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三季度凈虧13.4億,零跑汽車為什么“押寶”增程式?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文 | 電動公會,作者 | 李大鵬

    11月14日,零跑發布2022年三季報,這是其登陸港交所后交出的首份成績單。財報中提到兩個關鍵信息:

    一是虧損持續擴大;

    二是將推出增程式車型。

    財報顯示,零跑汽車三季度凈虧13.4億,同比擴大86.37%。結合此前半年報數據,前三季度累計虧損37.84億元,已超越去年全年。

    虧損擴大的主因是其造血能力太低。

    相較于其他車企,零跑汽車在毛利率方面仍有較大差距。目前包括蔚來、理想等造車新勢力在內,毛利率水平一般都在10%-20%之間,而特斯拉則能達到30%左右。

    反觀零跑,毛利率至今仍為負數,上半年毛利率為-26%,三季度毛利率為-8.9%,盡管有所改善,但仍無法覆蓋材料、人工等成本。

    從市場反饋來看,今年1-10月累計交付量達到94628臺,已是2021年交付量的逾兩倍,但其中有一大半交付量是由低端車型TO3完成的。如果按今年上半年的財報數據計算,零跑平均每賣出一輛車虧損約4.7萬元。

    零跑這種“燒錢沖銷量”的打法,顯然無法得到投資者認可,其上市以來股價持續下跌。今年9月29日登陸港股當天,股價盤中一度跌近四成。截至11月14日收盤,其股價報21港元/股,相比發行價48港元/股跌逾五成。

    面對股價“腰斬”、虧損持續擴大以及毛利率過低的現狀,此時的零跑亟需新的故事、新的武器來扭轉局面。于是,零跑將寶押在了目前頗為火熱的增程式領域。

    三季報顯示,零跑將大幅拓寬產品線,并于今年第四季度上馬增程式車型,以改善毛利率。

    三季報發布后,零跑汽車正式官宣,接下來推出的所有車型,都會有兩個版本:純電版本,以及增程版本。

    01 為什么押寶增程式?

    今年9月,創始人朱江明還曾說過:“我們不在乎當下如何快速拿到市場份額。我們更注重長跑。”

    然而,不到兩個月時間就改了口。根據零跑的說法,未來3-5年,中國增程式車型市場將會有大幅增長空間,將從純電車型拓展到增程式車型。

    對于當前巨虧之下的零跑來說,相比長遠目標,短期獲利顯然更為重要,哪里有機會就奔向哪里去。

    增程式概念最初是被理想汽車“炒”起來的,后來的AITO問界又給添了一把火。

    主打增程式技術的理想L9.上市僅72小時,訂單量便突破3萬臺,平均一天1萬臺的節奏;AITO問界M7更夸張,在發布4小時后,訂單量便迅速突破了2萬臺。

    盡管有眾多消費者擁護,但仍有一些業內人士對增程式電動車嗤之以鼻。

    由于增程式技術在環保方面并“不徹底”,被一些工程師戲稱“三流技術賣出了一流價格”,畫蛇添足、雞肋技術、開行業的倒車······這些詞語也都曾加駐在增程式電動車上。

    當初理想ONE發布時,還曾遭到無數網友噴“工業垃圾”,“都搭載內燃機了,還好意思說自己是新能源”。大眾中國 CEO 馮思翰更是公開表示“增程式是最糟糕的方案”。

    雖然不受行業待見,但不可否認的是,增程式電動車在眾多消費者和頭部車企的追捧之下,開始變得愈發火熱。理想ONE也成為市場上“越罵越火”的一款現象級產品。

    02 增程技術到底“好”在哪?

    隨著新能源汽車關注度不斷提高,大家對于“純電動”和“插電混動”基本已經耳熟能詳,但對“增程電動”卻知之甚少。

    增程式電動車,屬于燃油和電力混合使用的混合動力汽車的一種,原理為用發動機進行發電,電動機進行驅動的車輛。當電池組電量充足時采用純電動模式行駛,而當電量不足時,車內發動機啟動,帶動發電機為動力電池充電。

    增程式電動車最突出的零部件就是增程器的加入,顧名思義,就是為了解決里程焦慮。

    油電供能累積后,增程式的電動汽車基本都可達到NEDC 800km往上,NEDC1000km也不稀奇。

    比如理想ONE的續航NEDC 1080km,在目前的量產車型中,還沒有純電車的續航能夠超過它。

    李想曾多次提到“用戶體驗”和“用戶思維”的重要性,這也是理想汽車發展增程式技術的原因。

    在他看來,相比純電動,增程式電動車能夠解決安全與里程的主要矛盾,是目前最容易推進市場化的新能源車型。

    理想ONE之所以賣得好,很大原因就是其專注于解決里程焦慮的增程式技術,從用戶的角度出發造車。

    雖然增程式技術給用戶們帶來了沒有里程焦慮的超凡體驗,但仍然被主張純電動技術路線的同行所鄙視。

    首先,嚴格來講增程式電動車是插電混動的一個變種,所謂插電混動,最簡單的理解就是汽車有電動機和內燃機兩套動力系統,兩套動力系統驅動汽車就會有串聯,并聯,串并聯混合等多種組合模式,增程式就是其中相對最為簡單的串聯模式。

    其次,增程式和其他帶直驅插電混動的最大區別是效率,結構,成本,技術難度等很多方面都是有區別的,但最根本的區別在于理論最大輸出功率。

    增程式最大輸出功率=電動機功率

    直驅插電混動最大功率=電動機功率+發動機功率

    也就是說,增程式不管怎么玩兒,一輛車的能力上限就是電動機功率,一就是一,永遠不存在1+1>1的情況。

    比如理想ONE,就算從東安的三缸發動機升級到1.5T的發動機,只是改善了充電能力,但是如果電驅動系統保持原樣的話,最大動力能力保持不變。

    而像比亞迪DMi這種帶有直驅模式或者沃爾沃 T8 這種前后分布驅動的插電混動而言,車輛所能獲得的最大功率是有疊加效應的,獲得1+1>1的動力性能,同時收獲1+1<2 的燃油經濟性能。

    對比來看,高下立判。

    另外,反對者還認為,增程式說到底還是個“燒油”的技術,終究是要被時代拋棄。而且大多數情況下,增程式都是靠燃油轉電能來驅動,而期間經歷了一次能量轉換的環節,加上車重偏大的原因,在某些工況下,增程式并不省油。

    比如高速上,增程式比普通燃油車反而更加耗油,實際這也是混動中的串聯動力方式的一個弊端。

    綜合起來看,增程式架構簡單,能量的轉換步驟過多導致的效率不高,且對環保貢獻不大,所以被純電車和混聯式動力汽車所鄙視,也就見怪不怪了。

    但任何一種設計,在一定的背景下,只要能揚長避短,即便設計粗陋簡單,也能做到瑕不掩瑜。

    雖然同行對這種技術路線有異議,但其產品也確實獲得了市場回報。

    03 此時入局還有勝算嗎?

    在理想汽車之后,問界、哪吒、長安深藍、嵐圖等都已陸續在增程式電動車領域發力,作為后來者的零跑,此時入局還有機會嗎?

    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多元化的特征正逐漸明晰,市場上的純電動銷售占比逐步下降,以增程式為代表的多元化新能源汽車品類開始走強。

    盡管如此,業界仍然認為增程式不是未來主流方向,但短期內還是會有市場。

    從銷量數據看,增程式電動車在新勢力中銷量占比還是比較大,除了理想L9和問界M7.還有正逐步提高交付量的嵐圖Free,至少在近兩年,增程式電動車還會繼續發展。

    不過,隨著充電樁的布局的逐步完善,以及100度電池的普及和充電速度的提高,純電車續航會更長,充電也會更加快捷方便。

    而由于發動機的存在,增程式電動車在節能減排、NVH、使用成本等方面不及純電車。

    屆時,增程式電動車最大競爭力的續航里程也會變得不再突出。

    我們綜合產業和市場各類因素判斷,增程式電動車最多還可迭代一輪,就應該轉向全面電動化。即便是主打增程式的理想,也計劃在未來兩年內推出純電車型。在一段時間內,很可能會是增程式和純電并存的局面,并且會逐步用純電替代掉增程式車型,這也是技術進步和充電設施發展的必然趨勢。

    當然了,在所有的爭議中,最偉大、最正確、最天才的是時間。增程式技術到底能走多遠,時間會去證明,而在這之前,我們先不妄下結論。

    但無論怎樣,新能車汽車行業正在掀起一場技術的百家爭鳴。無論哪一種路線都各有利弊,率先塑造產品力,驗證可靠性,將路線中的最大優勢發揮出來,才更為重要。

    諸侯盟,誰執牛耳?未來,市場會做出最公平的裁決。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三季度凈虧13.4億,零跑汽車為什么“押寶”增程式?
    智能汽車時代,上汽零束SOA構建智能化生態小鎮
    飛行汽車:電動eVTOL能源經濟性,燃料成本大幅降低
    雷克薩斯走下神壇,“神車”真的病了?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