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re id="co8k0"><cite id="co8k0"></cite></pre><strike id="co8k0"></strike>
  • <acronym id="co8k0"><cite id="co8k0"></cite></acronym>
  • <nav id="co8k0"></nav>
    <input id="co8k0"><em id="co8k0"></em></input>
  • 消費電子市場需求下滑,半導體投資涼了?

    半導體資本市場正回歸理性。

    距離2022年結束,就剩一個多月。

    回顧這一年,對比過去兩年的火熱,相信很多人都會將“寒冬”作為今年半導體產業的“標簽”,尤其是進入10月份以來,關于半導體“產業下行”、“資本寒冬”的討論更是比比皆是。

    圍繞這類討論,已經有許多案例或現象被拿出來作為佐證。其中最為典型的就是智能手機、PC等消費電子市場需求下滑,沖擊了半導體出貨量——

    英特爾、英偉達和AMD等龍頭企業財報不及預期,核心業務均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

    9月全球半導體銷量同比下降3%,為2020年初以來首次下滑。

    再看資本市場,二級市場“下跌”,費城半導體指數今年累計跌幅已經達到了42%。跌勢影響到一級市場,許多芯片相關創業者也表示深切感受到“融資變難”。

    另外企查查數據也統計顯示,今年1-8月期間,注冊名稱或品牌中包含“芯”字的實體中,有3470家已經注銷登記,數量超過了2021年的3420家以及2020年的1397家。

    對以上簡單總結:市場需求疲軟,二級市場股價連跌,一級市場融資難,半導體進入“資本寒冬”、進入“下行周期”。

    但繼續深入,2022年上半年的一些數據卻給了我們一個不一樣結果——

    科創板整體募資金額同比增長63.15%,首次超過主板;

    投融資交易共發生318起,金額累計達到797.46億元,對比2021年的686起、2017.74億元,以及2020年的478起、2316.28億元,金額有一定收縮,但整體波動相對平穩。

    基于前面的對比結果,為了解釋這其中的“落差”,鎂客網攜手螞蟻矽服,希望基于后者以半導體為核心的硬科技方向獵頭機構的觀察,再結合與和利資本創始及管理合伙人孔令國、華登國際管理合伙人張聿以及寬能半導體董事長宣融、螞蟻矽服合伙人江龍的交談,從獵頭、資本、企業三個角度闡述當前半導體產業的“實情”。

    而提及投資是否進入寒冬,追根究底還是得回到產業需求是否飽和的問題,需求未飽和就意味著市場仍未觸達天花板,代表著機遇?;氐疆斍暗陌雽w產業,所反映的就是人們口中的“周期是否下行”問題。

    01 高性能計算、汽車需求強勁,半導體整體仍螺旋上升

    “從6、70年代開始,每一次半導體周期都伴隨著下游應用的興起,比如90年代的PC筆記本,2000年的互聯網跟功能性手機,2007年的智能手機等終端設備。整體來說,半導體是一個強下游驅動的產業。”孔令國如是說。

    也因此,我們要判斷一個周期是否開始下行,關鍵在于需求是否被滿足。關于這一點,我們可以從臺積電的營收占比來進行推論。

    眾所周知,過去多年來,智能手機一直是臺積電的最大營收來源,但眼下的情況發生了變化。今年Q1、Q2財報中,在整體營收增長幅度均超過35%的前提下,HPC高性能計算業務的收入占比(41%、43%)連續兩季度超過智能手機業務(40%、38%),同時汽車業務雖占比不大,卻也實現了最高26%的高增長。

    另有數據統計,臺灣電子產品出口增加6%達到了206.6億美元,其中由筆記本電腦和外圍設備需求下降導致的缺口,由5G、高性能計算機和汽車零部件的需求加以抵消。

    以上這些數據在告訴我們,或許智能手機對于半導體芯片的需求出現了一定程度的疲軟,但數據中心、服務器、汽車等細分賽道對于計算芯片的需求還處于高增長階段。還有無人駕駛等距離落地仍有一段的高端AI應用,于半導體產業而言,這類都是未被滿足的需求,仍需后續發力填補。

    “過去智能手機是最大的半導體應用,十幾億臺的年銷量帶動基帶芯片等出貨量,占據了很大的半導體出貨比重。當手機銷量下跌,大家就覺得好像突然變冷了,認為寒氣下來了。但事實上,縱觀整個周期,這只是一個小波浪而已,不能因此說行業在下行。”孔令國表示。

    再進一步細說,需求疲軟的另一面是高水位庫存,這也是當前半導體周期的核心問題。但其實,這個問題早在過去兩年企業拼命搶產能、大囤特囤芯片的時候就已經可以被預期。

    “一旦開始消化庫存,大家就認為進入了一個下行周期,”張聿說道,“但周期原本就是存在的,只是規模大小、觸發原因不一,與其說現在是下行周期,不如說只是進入了一個去庫存的階段?!?/p>

    此外站在獵頭角度我們也可以感受到行業并未下行。螞蟻矽服合伙人江龍指出,人才極度稀缺一直是過去幾年半導體產業所存在的問題,嚴重的時候,甚至獵頭機構一年內為企業推薦一個人都是非常優異的表現。時間來到今年,“無論是應屆生招新,還是社會面招新,難度相較于過往已經有了較大的緩解,但人才依舊緊缺。”

    這一背景下,基于螞蟻矽服過往服務上百家企業尋求人才、搭建團隊的案例,“雖然有些企業受制于宏觀影響停止招聘,但大量頭部企業對于人才擴張的需求依舊是非常強勁的,以達到推動業務快速發展的目的。

    從人才角度來觀察,行業下滑并非整體性的,而是呈現出局部保守,局部繁榮的態勢。”

    結合以上種種,長遠來看,所謂的“下行”只是一種短期周期震蕩,半導體整體還處于螺旋上升周期中。

    而半導體市場高需求仍在,大家口中的“資本寒冬”又是怎么一回事?

    02 瘋狂過后,半導體資本正向調整

    “相對上半年,可以感受到投資機構普遍對于半導體項目的投資變得保守許多,企業募資相對不易?!毙诒硎?。

    或者說,相較于過去兩年,資本市場的熱度的確出現了下降,這背后的原因有宏觀經濟不景氣的推動,也有人為因素的影響。

    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響下,通貨膨脹已經成為一個既定事實?!盀榱硕糁仆ㄘ浥蛎?,美聯儲開始進入強勢的加息周期,造成每一個國家的資金量緊張,接著造成二級市場的股價短期衰退,信號傳導到一級市場,大家就覺得好像市場要回調了?!笨琢顕硎尽?/p>

    但其實來講,過去兩年的半導體資本環境是“魔幻”的、是不正常的。比如投資周期,半導體高門檻的屬性意味著投資需要謹慎,相較于4、5年前投資機構從最開始的接觸到最后的投資,會花上半年時間去做調研和談判,在魔幻的2020年、2021年,甚至有投資人只是去跟創始人談了一下就將1億打到對方賬戶。

    而為了搶奪先機,投資機構還有更為魔幻的行為。張聿向我們舉了一個較為“極端”的案例——某外資車規級芯片企業在中國的研發團隊中,經理以上級別人員被挖得只剩下一個人,其余人員皆被“忽悠”出去創業了。

    以上兩個案例的背后,也在一定程度上暴露出了過去兩年整個半導體投資市場的“弊病”,也是這個問題,造成了人們口中投資熱度的溫差。

    “不是所有投資人都熟悉半導體經濟循環,大家可能都經歷過前幾年半導體不斷往上的時期,整個賽道很熱鬧,不管是二級市場還是一級市場的表現都非常好。”宣融表示,但也需要注意,“對大部分投資人來講,面對‘行業景氣收縮’時都會變得相對保守,從而調轉方向投資別的賽道。這是人性?!?/p>

    也就是說,在過去兩年中,有許多對行業不是很了解的基金進入半導體賽道,進而演變成一級市場的一種趨勢,并逐漸推高了半導體投資環境的整體熱度。然而隨著宏觀經濟的不景氣,隨著這部分基金的退出、轉向,曾經那種假象式的繁榮如同泡沫般開始慢慢消除。

    “加上一級市場過去一些估值過高的項目還沒有及時做調整,就造成了投資數量與金額的下降?!睆堩舱f道。

    讓我們再將目光放遠一些,孔令國也表示:“以前國內投資半導體的基金就那么幾家,過去兩年突然涌進了70%、80%的資金,現在又抽掉50%,相對于這2年而言資本是冷卻了,但是相對8年前其實還是很多的?!?/p>

    此外,從一些案例和投融資數據來看,半導體領域的融資情況并不算冷。

    比如寬能半導體,今年上半年利用3個月時間完成了一筆2億元的天使輪融資,新一輪融資也即將在下半年結束。該公司瞄準國內第三代半導體碳化硅代工有效產能缺少的同時,也與宣融所創立的另一家第三代半導體公司——百識電子構成上下游關系,進而保證了產品良率。這或許就是它能夠在今年連續獲得融資的關鍵因素之一。

    03 市場回歸理性“前夜”

    半導體是一個高門檻、長周期的產業,于投資者而言,倉促出手往往會造成決策相對不夠嚴謹,這并不是一件好事。

    而眼下,半導體市場投資節奏已然放緩。不管是和利資本還是華登國際,都因為上海封城、宏觀經濟不景氣、美國對華半導體政策等因素,在出手頻率和投資金額上相較于往年都有所降低。

    對于投資人來說,節奏的放緩,意味著他們能夠有更多時間來評估項目、了解市場走向,也可以過濾掉一些不是很成熟,或者沒有決心克服困難的企業,進而提高投資效率。

    但站在企業角度,原本就因為疫情加速市場理性回歸速度而有些措手不及的他們,現在又要面臨相對拉長的融資周期,企業運營壓力肉眼可見的變大。

    “對于那些還需要多輪大金額融資的企業,我們就會稍微謹慎一些。

    “這類企業的方向可能有一個很高的天花板,有一個非常大的前景,所以大家愿意下重注去投資。它們往往在產業高峰和泡沫階段可以長大,叫大水養大魚。現在水小了之后,大魚的存活率就有可能下降。

    “如果最后只差一兩個基金入局,我們還是會非常堅定地進去,因為這條大魚要起來了?!睆堩舱f道。

    至于水小了之后,大魚如何提升存活率,就涉及到企業如何更順利、更好融資的命題。

    在這個問題上,我們聽到了三種融資建議,第一種是不要太在意估值,多拿錢。

    “現在黑天鵝很多,先不要糾結估值,拿到確定性的資金,萬一真到了融資的時候碰到城市靜默等突發情況,盡調做不成,只會繼續拉長周期?!睆堩舱f道。

    第二種建議是將一輪融資分攤成幾筆小額融資,比如將一輪3億元的融資分拆為5000萬-1億元多筆小額進行融資,尤其是那些估值不高的企業。

    “小步快跑模式下,將每一輪的估值按照重要節點來做切割,既可以避免估值過高,也可以掌握投資人出手不同步的情況,降低公司在現金流上的壓力?!毙诒硎?。

    第三種建議是銀行貸款,這是當前國家所鼓勵的,也是遇到經濟不景氣,股權融資難時候的另外一條路。

    與此同時也需要避免為了融資而融資,與其頻繁東奔西跑找融資,擠壓原先用于研發的時間,不如將更多精力和時間花費在修煉內功?!捌髽I的核心還是要把業務做起來,將業務做起來是最好的一個融資手段,比改BP之類更有效?!睆堩脖硎尽?/p>

    04 展望

    “樂觀的角度來看,明年上半年美國應該會完成加息周期,站在宏觀經濟角度來看,當加息周期結束,大家對于國際上美元的基本利率就會有一個比較穩定的錨定方式,整個景氣就會開始回歸正常。”孔令國表示。

    在這之前,隨著以智能手機為代表的消費型智能設備市場需求趨近于飽和,半導體也需要新需求、新市場來引領接下來的周期發展。

    圍繞這個問題,最多被人提名的就是以智能汽車、新能源汽車為代表的汽車產業了。

    如果說過往最大的半導體應用是智能手機,那么在未來幾年,汽車最有可能成功上位成為最大半導體應用。

    依據Strategy Analytics的統計數據,傳統汽車車均半導體成本約為338美元,插混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的汽車電子含量增加超過一倍:插混汽車車均半導體成本約為710美金,主要增量來自功率半導體。

    英飛凌也預測,L3級別自動駕駛單車半導體平均成本為580美元,L4/L5級別自動駕駛的單車半導體平均成本為860美元。汽車上的硅含量比例越來越高,參考全球對于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的大力推行,該產業對于半導體的需求距離天花板還有很遠。

    另外考慮到供應鏈、市場和趨勢,就新能源汽車產業來看,宣融稱:“除了自動駕駛以外,整個產業鏈與高算力芯片是無關的,可能受制于美國的機會也比較低。個人認為這是一條可行的路?!?/p>

    汽車產業之外,隨著云邊端產業模式形成主流,以及元宇宙等領域的興起,諸如服務器芯片、連接芯片、AR/VR算力芯片也成為投資者當下比較花時間在研究和布局的。

    此外站在企業層面,這一波泡沫過后,芯片“人才荒”的問題也將得到很大程度的緩解。

    “過去兩年半導體融資非?;馃?,創業機會很多,但另一面隨著創企越來越多,最后造成同一賽道有非常多的企業一哄而上,讓原本就緊缺的人才變得更加緊缺,于人才密集型屬性的半導體而言,這種環境并不健康?!苯埍硎?,“比如人才密集屬性更為強烈的GPU賽道,原本國內人才就極度稀缺,大量創企的出現更是進一步分散了本就鳳毛麟角的人才,如此怎么能成長出一家偉大的公司?”

    而在當前這股波動中,隨著宏觀經濟導致的就業環境不景氣,以及相對實力并不強的企業逐漸失去人才吸引力,那些已經積累行業經驗的人才將重新回到市場,這給了優秀企業一個快速籠絡人才的機會。

    江龍認為,“無論是資金,還是人才這類優秀資源,都將加速向優勢企業集中。這一輪行業波動之后,相信頭部企業和非頭部企業之間的差距會越來越大?!?/p>

    來源:鎂客網

    IT時代網(關注微信公眾號ITtime2000,定時推送,互動有福利驚喜)所有原創文章版權所有,未經授權,轉載必究。
    創客100創投基金成立于2015年,直通硅谷,專注于TMT領域早期項目投資。LP均來自政府、互聯網IT、傳媒知名企業和個人。創客100創投基金對IT、通信、互聯網、IP等有著自己獨特眼光和豐富的資源。決策快、投資快是創客100基金最顯著的特點。

    相關文章
    消費電子市場需求下滑,半導體投資涼了?
    下游需求旺盛,國內功率半導體行業正駛入發展快速道
    全球創舉!“換腦手術”無感切換,爭做中國數字領航“排頭兵”
    下游大客戶砍單臺積電,半導體行業寒冬來了

    精彩評論