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蔡司數字病理成像系統亮相進博會,帶動基層診斷水平提升

    近日,在第五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上,“蔡司+”戰略首次對外發布。蔡司大中華區副總裁、顯微鏡事業部總負責人張育薪博士表示:“蔡司+”戰略的初衷在于與中國共享前沿科技。

    蔡司擁有170余年的歷史,在顯微鏡、醫學器材、光學眼鏡、光電子設備、半導體以及工業測量儀等領域均有布局。通過“蔡司+”戰略,蔡司將與中國本土企業分享前沿科技及創新成果,共同提供更符合中國市場的解決方案。

    為了讓“蔡司+”戰略真正落地,蔡司確立了三大實施方向:首先,將以光學技術服務中國合作伙伴、科學家和高校,提升國產顯微鏡影像技術,助力中國醫學、制造業、科研創新等領域的發展;其次,將與第三方廠商緊密合作,通過技術轉讓、定制化生產,為國內不同行業客戶提供解決方案,解決設備集成中的困難;最后,將持續加大本地投入,深度融入本地生態圈,進一步整合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的人才、技術和產業資源,助力區域一體化建設。

    據張育薪介紹,在顯微鏡領域的“蔡司+”則包括兩個層面的含義:在下沉方向,重點是要惠及民生,解決病理上的痛點和難點,包括“兩癌篩查”的國策;在上層方向,則是要把中國高端的科學技術進行成果轉化,借助蔡司在中國的渠道優勢將其快速推向市場。

    張育薪表示,基于上述戰略和市場痛點——病理師嚴重不足的問題,公司在選擇合作伙伴時,重點聚焦在“更快捷、更自動化、更高通量、更智能化”的層面,因此選擇了兩個領域的合作伙伴:首先是自動臺,其精度符合病理軟件的要求,現已與廈門海德星達成合作;其次是軟件,有杭州迪英加和深圳貝安特兩家企業。

    其中,作為“蔡司+”戰略的重要實踐,蔡司與本土企業深圳貝安特醫療合作開發了蔡司數字病理成像系統,近日已在進博會上首次亮相。

    蔡司數字病理成像系統

    據悉,在“蔡司+”戰略框架下,蔡司推出了基于顯微鏡,同時結合數字圖像技術(由貝安特醫療開發)的病理成像系統。這套不僅可以滿足醫生日常病理診斷需求,同時其數字化功能可以幫助醫生在顯微鏡上快速實現遠程交互和技術支持,讓基層老百姓可以輕松觸及優質診療資源。它也可以用于臨床教學和分享,快速帶動基層診斷水平提升。

    近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穩定增長,廣大人民對自身健康的需求日益增長。雖然國家醫療保障體系日漸健全,但仍然存在著醫療資源不均衡以及中西部和鄉鎮醫療資源相對匱乏等問題。2022年1月,國家啟動“千縣工程”:以脫貧地區、三區三州、原中央蘇區、易地扶貧搬遷安置地區為重點,到2025年,全國至少1000家縣醫院達到三級醫院醫療服務水平。

    病理學作為臨床診斷最重要的方法,為疾病診斷和預防提供依據,因此如何快速提升基層病理診斷水平,是醫院醫療服務水平提升的關鍵因素之一。

    之所以主要針對病理,根據張育薪的解釋,“病理就像是醫院或者醫生的終審法庭,什么原因產生這個病?需要怎么去治理?都是由病理來,但病理在中國的醫學基礎建設中還處于弱勢,新冠疫情更是暴露出這塊的不足,還需要長期培養和積累,我們希望能助力縮小這個差距。”

    在談及合作能發揮的“勢能”時,蔡司中國顯微鏡事業部臨床業務負責人黃代斌指出,顯微鏡和病理是如影相隨的,蔡司的最傳統、最核心是顯微影像,而顯微影像某種程度是在推動病理的發展;而在醫院臨床診斷中能想得到的樣品——血液、尿液、唾液、骨髓等,任何一個都有顯微影像診斷的場景,“在醫院里顯微影像就是最重要的病理場景”。

    至于病理學在具體的應用場景上的探索,“蔡司+”已經通過實際的應用給出了應用——其在醫療健康領域的首個實踐成果——“蔡司宮頸細胞學輔助診斷系統”也在進博會上迎來了首次亮相。

    蔡司宮頸細胞學輔助診斷系統

    該診斷系統由蔡司與“AI+病理”公司迪英加科技合作研發而成,只在提升中國宮頸癌防治能力:一方面,通過蔡司顯微鏡的顯微技術可以清晰記錄和高度還原細胞圖像,為病理診斷提供支撐;迪英加宮頸細胞學智能模塊,快速分析細胞圖像,完成宮頸癌篩查和輔助診斷。

    目前,宮頸癌是發展中國家第二大女性惡性腫瘤,根據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2020年癌癥報告數據顯示,2020年全球每分鐘就有1例宮頸癌新發病例。定期進行宮頸液基細胞學檢查,是早期發現和預防宮頸癌的有效方法。一直以來,這項檢查需要病理醫生在顯微鏡下對上萬個細胞進行形態學觀察,極度依賴病理醫生的診斷經驗,同時篩查樣本量大,也對我國病理醫師人數提出了巨大挑戰。

    2022年1月,國家衛健委發布《宮頸癌篩查工作方案》,指出要積極運用互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提高基層宮頸癌篩查能力。這也給行業帶來了重大利好和操作依據。至于未來該產品的落地,張育薪指出,會基于中國三級醫療體系下不同的地區和醫療機構給出不同的銷售模式。

    未來,蔡司將繼續加大對中國市場的投入,并基于“蔡司+”戰略服務中國合作伙伴,不斷推動更多臨床顯微影像診斷方案的落地。

    來源:36氪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蔡司數字病理成像系統亮相進博會,帶動基層診斷水平提升
    挖掘醫療健康數據應用,加速醫療數據要素市場化進程
    “押寶”醫療器械,家電巨頭跨界開辟新戰場
    互聯網科技巨頭,再次“折戟”醫療大健康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