其4副AI畫作被制作為數字藏品在百度App上線售賣,24小時售賣額超過17萬元。8月底,一副由AI繪畫工具生成《太空歌劇院》在美國科羅拉多州博覽會的一項藝術比賽中獲得了第一名,有消息稱該作品也將被拍賣。
更早前,由AI創作的畫作《埃德蒙·貝拉米畫像》在2018年佳士得拍賣會上拍出了43.25萬美元(約300萬元人民幣)的價格,超過估價45倍,也證明了AI創作的藝術作品正得到認可并產生更大的價值。
業內將AI的這種內容創作能力稱為“AIGC”,東方財富證券分析師高博文認為,AIGC是繼PGC、UGC后的新內容生產形態,是元宇宙和Web3.0的重要基礎設施,其技術正在加速成熟。AIGC生成正從“降本增效”向“創造價值”轉變,尤其在圖片和視頻領域。
的確,AIGC的成熟有利于降低成本,部分解決內容行業創意和生產的問題,帶來數字人、虛擬場景、數字內容及圖文視聽相關產品的改變和豐富。Gartner預計,到2025年,生成式人工智能將占所有生成數據的10%。根據Generative AI的分析,AIGC有潛力產生數萬億美元的經濟價值。
作為對照,部分海外新晉獨角獸已經在用戶運營數據和收入方面切實展現了商業化潛力。
典型案例如,StabilityAI面向消費者的產品DreamStudio注冊用戶已經超過150萬,共同創建了超過1.7億張圖像。商業模式上,盡管StableDiffusion模型開源,但是DreamStudio用戶為生成的圖像付費,新用戶獲得免費積分,免費的積分用完,用戶將需要自行購買積分。
Jasper的總訂戶數也已超過7萬,2021年收入達4000萬美元,公司創始人預計2022年將達到9000萬美元。
據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發布的《中國AI數字商業展望2021-2025》報告預測,到2025年,中國AI數字商業核心支柱產業鏈規模將達到1853億元,其中AI數字商業內容產業規模將達到495億元。
巨大的“蛋糕”仍然清晰可見,且我們依然堅信,未來AI仍會和眾多行業結合,并且真正改變我們的生活。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