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原本是全球第二大手機廠商,出貨量僅次于三星,而且按照華為的目標,三星也將成為其“手下敗將”,但由于眾所周知的原因,華為手機業務受到了嚴重影響,現在已經進入others行列了。
隨著手機業務大幅下滑,華為的營收也出現了前所未有的下滑,畢竟此前華為是非常依賴消費者業務的,這個板塊占據了企業總營收的一半。
2020年消費者業務總營收為4800多億元,但到了2021年,華為消費者業務的營收減少了一半,只有2400多億元了,可見手機業務受到影響之后,華為確實深受牽連,整體經營遭遇了前所未有的危機。
不過時間來到2022年,前兩年華為所遇到的困難得到了明顯緩解,按照余承東所言,華為將在2023年王者歸來。余承東之所以有這樣的底氣,是因為華為在這兩年里已經實現了五大突破。
首先是手機業務全線突破,近段時間華為Mate 50系列和華為Pocket S相繼發布,并且均取得了強烈的市場反響,其中Mate 50系列據說首批就有400萬臺的銷量。
華為Mate 50系列讓我們再次看到了華為的技術實力,該機采用衛星通訊技術,解決了沒有信號的通訊問題,加入了可變光圈技術,進一步提升了影像能力。
而且,華為Mate 50系列還有超級中轉站、超空間存儲壓縮、聚能泵技術等,這些技術的加入可大幅提升手機的綜合體驗,讓華為旗艦手機更具優勢。
華為Pocket S作為小折疊屏手機,首次將價格下探到了6000元以內,這個定價也是iPhone 14堅守的價位,華為的明確意圖,就是要在高端市場上瓦解蘋果的地位。
越來越多的手機發布,意味著華為的手機業務已經全線突破了,已沒有兩年前那樣的影響,接下來情況還會進一步好轉,所以華為也喊出了“領勢而上”的口號。
其次是汽車和5G業務取得突破,一方面得益于華為自研自動駕駛技術、三電技術、鴻蒙智能座艙等,掌握了電動汽車領域的技術核心,所以華為深度賦能的問界系列上市后就火爆了。
僅用了幾個月時間,問界系列車型的月銷量就實現破萬輛的成績,現在已連續三個月實現破萬輛,10月更是達到了1.2萬輛,這樣的速度以前還沒有車企實現過。
另一方面華為的5G設備和技術也得到了更多合作伙伴的重新認可,此前受限于美國的施壓,部分國家和地區不得不放棄華為的5G方案,甚至計劃拆除已經建設好的華為5G設備。
但現在包括英國在內的國家已經重新認可華為5G設備和技術了,證明華為提供的技術是安全可靠的,在5G業務方面,華為已經有向上的趨勢了。
而且華為還非常超前,近期公布了在5.5G技術上的成果,已取得八大創新性進展和三大關鍵性突破,并計劃在2024年開始實現5.5G技術商用。
汽車和5G業務的雙線突破,也讓華為不再像過去那樣高度依賴手機業務,而且隨著更多的軍團組成,華為的路也必定會越走越寬。
最后是鴻蒙系統和生態的突破,華為鴻蒙系統擴張速度相當快,現在已有3.2億臺裝機量,已分布在手機、平板電腦、智能手表、智能汽車等眾多產品上。
華為鴻蒙系統已經成為了全球領先的跨平臺系統,正在支撐“1+8+N”全場景戰略成為新的突破點,接下來生態鏈產品也會成為華為營收增長的主力板塊。
同時鴻蒙生態也正在快速建成,現在鴻蒙智聯產品發貨量超2.5億臺,生態方面更是吸納了超200萬開發者,支持鴻蒙智聯的廠商超過2200家。
同時華為HMS Core已開放25030個API,在海外地區TOP3000的應用集成率達80%,還有接近4萬款應用與華為一同走出中國邁向全球市場。
關鍵是鴻蒙系統已經開源了,越來越多的企業正在接入鴻蒙生態,前不久便有14家鴻蒙生態合作企業與華為簽訂備忘錄,這些消息都在證明,鴻蒙系統和生態已經成了。
以上五大突破,從手機到汽車、5G、鴻蒙系統和生態,都在證明華為的業務將不再單一,在美國制裁之前華為需要高度依賴手機業務,但現在除了手機以外,華為還有新的增長板塊了。
可見華為的困難只是暫時的,美方的制裁并非完全是壞事,還恰到好處地推動了華為自主研發的進程,才有了今天領勢而上的一幕。
來源:王石頭科技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小何
小何
小何
小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