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國貨插上出海的翅膀。
文 | 華商韜略 陳斯文
1904年,清王朝出使比利時欽差大臣楊兆鋆面臨著一項大工程:為第二年的列日世博會,建造中國展館。
雖然只是正廳級干部,楊兆鋆卻稱得上中國第一批“開眼看世界”的人。17歲時,他就由曾國藩薦送京師同文館。畢業后做過翻譯,辦過學堂,當過外交隨員,走遍歐洲五國,參與了“鎮遠”、“定遠”兩艦的督造,最后奉派出洋,成了中國最早一批大使。
▲楊兆鋆(中間)列日世博會留影
隨從中有人建議,中國館應該建成歐式風格,以示“與列強平坐”。楊兆鋆的想法卻不一樣——民族的才是世界的,一定要把中國風打出去。
1905年2月,擁有牌樓、涼亭、寶塔和飛檐斗拱的中國館建成。在積極組織之下,中國有19個省、30多個城市準備參展,但新問題又來了,要準備什么樣的展品?
有人提議,應該搜羅奇珍異寶古玩字畫,給洋人開開眼。但楊大使出身商賈世家,其父是湖州最早從事生絲外貿的商界領袖。所以他的見解是:要讓“中國制造”出海,去建立國貨品牌。
于是在6個月的世博會里,有700多萬名觀眾見證了來自中國的瓷器、漆器、繡品、絲綢、扇子、茶葉……
▲中國館的寶塔與古船模
盡管這些“中國制造”贏得了100多個世博會獎項,但長達三個月的海上運輸,對于沒有遠洋船舶支撐的中國而言,所有的國貨都難言出海。楊大使費心搭建的對外平臺,注定只能讓一個暮色帝國返照出一抹余暉。
但歷史似乎在冥冥之中自有定數,列日這座比利時城市與中國姻緣未盡。一百多年后的今天,列日成為了國貨出海落地歐洲的樞紐。在中歐班列、海運、空運、公路等一系列選擇中,如果使用中歐公路進行運輸,從東莞出發,途經國內六省與歐亞六國,只需15天就能抵達。
憑借中國跨境物流的種種全新方式,比利時列日再次與中國緊密連接在一起。
【世界苦物流久矣】
時效,曾經是困擾全世界物流的大問題,只要貨代或航運出現一點狀況,商品就可能耽擱數月。漢諾威油膩大叔舒爾茨因此掌握了“春買夏衣”的預判,里昂精神小伙弗朗索瓦要學會忍受“秋裝冬至”的尷尬,以及華沙社會老妹安娜,不得不望著花西子新款口紅的精美膏體連聲哀嘆。
慢,只是低于預期的等待,不確定則是壓垮買家的最后一根稻草。
來自悉尼Cobbity地區的皮特在家等待快遞包裹上門,卻左等右等都沒聽到敲門聲。直到他看完監控才發現,快遞小哥在門口找出了包裹,直接在通知單上寫了“到郵局取”,然后拉著包裹揚長而去。
為了拿到快遞,Peter不得不跋涉10公里到郵局。
漢堡的愛娃女士網購了一條中國的健身魔力褲,本指望這條褲子能陪伴她的瑜伽時光,當她興沖沖地趕回家時,卻被眼前的景象驚呆:包裹被快遞小哥扔進了院子里的狗窩,包裝盒連同里面的健身褲,都被愛犬撕成了碎片。
洛杉磯老兄史密斯的快遞到達了港口,但喜不自勝的他在隨后七天里,發現自己的快遞在洛杉磯周邊轉來轉去,最后一段的投遞,變成了包裹的洛杉磯市郊七日游。而另一位名叫Malvoliosf,則因為自己的快遞從機場到物流中心花了179小時,干脆在社交媒體上發出譴責:聯邦快遞的速度甚至不如租用烏龜。
歐美消費者與快遞糟糕服務所打的交道,幾乎可以編成一部書。以至于當英國皇家郵政在2021年決定開放周日派送時,引發了媒體的廣泛爆吹。讓一眾享受過中國快遞的留學生大畫問號。
延誤、爆倉、壓庫、堵港,快遞在中間環節時效漫長,丟件、誤配、暴力投遞,末端配送和服務難以把控,按照“有問題,找客服”的傳統,買家爆發出來的不滿,會很自然地傳遞到賣家一端。
但這怪不得跨境賣家,在物流這件事上,他們其實一肚子委屈。
過去幾十年里,借助西方制造業外遷的良機,中國實現了對眾多昔日工業國的超越。隨著“中國制造”席卷全球,中國品牌希望得到世界認可的,不僅僅是“世界工廠”級的制造能力,更是自己的品牌、影響力,以及試圖用自己的理解定義美學、時尚與功能。
盡可能減少中間商,更快地直抵消費者,讓品牌根植消費者內心……跨境電商時代顛覆了傳統打法,但新挑戰也冒了出來。
一件中國商品的跨境電商之旅,看起來只是從工廠大門,到消費者的家門。但在兩道門之間,卻隔著境內攬收、分揀運輸、海關清關、海陸空運輸、海外清關、海外倉儲和末端配送七個環節。
在跨境物流領域,這七個環節的術語合稱“全鏈路”,對跨境商家而言,意味著波折叢生的艱難路途。
代表“中國制造”的中國工廠和工貿一體商家有個特點:因為要依托跨境電商和獨立站直達消費者,所以銷售變成了小批量、高頻次、碎片化的訂單。在過去,福建的工廠可能一次性出貨10000件紅色T恤。但現在,紅橙黃綠每批百件的訂單,徹底把它的產能化整為零。
從“統進分銷”到“小單快反”,跨境電商創造了新名詞,改變了廠商的生產方式,也給物流提出了新要求。
零零散散的海量小單需求各異、高度非標,如果選擇國際物流巨頭的傳統模式,不但時效不及,而且費用昂貴,對于利潤有限的商家是不堪承受之重。在相當長一段時間里,國際物流成本甚至要占跨境電商交易總成本的30%至40%,跨國物流巨頭變成了用不起,但又不得不用的服務。
誰來承擔這高昂物流費用,要么商家不要利潤,要么加價給消費者,無論哪種,最終都削弱了市場競爭力。
在攬收環節,成本打不下來;而在運輸、清關和倉儲環節,效率提不上去;此外,許多傳統跨國物流企業“運營靠A、航運靠B、配送靠C”的作業方式,常常造成貨物一出關就失控,物流信息模糊不明,最終導致時效無法保證,服務體驗糟糕透頂……這些行業性的難題,在需求一端勸退了消費者,在供給一端成為跨境電商業績的阻礙。
所以從消費者到賣家,從物流行業的從業者到分析師,都因為尷尬的行業現狀而得到一個共識:
中國制造業全面出海階段的主要矛盾,正是低效的跨境物流能力,無法匹配先進的制造業產能。
【重整河山,拓荒鋪路】
當一位初出茅廬的物流分析師,面對一位跨境電商的老板時,往往會試著用這樣一句話給后者支招:解決你的困擾,要靠“打通全鏈路”。
每天忙于打版、看設計、盯產能的老板們,多半對這句話沒什么感受,他們對物流的要求只有一個:速度要盡可能快,成本要盡可能低。
這個聽起來“既要又要”的要求聽起來不可能達到,但它卻是跨境賣家的真實心聲;而要給“中國制造”插上翅膀,為它的出海再添一份競爭力,意味著中國的物流企業,同樣應當具備出海能力。
做到這些的關鍵,恰恰在于全鏈路的打通。
在從境內攬收到末端配送的七個環節里,每個環節里都有若干節點,也包括了對應的專業服務。從解決問題的角度上看,掌握在自己手里的環節越多,鏈條的確定性就越強,波動就越穩定,做到“多快好省”的可能性就越大。
和中國電商行業相比,海外電商的滲透率仍處在較低水平,商流的不足,導致了海外快遞企業雖然擁有發達的全球網絡,卻既缺乏足夠的物流經驗,無法深刻理解那些在中國土壤中崛起的中國品牌。
因此,在巨頭們的實操中,全鏈路打通始終是道待解難題,它們的全球網絡雖然廣闊,使用場景卻基本停留在昂貴的小件直投領域。
特別是在2020年疫情發生后,原有的郵政體系接近崩盤,不少國際物流巨頭的航線熔斷、爆單、包裹滯留現象陡增,而菜鳥卻可以在全球運送醫療物資。
在全球運輸停擺之時,這家中國物流公司,給出了一套中國式的解法。
背靠互聯網巨頭阿里集團,菜鳥自2013年出生以來便具備國際化的基因,而長時間服務阿里內速賣通、Lazada、國際站的商流,使得它對中小企業出海的需求了然于心。因此可以通過多年夯實的海外物流能力,將零散的物流需求轉化為5美元10日達、2美元20日達、10美元5日達三種標準國際快遞產品。
標準化的產品意味著,商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像買肯德基套餐一樣選購物流產品,價格透明,物流服務統一,無論在哪里選擇菜鳥,獲得的都是同樣的品質與服務。
只需要一杯咖啡錢,十天等待,商品就會從中國東南沿海的工廠,跑到歐洲西北的小鎮。
在整個鏈條中,菜鳥的“智能合單”,成為了增進效率的關鍵。
所謂的“智能合單”,指的是通過大數據算法,精準識別使用同一海外收件地址,在集運倉將客戶在國內不同店家購買的多份訂單,集中打包成一個包裹,完成后續干線及末端配送。
在合單的前提下,通過規模效應,跨境包裹的物流時效得以提升,單個包裹的物流成本則被攤薄降低。
來自寧波的吹風機、T恤衫和充電器變成了發往巴黎的“同一批貨物”,來自溫州的插座、玩具和皮鞋被整合發往緬因州的“同一張訂單”,來自義烏的喇叭、隊服和足球被打包成世界杯套餐。
在這個過程中,中小賣家們的分散、多層次的需求因為聚合,得以匹配標準化的快遞服務,零散的小訂單因為聚合,得以享受規模化訂單的低成本。
可以看到,在整條鏈路中,菜鳥先通過數字手段分析用戶的需求,在供應鏈迅速匹配最合適的供給。最終體現了數字化和行業結合的能力。
但用數字化能力來重新定義需求,只完成了整個鏈路解決方案的一半。更重、更難的工作其實在海外末端配送。
比起用數字手段“重整河山”,運輸干線的豐富,海外基礎設施的投入,則更像是一場“拓荒鋪路”的建設。
菜鳥的中歐公路“東莞-列日”線路,全程超過10000公里,國內經六省,海外經六國,2周便可抵達歐洲樞紐城市列日。在“北斗星行蹤系統”的全程守護下,車輛以硬件設備與云平臺之間實現了數據互通,車輛實時位置、承運單號、停留時間、線路規劃,均可實現可視化及可追蹤。每一個跨境包裹,因此都擁有了自己的衛星。
從24小時“極速提貨”的廈門-洛杉磯電商快線,到每周10班杭州到吉隆坡和新加坡的空運直航;從波音747-8F貨機執飛的中國-南美超大超重貨運輸服務,到落地潮汕的服飾產業帶出海專線;從攜手中遠海運、鏈接歐洲名港的海運干線,到每月三班、15天左右抵達美國洛杉磯和長灘港的中美特惠海運專線……這些海陸空甚至聯運的干線,成為了“國貨出海”在時效上的最好保證。
如果說,菜鳥的干線建設,讓“中國制造”獲得了直抵世界的通道,那么物流樞紐、海外倉的建設,則意味著菜鳥對更關鍵節點的掌控。
在戰爭時代,依靠在戰前便完成囤積的前線兵站,大規模部隊就有了直接取用給養的“蓄水池”,無需“運一日,吃一天”。
正因為“以儲代運”模式的有效,現代商業物流只需要根據電商平臺的數據,便可將貨物提前運送至各地區倉庫,從而加快運輸效率。但這個方式卻有個前提——菜鳥必須擁有大量的倉儲建設。
在楊兆鋆大使建好中國館的100多年后,占地22萬平方米的菜鳥列日eHub(數字物流中樞)建成了。
在列日eHub,航空貨站用于機場空陸之間進出口貨物的快速轉運;分撥中心則負責將卸貨、清關、分揀等工序進行集中處理。在硬件之上,Lemo、PDA、RFID等技術即可提升作業效率,又能實現智能追蹤,而數字通關系統將原始數據納入線上,將清關速度提升至秒級,讓繁瑣的海外清關再快一步。
截至目前,菜鳥在全球的15大分撥中心、100多個跨境倉庫、每月250架次包機、全球6大eHub、超8000組自提柜,與超過60個港口合作建立的智能清關系統,共同搭起了一張高質量的全球物流網絡。
在這張由線路、軟件、基礎設施編織的大網上,每天有超過500萬個跨境包裹,被送往全球200多個國家。在其中64個國家和地區,“門到門”服務得以成真。
【中國快遞出海“領航者”】
2021年9月,法國巴黎凡爾賽宮附近街頭,出現了一批藍綠相間的長方體柜子。而巴黎群眾很快發現:這些來自中國的菜鳥快遞柜可以有效解決快遞丟失、暴力投遞等問題。
在國內,自提柜是習以為常的底層基礎設施,快遞也是遍布身邊的普通服務,大多數中國人因此并沒意識到中國物流速度的恐怖。但對于一些歐洲消費者來說,兩天收到商家備貨在海外倉的商品,甚至做到三日達,次日達,這很難不引發由衷的驚嘆。
菜鳥對全鏈路的建設,成為了業內標桿。在行業分析師的共識中,菜鳥快遞出海的成功,既源于它數字化的能力,也源于它對海外物流設施的建設。當它在業務規模上進一步擴大時,它獲得的增長,可以成為進一步投入基建的推力;它擁有的行業積累,可以做更好的追蹤、協同、分析、從而反哺自身的數字化能力。
而這樣的正向循環,既是菜鳥進一步實現跨境物流效率提升、助力制造業出海的來源,也是中國物流業出海,未來超越巨頭的關鍵。
物流是一門學科,也是一項古老的社交和經濟活動,它的本質是“物”,精髓卻是“流”。想要物體更有效率地流動,人類發明了運輸工具,改善了動力,又為工具配上道路、倉儲這些基礎設施,最終發展成了倉、運、配、網絡覆蓋等因素的比拼。
實際上,每一次人類社會生產力的飛躍,每一次生產方式的變遷,每一次技術形態的變形,每一次產業格局的調整,都會首先在物流這個最底層的經濟活動中體現出來。
1956年,時任美國總統艾森豪威爾搞了場大工程:投資1140億美元的州際公路建設。這讓美國一舉成為世界上高速公路最多的國家,總里程8萬多公里,足以繞地球兩圈。
高速公路成就了車輪上的美國,也成就了國際物流三巨頭。三家物流企業在美國市場分別崛起后,伴隨著美國企業的全球化擴展,沿著國際海運、空運進行干線節點布局,并借助資本市場的力量,在海外對當地物流公司進行并購整合。因此到80年代,日后國際物流“三巨頭”的寡頭市場,基本奠定了雛形。
新世紀后,同樣的騰飛,猛然降臨在大洋彼岸的中國。在這背后,既有著制造業崛起,大基建成型、品牌奔赴全球化市場等幾乎相同的路徑,也有互聯網重構世界、數字化顛覆行業這些新背景。
相同的路徑,注定了“中國出海”的必然,不同的背景,意味著中國物流企業有可能在互聯網與數字化的加持下,走出自己的超車之路。
2013年菜鳥誕生時,它被稱為馬云的最后一個夢想。也正因為如此,國際化、互聯網科技和數字化技術,是它與生俱來的基因。
從今日已習以為常的電子面單到菜鳥APP,從國內最大的機器人倉,到每周8班的中國-拉美包機,從倉配一體化供應鏈服務,到跨境物流解決方案……菜鳥憑借著扎實的全球物流能力,既成為了中國制造出海最可信賴的服務保障,也成為了中國快遞出海的“領航者”。
菜鳥帶來的變化很有代表性,它既涉及物流的能效最大化,也涉及到物流的數字化發展,但兩者的指向卻很一致:在全世界全面轉入數字經濟的歷史背景下,傳統的物流行業需要迭代革新。
在100多年前的列日世博會上,楊兆鋆大使面前獎牌成堆,背后卻是難以為繼的民族工業、不知何處的中國物流。但在今天的中國,中國制造早已不是先賢的愿望,貨通四海也變成萬億量級的現實。中國制造出海全球的背后,離不開數字化、國際化企業的支撐,而菜鳥無疑正是中國物流企業的代表。
新起點上,所有人只會關心兩件事:還有什么東西,中國制造造不出來?以及,菜鳥究竟還能讓國貨出海送多快、送多遠。
——END——
來源:IT時代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