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5秒下完一部電影!三星5G毫米波打破5G網絡遠距離傳速新紀錄

    來源 / 互聯網那些事

    走對手的路,只能成為跟隨者,開辟一條新路,才有機會成為引領者!

    近日,三星5G毫米波破天荒實現了10公里超長距離1.75Gbps的傳輸速率,一舉打破了5G網絡遠距離傳速的新紀錄,有業內人士稱如果這一最新技術能在手機上實現量產,那華為“5G一哥”的位置將受到嚴重威脅,事實果真如此嗎?

    5秒一部電影!三星5G起飛了?

    早在2021年6月,諾基亞、高通和Uscellular就聯合宣布,三方在商用網環境下,利用增程5G毫米波技術解決方案,在超過10公里的超遠通信距離上,實現了毫米波的覆蓋,成功打破了5G最遠覆蓋記錄,彼時的實測結果顯示,超過10千米的遠距離網絡傳輸中,平均下行速率為1Gbps,達到11千米的極值時,下行速率也有750Mbps,可以完全滿足消費者的5G用戶需求。

    但速度就是用來打破的,近日,三星電子官宣,自研的5G mmWave在澳大利亞實現重大突破,在與NBN進行的現場實驗中,在10公里的超長傳輸距離下,實現了平均下載速度高達1.75Gbps,峰值下載速度達2.7Gbps,平均上傳速度達61.5Mbps的逆天成績,以一部2GB體積的MP4電影來算,最快只要5秒即可下完。

    之所以三星取得了這一里程牌式突破,一個重要原因在于三星和NBN的實驗使用了8個分量載波,實現了總計800MHz的毫米波頻譜聚合,根本原因三星自研的波束成形技術實現了遠距離范圍內的大量帶寬的聚合,實驗結果再一次印證了毫米波頻譜具備了有效提高廣泛寬帶覆蓋的能力,并且相較之于厘米波技術的Sub-6GHz 5G(代表者:華為),在帶寬、速率和時延三大關鍵指標上,有近乎統治者的領先。

    值得一提的是,三星本次試驗中采用的設備,并非智能5G手機,而是一款28GHz Compact Marco設備與5G毫米波CPE,三星自研的28GHz Compact Marco是業界第一款支持5G毫米波頻譜的集成無線設備,它將基帶、射頻和天線有機融合一體,既緊湊又便攜且節省空間。

    這一技術的商業價值在于,5G毫米波頻譜不僅能在密集城市地區部署大容量5G網絡,還更適用于更廣泛的FWA覆蓋,在毫米波上擴展的5G數據信號有效范圍將有助于彌補網絡連結缺口,為光纖無法觸及的農村等偏遠地區提供網絡接入服務。

    那么問題來了,既然,三星的5G毫米波技術如此先進,為何華為卻“因循守舊”地堅持5G厘米波呢?為何國內的5G商用也都是厘米波為主呢?

    毫厘之爭:華為和三星誰能笑到最后?

    說起5G,大家想到最多的便是華為,因為在5G商用前夕,通信圈曾有過一番激烈的厘米波與毫米波之爭,盡管厘米波不如毫米波先進,但是卻有著網絡覆蓋范圍廣,建設成本低等顯著優勢,如果想在諾大的國家大力普及,布署厘米波5G顯然是最劃算的事,最終力主毫米波的美國都被迫放棄(擱置)毫米波的通信基建,而我們國家自然也是將厘米波當作了首選,也因此,這一輪技術方案的PK中,華為成了最大贏家。

    只不過,雖然厘米波5G(Sub-6Hz)已高度成熟,但當前階段,在毫米波的技術儲備上,華為確實被三星、高通等通信巨頭超越了,而5.5G和6G又成了火熱的技術錨點,具有巔覆性意義的毫米波終將呈現更廣闊深遠的用武之地,這也是力主厘米波的華為都一直未放棄毫米波研究的重要原因。

    極度豐富的頻譜是毫米波的第一大突出優點,跟傳統的無線頻譜相比,橫跨30GHz-300GHz的無線電頻譜,都是廣義上的毫米波區間,目前包括三星、高通等在內,實際的毫米波5G其實是在24GHz-100GHz之間,但也遠遠夠用了,你敢想象,在低于6GHz的頻普下,擠了多少吃帶寬的主嗎?WIFI、2G、3G、4G……

    頻譜豐富,就好比是高速上暢通無阻,可以飆到最高碼率,而頻譜擁擠,帶寬自然就捉襟見肘,這也是為何在演唱會、體育賽事等重大人員密集型場合,現有的厘米波5G壓根不夠用的原因,而如果未來布署上毫米波5G,那無論是體育館還是大商場,消費者的5G通信都將暢通無阻。

    此外還有一個強感知的優勢在于,毫米波獨享支持超低時延,5G的OFDM技術可以將載波帶寬劃分成一個個的子載波,同時時間上也會分成一個個的間隔,讓子載波和時隙來共同傳輸數據。

    三星此次在實驗中創造了紀錄,還要歸功于毫米波所支持的波束賦形能力,簡而言之,就是在同樣的基站體積下,容納更多的射頻天線,而這些天線將組成陣列,將5G信號的能量聚集起來,實現對目標的精確賦蓋,目前主流毫米波AAU很快將實現集成1024根天線的突破。

    除了波束賦形,在波束搜索、跟蹤與切換等前沿技術上,三星、高通、諾基亞等通信巨頭都已經有了一定的積累,尤其是三星,已構建了自己的技術壁壘,未來毫米波成為主流時,三星勢必將掌握最大的話語權。

    說華為不急,那也不切實際。

    但其實,居安思危的我們,也在一早嘗試毫米波技術的攻堅,不僅是華為,包括南京網絡通訊與安全紫金山實驗室、中國電科、中興等在內的企業與科研單位,都在積極推動著國產毫米波研發的進展,包括自研的CMOS毫米波全集成4通道相控陣芯片、自研的77GHz毫米波芯片及模組等,中興通訊的毫米波基站系統,更是完成了全球首家毫米波OTA測試。

    據GSMA《5G毫米波技術白皮書》顯示,截至2020年6月,僅24.25GHz~29.5GH頻譜范圍,全球已有42個國家或地區的123個運營商,皆以試驗、許可證、部署或運營網絡等形式進行了5G投資,據GSMA和TMG統計預測,2034年,5G毫米波對全球GDP的貢獻將高達5650億美元,也即超過了4萬億人民幣。

    5G毫米波無論在技術意義還是經濟意義上,都將是核彈級大殺器,可以說,誰在毫米波領域的核心專利最多,誰將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華為、三星、高通、諾基亞、中國電科、中興……誰能笑到最后?

    拭目以待!

    參考資料:

    《5G毫米波技術白皮書》

    三星5G技術溝通會

    無線深海

    通信網

    商業君

    圖源網

    來源:互聯網那些事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5秒下完一部電影!三星5G毫米波打破5G網絡遠距離傳速新紀錄
    騰訊廣告需要新引擎,微信廣告再“救主”
    探尋中小數據中心蛻變路徑,以全生命周期視角尋破解之道
    進軍海外,中國互聯網“重倉”新加坡

    精彩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